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406(1 / 2)

  这次完全不同。

  纪炀倒是不怕的,甚至有点期待。

  有些事情,只有在汴京才方便做,在灌江府搞基建固然快乐,可很多东西治标不治本。

  虽说他没那么自大,觉得自己可以解决很多问题。

  可有些事,必须要去做。

  比如关市税,比如说田税。

  不说跟更远西边的贸易往来,只说如今一年开一次,再到两三次的关市,其税收已经相当可观,用关市税来养活边关,乃至凉西州将士,定然不是问题。

  他不是好战之人,但不好战,不代表不能养兵。

  兵力才是他们贸易的底气。

  更能让灌江府其他税收腾出空隙出来,让此地百姓的田税也变成跟潞州一样,甚至比潞州还要低。

  纪炀可没忘,如今的灌江府虽然发展得还不错。

  实际上每年的税赋比其他地方都要重。

  此地百姓是要养兵马的,税赋向来要多。

  其实当初在潞州的时候,纪炀就隐晦减免过当地税赋,说是两成,但种子化肥这种能免则免,他们实际到手的粮食要比说出来的多。

  剩下的官府挣钱补贴进来。

  在灌江府这,明面上三成,能用的优惠全都用上,当地百姓所得的粮食,还是比潞州扶江县百姓少。

  说到底,这只能他在时候如此操作。

  不说后面的官员敢不敢这么做,只讲大多数人只有增加的,很少有人会隐晦减少到手的银钱。

  所以纪炀看着人人都夸灌江府发展的好,但归根到底,还是人治。

  人治,便只能依靠官员的良心,当地官吏的态度,来决定百姓生死,决定今年的税赋是隐晦减少,还是多点苛捐杂税。

  但直接明面减税这事,不是他能办的。

  至少不是他在灌江府能办的。

  要改关市税用途,要让灌江府,乃至潞州减免田税。

  普天之乡之下,只有一个地方能办到。

  只有汴京,只有承平国的都城朝堂。

  不怪所有人外放官员都想回汴京,实在因为,那里是所有权利的中心。

  那边一个小小的举动,便会影响千万人的生活。

  汴京忽视灌江府,所以它乱了。

  想到灌江府,纪炀等一批人来了。

  想到边关将士,守城二十七年的吴指挥使成为吴将军,再成为一府的指挥使,官居四品。

  想不到的时候,他们只是苦守边关的将士。

  纪炀并非埋怨朝廷不作为。

  如果可以的话,皇帝应该比谁都想让天下太平安稳,可惜哪有事事顺心的。

  这会讲的,只是汴京那边对治下百姓的影响。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