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误入情网(一)(1 / 2)

从唐代制定科举制度后,民间就留下这么一句谚语:“槐花黄,举子忙。”夏末秋初,正是槐花盛开的季节。如果来年国家要举行科举考试,远道的举子在这个时节就该踏上前往京城的路途了,宁早勿晚,笨鸟先飞。他们一路奔忙,道旁的槐荫槐香、杂沓的脚步声、骡马声、蝉嘶声、读书声,整日伴随着官道上匆匆忙忙的举子身影。文人士子为即将到来的属于他们的盛大节日而心潮澎湃,科举考试是他们走上仕途的唯一途径。

他们中有仰慕京师繁华想趁机玩乐一番的,有前来投亲靠友继续备考的,有提前来摸摸门路上下打点走走关节的。开封城外的官道上,形形色色的考生络绎不绝。城里越来越热闹,大大小小的客栈住满了考生,街道也拥堵起来。

听着陈师师、安安等歌女的讲述,范仲淹微合二目,认真地听着。他的眼前呈现出一幅幅的画面,一个书生背着简陋的行囊,行囊里只有几件旧衣物和干硬的馍,剩下的就是几本很厚的书籍,风尘仆仆地奔波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这个书生从山东到了苏州,参加了乡试,获得以苏州举子的身份前往东京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之后又从苏州赶往东京汴梁,漫漫途程都靠着两条腿,这就是他自己在十几年前的经历。范仲淹深深知道一个穷苦书生要想出人头地,需要多么大的身体和精神的付出。

举国的文人士子向往着在朝廷为官,天下的豪商巨贾都期望着一睹汴京的繁华。自大宋朝建国以来的几十年间,开封的经济文化得到空前的发展,仅以人口为例,开封的人口已经达到一百多万,每天光是食用的猪就多达上万头。汴水成为开封的生命线,南来北往的商船、货船覆盖了整片河面,为开封运来无数的粮米和各种物资。

这是座神奇的城市,百姓舒适惬意的生活,繁华热闹的街市,美如仙女的数不胜数的美貌歌女,雅致愉悦的文化生活,惊呆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游人,他们见到的一切都是五光十色、多姿多彩,令他们目眩神迷、神魂颠倒。

大宋朝先后设立了四座京城,即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北京大名府,又将宋太祖曾做过节度使的商丘定为南京应天府。东京为大宋首都,其他三京为陪都。

开封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春秋时期,郑庄公在这里修筑粮仓,取“启拓封疆”之意定名“启封”。战国时期,开封成为魏国的都城大梁。到了西汉景帝时,为避汉景帝刘启之名讳,将“启封”改为“开封”,这便是开封的由来。西汉时梁孝王封疆于此,他在开封城南大兴土木,建了一座豪华、壮观的别馆“梁园”,方圆几十里,很快成为全国文人追逐、向往的中心,留下了“梁园虽好,非是久恋之家”的典故。随着唐朝汴水漕运的发达,开封又因汴水之故称为汴梁。

所以,宋人习惯上称开封为东京汴梁、汴京。开封人尤其热爱他们生活居住的这座城市,为她的无比繁华和多姿多彩而骄傲。

陈师师说,自从天圣八年柳七哥金榜题名又被皇帝无端除名后,她看了一眼范仲淹,解释说,柳七哥就是柳永,我们歌女们都叫他七哥,您别怪罪。范仲淹摇摇头,很大度地表示他无所谓。

师师继续说,七哥遭到放黜心灰意冷去了杭州,他说他再也不会参加科举了,他已被皇上判了死刑,仕途之路已被堵死。到了明道二年四月,刘太后崩逝,朝廷决定明年改元景祐并重开科举,即将迎来又一个科举之年,但是,我们谁也不知道七哥会否参加这届科举。

从明道二年夏末开始,由于数不胜数的举子的到来,让因七哥离别带来长时间萧条的歌楼,又渐次热闹起来。也就是在那时,心娘在积翠楼结识了一个姓杨的中年男人,人长的又俊又有才,襄阳人,尚未娶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