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0 章 哪怕女人不好做官...90(1 / 2)
第90章哪怕女人不好做官.
安信侯府。
虽然万商经常调侃自己没正经念过书,但思玉却觉得太夫人时常能说出一些叫人耳目一新的并且还充满道理的话,让她忍不住往深了想,并因此收获不小的启发。
比如,万商曾说过教学一定要和实践结合起来。
思玉自己念书的时候,她不过是个添头,在课堂上自然不能多话。但她当时那种被区分对待的感觉不深,因为一同念书的哥哥弟弟们也不能随意说话。有一次,堂兄读完某个章节觉得颇有所得,忍不住侃侃而谈起来,结果直接被先生点名批评了。
是因为堂兄的理解出现偏差了吗?不是。
先生之所以严厉批评堂兄,是因为他觉得堂兄没有按要求把那个章节读完一百遍就擅自发言了,这个行为是非常错误的,既没尊重圣贤书,更没尊重他这个先生。
思玉当时听得一愣一愣的。
现在回过头去想想,先生要求他们先读一百遍,无非就是在抬高念书的门槛而已。先生故意把门槛抬得高高的,别人轻易跨不进来,他就让自己变得更具权威了。
如今思玉自己成了先生,她教万喜乐时,自然绝不可能用这一套。
太夫人说教学要结合实践,近来京城最热的就是宋钰写的那篇骈文。思玉就把抄录来的骈文当作了最近的上课内容,看万喜乐能不能从这篇文章中看出点什么。
宋钰写的骈文本,像这种情况,大家会把骈文最开头的几个字择出来视为题目,但因为那文章是在金家酒楼写的,许是因为酒楼的老板费了大力气,在传播的过程中,文章的题目直接就变成了《与友人在金记畅谈有感》。
额,某种意义上,金宝珠她爹真的太擅长把握机会了。
《与友人在金记畅谈有感》写完已有几天。思玉最近的教学内容都围绕着它,因为骈文里用了大量典故,所以光是带着万喜乐通读全文,再解说每个典故的内容,又从这些典故中引申开去,这就费了好几天的功夫,才勉强算是把骈文认真读过了。
今天的上课内容是宋钰为什么要在文章中这么写,他写每一句的目的是什么。
按万商的话来说,就是围绕骈文做阅读理解。
关于阅读理解,万商的脑海中浮现出来的都是“为什么窗帘是蓝色,蓝色代表了什么()?()”
,或“为什么作者要写一棵树是,另一棵树也是,而不直接写两棵树都是?[(.)]???.の.の?()?()”
……
咳,思玉上课时应该不会像这样没话找话吧?
不过,阅读理解嘛,其实不应该有所谓的标准答案,因为她们不可能去朝廷新赐的宋府里把宋钰请过来,然后把文章摊开摆在他面前,点着里面的句子问他你为什么这么写,你写这一句时在想什么,我觉得你当时想了什么什么,请问我是对的吗?
真这么问了,多冒犯啊!
所以,今日上课就以师徒聊天的这种形式展开了,而非问答的形式。
万喜乐说:“骈文开头,他用两句话概括了背景,第一句是詹家姑姑的传记如何有情有义,他参与了改编。第二句是他改编后拿到稿酬,特意请友人们在金家酒楼吃饭。如今这骈文传出去了,会不会有人觉得他寒酸,笑他写杂戏赚钱上不得台面?()?()”
思玉道:“根据我的经验,一定会的。()?()”
她年少时,身边充斥着高傲之人,他们认为知识是用的,而不是像宋钰这样拿去写了杂戏。他们绝对会因为这几句话轻看宋钰。
万喜乐若有所思:“所以,如果宋书生写这几句话时根本没有想到这样的后果,是不是就可以说明他这个人还是比较单纯的……额,但姑姑一直夸他聪明呢!所以他应该是故意这么写的吧?那么,我是不是可以因此推测他根本不屑和某些人为伍?”
他在骈文的开头故意用这两句话对未来会凑到他身边来的人做了一个初筛?
思玉鼓励万喜乐继续往下说。
万喜乐轻咬嘴唇:“可是,他这样做的代价是不是有点太大了?”
