第72章 225(1 / 2)

  这事也会让边关的吴指挥使知道,在拿到东西之前,那边绝对不会让他有事。

  截止到现在,纪炀从十月二十六到太新县,如今十一月二十七。

  他这条命已经有了两层保障。

  吴指挥使手下一千骁勇将士,还有裴家为着他的示好,也不会动。

  另外两家即使想做什么,也要看看他在谁的地盘上。

  背后有兵,他也能真正从土地上面撬个缝隙出来。

  这头一个要撬的,却是裴家“租”的官田。

  刚到太新县那日,纪炀便看到,距离县城稍微远点的地方,其实并未有人开耕。

  纪炀更是亲自来过好几趟,这里原本是官田,只是“租”给裴家。

  既然裴家种不过来,他可要收回了。

  说到官田,自然要提到民田。

  这两者之间的区别自然不用多说。

  但官田很大一部分的作用,就是为了平衡地主,少地,无地百姓之间的矛盾。

  任何一个朝代发展下去,必然会走到豪强兼并田地,侵吞土地,使其百姓流离失所,然后有血性的百姓们起义。

  在漫长时间的税收演化里,田税以及耕田制度的种种变化,基本都是为了抑制延缓这种情况发生。

  官田的存在,会让很多少地,无地,没有生产资料的百姓有个喘息空间。

  尽量用来调节里面的矛盾。

  可看裴地,刘地,鲍地就知道。

  这些人贪婪无度,在没有监管的情况下,连官田都敢吞并。

  说是租,其实就是占有,其中租金几钱?上面所种何物?是否违反律法?

  一概不知。

  这样是疆域辽阔的某种弊端。

  没办法,太远了。

  距离中央朝廷实在太远了。

  政令不达,消息闭塞,这才是常态。

  但因为太远就不管了吗?

  自然不行,他们自古都是血脉相关的同一国家百姓,任何一个皇帝,都会视分裂为耻辱。

  只有抱团起来,才能走得更远。

  所以纪炀要撬开口子,从而让口子撕得更大,直到所有土地归于普通百姓。

  让他们的辛苦劳动有所回报。

  再说他要撬的官田,官田大致分为六种类型。

  军队屯田,百姓种供给军队,补充官员俸禄,供办学的田地,专门用来赈灾的田地,地方官吏所管的田地。

  这些统归官田,分别又叫屯田,营田,职田,学田,仓田,公田。

  每种官田的名称不同,种出来的粮食用途更不一样。

  按理说每种都有名目,每处都该有不同的账目。

  但也只是按理而已。

  之前说过太新县裴地五分之四的田地都被占裴家了。

  剩下的五分之一在哪?

  自然是戍边的吴指挥使所用的军种屯田,他手底下将士的田地并未被吞并,原因自然不用说。

  其他田地却尽数归到裴家。

  那有什么好借口来从他家嘴里抢下田地呢?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