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7章 卷五 李二的魄力739(1 / 2)
第737章 卷五 李二的魄力
李恪其实很清楚,士族这些家伙,哪怕到现在都还没有使出全力。
别看之前的舆论战是士族挑起来的,但这对士族而言,真就是小场面。
算不得多大个事儿。
至于粮食,呵呵,如今士族物资最丰富的估摸着就是粮食了。
说到底,他们现在的力度,充其量也就是惠而不费罢了。
既没有动他士族的根基,也没有真的和李承乾撕破脸皮。
真要想抽身,向李承乾服个软,也不是不行。
不管怎么说,士族在大唐的势力盘根错节,哪怕是李承乾回了长安,登临大宝,也不可能将他们士族连根拔起。
毫不夸张地说,崔卢郑王、裴杜韦柳这些士族,单单是嫡系加旁系族人,那就不在少数,真要将他们连根拔起,呵呵,一个蓝玉案都不够填的。
“殿下说笑了。”郑旭闻言,也是笑道,“我等在支持殿下的态度上,那是不遗余力的。”
“呵呵?”李恪闻言,冷笑道,“那怎么本王听说,在洮河郡,崔家崔浩近来和许敬宗走得颇为频繁,相反,对杜别驾等人倒是颇为疏远?
还听说,你崔卢郑王几家和大明一起兴办了一个工坊,近来可是没少挣钱吧?”
对于崔浩,他还是熟悉的,当年就是他和李泰一起,将此人的腿给打断了。
当然,这些事儿,郑旭他们自然也知道,但他们对此是乐见其成的。
谁都知道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道理,他们这种历经千年而不倒的大家族,岂能不知?
至于说崔浩,那就呵呵了,人家这不是提防着你么?关我们什么事儿?
“这事儿,与殿下其实是有益的。”郑旭笑道,“对于大明而言,他们如今能傲视天下,最先决的资本,便是他们的技术,此番我们若是能习得他们的技术,在未来,大明破灭之际,我们也能以此重振大唐。
至于说和许敬宗……
殿下,不管怎么说,许敬宗才是洮河郡的郡守,哪怕不能拉拢这位,但好歹不能让其倒向那位吧?”
不管心里怎么想的,但嘴上必须这么说。
这就是士族,也是历朝皇室都厌恶士族的原因。
都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但士族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下来,很多时候的行径,真就小人不如。
自从西晋司马昭当街弑君以后,礼乐崩坏,士族早已不复往昔。
“这些我们姑且不论。”李恪说道,“如今大赵王廷的战事已经胶着了起来,郑大夫就说,士族能给予怎样的力度?
本王还是那句话,若是士族还像之前这般,本王的确难以为继,大家都早些低头做小,哪怕事后可能遭清算,但如今父皇还健在,至少也都能苟延残喘几年不是?
趁着这几年,本王谋划谋划,寻求一个自贬万里之遥的机会,兴许还能安度晚年。”
他现在的态度就很清晰,逼迫士族出死力。
两面三刀的人,呵呵,都他妈该死。
“殿下想要我等怎么做?”郑旭试探性的问了一句。
李恪笑道:“如今大赵王廷战事正酣,随着大战的继续,必然需要更多的民夫、粮草、军械,而在这方面,你们士族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本王需要伱们来负责这个。”
“不可!”一听这话,郑旭当即就站了起来,说道,“向大军供应粮草本就已是僭越之举,若是再染指行军所需的民夫、军械,岂是是我小小士族能承担的?”
开什么玩笑。
供应点儿粮草也就是了。
再整民夫和军械,想干什么,造反不是?
姑且不说他们有没有能力这么做,真要这么做了,估计李二南征也不用继续了,直接北上带着大军灭了他们士族得了。
李恪却是笑道:“郑大夫言重了,本王既然这么说,自然是有准备的。”说着,李恪手一抬,就有人恭恭敬敬地拿出了一道圣旨,李恪接过来说道,“这是本王之前向父皇请的一道旨意,如今大赵王廷犯我大唐,可如今大唐南北用兵,调度不济,父皇允我征召天下有识之士……”
说着,李恪就将那道圣旨递给了郑旭。
郑旭接过圣旨,也是好奇地看了看,一旁,卢正举等人也是急忙凑了过来。
可不看还好,一看众人心中都是狂喜!
简单的来说,李二的旨意准许李恪自己打造军械,自己组织民夫,自己征调粮草,但末尾却又说到,不得盘剥百姓。
这他妈,不是给他们量身打造的?
不得盘剥百姓,那就从士族身上想办法呗?
“殿下,这个非吾等能做主的。”郑旭想了想,压制了一下内心的情绪,这才说道,“吾等还需去信族内,让族里做定夺。”
点了点头,李恪倒也没有多言,大家族就是如此,很多事情都是需要商议的。
可就在这时,李恪却是突然说道:“不过还需诸位知道,此番若是能成,士族和皇室的关系将更紧密一些,这也是父皇莫大的信任。
自古以来,何曾有帝王允许臣子兴造军械?
这也是父皇对吾等的信任,切莫辜负了父皇才是。”
“这是自然。”郑旭也是连忙点了点头。
他们其实不看重什么和皇室的关系如何紧密。
但如果能合法的兴造军械,对他们而言,决计是有利的。
别忘了,他们每家每户的佃户至少都有数万之多!
毫不夸张地说,他们要是凑起来,控制着小半个大唐的人口基数。
这才是他们最让人恐怖的地方。
当年李二征伐天下之时,甚至还曾让程咬金去卢家借过兵,虽然被拒,但从这儿其实也看得出来,这些士家,可没那么简单。
李二父子,这次真给他们抛下了一个难以拒绝的诱饵。
当夜,就有数匹快马出了长安城,直奔各地。
……
不日之后,洛阳城便迎来了一群不速之客。
而这群不速之客都有一个共通点,那就是胡子都逐渐花白。
而他们正是当今士族真正的掌权人!
华夏几千年来,都有这个老毛病,比较信奉那套嘴上无毛办事不牢的规矩。
尤其是在这个封建年代,话语权的轻重,全看胡子黑白的程度……
也不管他到底能力几何,只要出身够高,胡子够白,活得够久,说的话,那就是有分量!
这种臭毛病不单单是在他们这些人家如此,在普通人家也行得通。
至于此番为什么选在洛阳而非长安,其实也简单,如今大事未定,他们不想陷入那个漩涡之中。
这便有了洛阳之行。 <di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