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244(2 / 2)

  在三家容忍范围之内。

  纪炀自然是在计算。

  他要给百姓优惠,但又不能直接触及三家利益。

  别看这三家如今斗鸡眼一样。

  如果自己在根基未稳的情况下,抢走他们的佃户,让他们没有种田的“工具人”,明日这三家就能暂时联合起来对付他。

  他们自然不是真的心疼离开的佃户,只是心疼自己被抢了“工具”。

  肯定会格外愤怒。

  所以纪炀开出的条件只是看起来平平。

  只有真正在官田上种地的人,才能体会到好处。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

  一个人在公司上班,扣掉五险一金只有三千工资,你觉得比较少。

  但其实他季度奖有二十万分红呢?发的还是二十薪呢?

  二十薪的意思是,一年发二十个月工资,多出的八个月都用其他方式发到手里。

  明面的工资条,跟实际到账,一直是两回事。

  有的是到账更多,有的是到账更少,全看单位跟老板了。

  不是纪炀故意要这么弯弯绕绕。

  在不触及三家核心利益,在不让他们有危机感抱团的情况下,这种一步步蚕食的方法最稳固。

  无论什么事都不能冒进。

  改变向来不是个简单的事。

  税改,田改,哪一次改变不是经过漫长挣扎。

  公元八年,王莽篡汉,他面对的也是这种局面,豪强强占土地,百姓无田少田。

  所以他要让天下土地收归王有,统称为“王田”,不准私人买卖,而且规定一家不能超过多少多少,否则要分给邻居等等,听着是不错,但结果呢?

  当然他的田改并没有这样简单,其中有好有坏,但冒进跟想法不成熟以及跳过当时生产力来进行改变,必然行不通。

  不仅豪强会反对,没有真正得到土地的百姓也会反对。

  想法再好,也要符合当时的情况。

  如果纪炀现在提出对标扶江县,让此地百姓田税都变成两成,开荒还减半。

  明天他们这群人全都要死在太新县衙门里。

  吴指挥使奔过来都没用。

  不过没关系,他很有耐心慢慢种田。

  几十年积成的旧疾,也没人指望一个多月给治好。

  此事定下。

  衙门这边也开始招佃户。

  果然,因为明面上的条件差不多,三家并未过多注意。

  而且三个地方加起来,一共四千五百亩荒地,能招走多少家佃户?

  他们漏漏手指头就行了,不会损伤到他们的利益。

  但三地百姓却对此事抱有极大热情。

  赶在十二月二十前,所有田地都已经租种出去。

  特别是裴地的官田,几乎被所有受了安置的百姓们疯抢。

  裴地一共有一千五百亩荒地,租给了一两百户人家,这些人户以前都在裴家做事,还是头一次换主子。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