创立一个初印象很简单,想要扭转初印象却很难。既然大部分读书人都看不上这样的,因为忠臣之后的名头,他们倒也不会去嘲笑宋钰,只会在心里默默看低他,那宋钰未来如何结交人脉、发展势力呢?只有那种出身贫寒的读书人能理解他了吧?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思玉说。
真正的君子对任何事物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有自己的原则和立场,但也尊重他人。所以真正的君子即便从未经历过贫寒,也不会盲目看轻宋钰。小人则相反。但小人本来就已经是小人了,能被小人高看,难道是一件很值得高兴的事情吗?
小人的看重在很多时候都意味着是一种负担啊。
宋钰显然更喜欢轻装上阵。
得了思玉的解释,万喜乐认真地点点头,举一反三道:“修忠臣录、给前朝含冤而死的忠臣平反,这是二皇子提出的。如果二皇子主动和他结交,他没法拒绝吧?”
二皇子帮你祖父平了反,你合该感激涕零!
你若不感激涕零,就是不懂感恩,就是不孝,就是人品存在严重问题!
但其实宋书生根本不想和二皇子走近?所以他在骈文开头写下的这两句话,算是某种意义上的“自污”?虽然万喜乐不觉得这是污点,套用姑姑常说的话,能凭本事用正当的方法养活自己,这已经很棒了,怎么可能是污点?但世家那边不会这么想。
世家会觉得宋钰现在不过是空有忠臣之后的名头,其实因整个人自小被养在市井中,哪怕有幸读了几年书,也还是难改市井熏出来的小家子气。他们会轻看宋钰。
既然看不起宋钰,那他们反过来还得担心宋钰会借着“报恩”二字赖上二皇子。
一旦宋钰在人前对着二皇子表露感激,世家说不得以为他要攀附,自然就会带着二皇子远离他。而对宋钰来说,既然被世家拦了,他自然没法为二皇子做什么了。估计他心里还挺美,只需要付出嘴上的感激、无需任何实际行动,这报恩真容易啊。
万喜乐感慨说:“认祖归宗明明是一件好事,谁知背后竟然这么复杂!”
思玉道:“欲取之先予之。如果他只想守着忠臣之后的名头享一辈子太平富贵,这事完全可以往简单了办。但如果他试图……谋划一些大事,事情自然就复杂了。”
其实,宋钰现在的处境和万喜乐有些相似。她如果想过太平日子,那就和世间大多数的姑娘一样,学些针线活计,懂点琴棋书画,在姑姑的看顾下,她未来的生活自当无忧。但万喜乐现在跟着思玉念起了书,那她的未来在哪里,思玉都不知道了。
一堂课上得差不多了,很快就到了中途休息的时间。
思玉往窗外一看,正好看到太夫人万商溜达着走了过起了《孝子传》。
《孝子传》就是宋钰写的那三折戏,这名字是万商起的。
看似平平无奇。
但当看完整个故事,再回头去看《孝子传》这题目,就会显得特别意味深长。
因为这个故事其实是对现行社会体制下的“孝”的一种反问。
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孝,现在的孝文化没问题吗?
因为万商不打算叫人知道《孝子传》是宋钰起得草稿,所以哪怕在思玉面前,她也没把戏本子拿出来,而是直接口述整个故事内容,彻底摒弃了宋钰的用词习惯。
待万商讲完整个故事,她说:“我想要找人把这个写成戏,然后送到外地去,让它在民间流传起来,再慢慢扩散到京城。时间上无所谓,三年五年再传来都可以。”
三五年的时间还等得起,因为暂时还没有人把宋钰和世家联想到一块儿去。
万商想问思玉这样可不可行,思玉却好似陷入了她自己的情绪之中。
这个故事对于思玉来说,真的非常不一般。
她的父兄们,她现在回过头想想,他们其实都是非常无能的人。
他们虽然是世家旁支,但世家枝繁叶茂,他们对于嫡系来说根本没那么重要。他们这一支近些年最被重用的时候也不过是祖父在济民书院里担任教职。祖父去后,父兄里面没有能接替教职的人,于是越发边缘化了。父兄们其实对这一点心知肚明。
对他们来说,钱财是不缺的,世家的清名也是有的,但除此之外就没什么了。
当年遭遇城破之事,如果是世家嫡系遇到了一模一样的事,嫡系都不一定要女眷全部自尽,偏偏她父兄这样的旁系却非要叫家里的女人自尽不可。因为他们生怕自己做不好,回头叫嫡系那边知道了,把他们视为耻辱,然后他们说不得就被除名了。
他们十分恐惧这一点。
为了永享世家富贵,在维护所谓的世家清名方面,他们会做得比嫡系更疯狂。
当然了,他们所谓的疯狂也不过是建立在对别人生命的任意牺牲上。轮到他们自己的生命受威胁了,他们便又迅速妥协了。而这其实更加证明了他们全都是废物。
可就是这样的废物,他们却能决定她的生死。这公平吗?
