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479(1 / 2)

  韩潇并未说话,他心里也觉得值得。

  但换作他,他虽然会这么做,却想不到这么做。

  牺牲自己这种事,总会排在所有想法之后。

  更别说明哲保身的韩家。

  “别这么看我,等我这官声也支持不住的时候,还是需要你来澄清的。”

  “只是澄清之前,不能让他们知道文章的事,你就要有个合理的借口留下。”

  见纪炀还是一如往常挖坑,韩潇无奈:“这个借口不是已经有了?”

  “我被你引荐给太子,准备留在汴京任职。”

  以韩家的情况来看,不用科举也有官做,靠的就是名声。

  这倒是许多世家为官的路数。

  这种路数会比纪炀那样的名正言顺。

  同样走后门做官,也是有差距的。

  纪炀早早清楚,他这买官的事情,迟早是个大坑。

  如今既然坑都在了,不如往里面浇点水,从大坑变成蓄水池,算是废物利用?

  纪炀乐观得很,这汴京府尹跟太子近臣做得开心,旁人的担心也不放在心上。

  韩潇的到来,让世家那边确实又不高兴了些。

  韩家他们都知道,避世,龟缩,好听的难听话的话都有。

  但不能否认他们的才华。

  更不能否认人家的学问。

  至少韩家到了朝堂上,纪炀那边多了个十分有学问的人。

  他也是算下过功夫了,如今朝堂名声不好,便请来韩家好拉拢圣心,拉拢太子。

  但这有什么用?

  只要他还在提议改革国子监跟官学。

  他们就还有抨击的角度。

  买官这个天然缺陷,是纪炀如何都不能避免的。

  也不知纪炀哪来的精力,现在还在主张改革国子监跟官学,更推举不少真贫家出身的子弟,说什么,他们最了解乡里,最了解民生。

  还说什么,要给他们更多机会。

  机会就那么多,给他们了?那出身高贵的世家子弟呢?

  可这种说法,显然让很多穷人赞同。

  特别是纪炀待过的潞州跟灌江府,中间的凉西州也一样。

  全都在鼓励穷人的孩子读书。

  纪炀甚至还在工部商议,怎么降低印刷成本,怎么降低纸张的价格。

  如今够便宜的了,还要再降低?是想让最穷的人也能学会高贵的诗文吗?

  这一番折腾下来,还真让工部做出更便捷更便宜的印刷工具,估计只要纪炀争取完那两项改革,便会立刻顺势推下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