在传统的观念里,是公平的。
这个故事却说,父作恶,子报复,这是正义。虽然故事的最后,儿子还是自尽了,但如果不自尽,这个故事直接就得禁。所以结局不重要,重要的是反抗的过程。
思玉只觉得豁然开朗。
“我一定要让这个故事广为流传!”思玉在心里说。
她想了很久很久,好不容易才从如同深渊一样的情绪中挣脱出:“太夫人,我觉得如果您真想在民间传播这个故事,不如改《孝子传》为《孝子吟》。不要杂戏,只需要朗朗上口的吟唱,这就足够了。”
论百姓对什么艺术体裁更感兴趣,毫无疑问是杂戏。
“但杂戏需要依托戏班子才能存在,戏班子要先排演,再去演出;如果刻印成书本,依托物又变成了书,而书需要先被人刻出来,再去买卖。像这样有依托物的,如果朝廷未来想要禁它,那直接抓了戏班子、关了书铺,没了依托物,它就消失了。”
在思玉看来,只有改成《孝子吟》,经由人们的口口相传来传播,才能确保它无法被禁绝。因为就算未,只出你口,只入我耳,然后一代一代传下去。
万商皱起眉头,迟疑道:“当今应该还不至于……”
时人确实是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放在一起说的,你要儿子反抗父亲,是不是就代表了要臣子反抗君王?如果碰到神经敏感的皇帝,那肯定会被禁。但当今皇上还不至于。倒不是说万商对一个封建帝王有信心,纯粹就是当今不会把自己代入失败者。
不过,听思玉这么一说,万商也紧张起来了。
思玉忍不住握住万商的手,认真地说:“太夫人,我们求的不是这一朝。这样振聋发聩的故事,难道不希望它长长久久地传下去吗?”如今的皇帝不会禁,但难保过了几代皇帝就会禁了。索性就不要给任何人禁它的机会,让它能一直一直地传下去。
万商道:“就听你的,所以如果改成《孝子吟》……”
“我。
思玉不擅音律,但放弃杂戏后,也就不需要音律了,只需读着朗朗上口即可。
万商道:“我本来还想着改好后,就动用老二那边的路子,把《孝子传》先带去外地……那要这样的话,老二那条路是绝对不能用了,回头还要再想其他的办法。”
两人正说着话,便又下人快速跑来,道是圣旨来了,快去迎接圣旨。
万商和思玉对视一眼。
思玉说:“宫里给庄师傅的封赏一直没来……难道这就来了?”
庄师傅就是指庄三妞。按照万商最初的推测,庄三妞想出了人力孵蛋的方法,由安信侯府报给宫里后,宫里肯定会给封赏。而且这赏赐最起码也是由皇后亲自赐下的。
绝对不可能什么赏赐都没有!宫里没这么小气,更不至于这么没远见。
但事实就是赏赐一直没来。
万商难免有些期待,但又有些担忧。期待是因为赏赐没来,说不得是因为赏赐比她想象中更大。那什么赏赐会比皇后赐下的还要大呢?自然就是皇上那边出面了。担忧的原因就更加简单了,万商既然有了更大的期待,难免担心这份期待会落空。
此时听说圣旨来了,万商心里的期待瞬间就压过了担忧。
哪怕很难跨出女人做官的第一步,但如果是……吏呢?
万商知道朝堂中肯定会有很多大人提出反对,但一个如今皇位上坐着的是开国皇帝,他完全没必要守什么“陈例”,若守陈例,他就该为前朝尽忠,作为边城军的一员战到死,而不是登基为帝。第二个那免费送鸡崽的铺子背后藏着在民间宣扬近亲成婚有害的作用,万商挑了个好时候把庄三妞的功劳报上去,就显得这份功劳更大了。
所以按照万商的推测,皇上下旨给庄三妞封个小吏,完全说得过去。
自宋钰写了那篇骈文,万商此番牢牢把握住了“顺势而为”四个字。
都顺势而为了,总要得些旁人意想不到的好处的……吧?
作者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