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_分节阅读_第116节(2 / 2)

  洛怀臣这一番话,让木屋中的众人都很是意动,而且前往洛国,同样是他们心中所愿。墨者主要生活在商丘之中,他们中的大部分都不是脱产的贵族,而是手工业者,虽然没有自耕农辛苦,但同样需要每日劳作。

  洛国学宫的盛名他们自然是知晓的,尤其是洛怀臣本身就是洛国公室,在墨翟等人编撰墨家典籍之时,洛怀臣时常与他们说起洛国的政策,这让他们对洛国心生向往。

  至于洛怀臣,身为墨者,要为墨家着想,身为洛国公室子弟,他同样要为洛国谋划。

  他离开洛国到现在已经很多年,本来是在列国之中游历,直到他发现了墨家这个诞生于手工业者的组织。

  在简单的了解一番之后,他就结束了游历,留在了商丘之中,加入了墨家,因为他认为这是最有价值的发现。

  墨家是一个和儒家、法家、道家等等传统学派完全不同的学派。

  墨翟本是儒生,却建立了墨家这个处处反对儒家的学派。

  墨家组织之严密,纪律之严苛,完全不逊色于最优秀的军队,加入组织的成员信仰之坚定,也是世间少有。

  这是一群理想主义者!

  等到洛怀臣见识了墨家的机关术和逻辑法之后,他心中彻底升起了将墨家打包拉回洛国的想法。

  他认为这么一群不论是理论水平,还是实践操作都不逊色于贤才的人,不应该将生命浪费在一些人与人的争斗之中。

  这个天下将精力耗费在统治术上面的人已经足够多了,并不缺少墨家这一支,他们的学说应当流传万世。

  兼爱非攻,这的确是伟大的理想,但连素王都做不到,素王最爱他的子孙,然后是周人,然后是诸夏之人,明确的厌弃那些蛮夷。

  但这是墨者的信仰,他不能改变,只能尽力的从中斡旋。

  “洛国。”

  墨翟沉思着,他知道洛怀臣身为洛国公室子弟,一直都想要墨家入洛。

  他之所以不去洛国,只是因为他认为洛国不需要墨家,兼爱非攻这两项,洛国已经做的很好,不需要他再去规劝洛国国君。

  在各家的典籍之中,洛国都是经常性被拿出来举例的,墨翟的思想之中也有不少是根据素王和洛国的现实而提出的。

  比如说天志和明鬼就是从洛国之中得到的启发,洛国是唯一一个将近八百年,没有出过任何一个昏暴之君的国度,每一任洛侯都能够善待他的子民。

  墨翟认为,这是因为洛国公室无比的信奉素王的存在,所以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

  他将天比喻成一个有思想,会根据人的善恶而做出反应的人格化神,希望以此来对君王的德行进行约束。

  墨翟信奉人的力量,但是他却花费了大量的例子来论证鬼神的存在,本质上并不是为了推翻无神论,而是希望通过超自然的力量来约束人的行为。

  洛怀臣正声道:“巨子,您知道我是洛国公室子弟,为天下计,您应当前往洛国。

  在洛国的守藏室之中,有无数的经传注释,老子和孔子都是进入了守藏室之中阅尽天下之书,最终为天下所敬仰。

  我愿意为您向国君引荐,以您的才能定然能够进入守藏室。

  您虽然不看重虚名,但是墨家典籍的厚重程度难道也不在意吗?

  墨家思辩无敌,不似纵横家那般狡言欺诈,而是事实推理,这是墨家远超其余学派的地方,应当继续发展,深入研究。

  等到您进入守藏室之后,就能够见到近八百年最有智慧的一批人对天下局势的思考,天下是如何一步步走到现在的,这是无数的智慧,只要您能够领略其中的一部分,墨家的理论就能飞速丰厚。

  现在的墨家思想还是受到儒家的影响极重,尤其是亲士、修身、所染三篇,其中儒家意味极其浓厚。

  这就是您早年学习儒家所残留下的习性,想必您是不满意的,进入守藏室之后,您就会发现儒家所谓的残留是如何的不值一提。”

  洛国公室子弟对于学说同样有着自己的偏好,就像洛礼偏爱管仲之学,明公洛休偏向王道,洛怀臣对这两条道路都不太感冒。

  他总觉得儒家的学说哪里有问题,直到他见到了墨翟,他终于明白了,儒家的理论还需要改造。

  一直以来生活在洛国之中,让儒家的理论有些空中楼阁,墨家会让他们脚踏实地起来。

  最吸引洛怀臣的,还是墨家在器械改造上的能力,那些墨者改造出来的农具,创造出来的守城工具都是能够改变天下形势的利器。

第114章 墨翟

  墨家来到了洛国之中,就像是一支军队,整整将近三百人,横冲直撞一般的来到了学宫之中。

  墨翟由洛怀臣带着去见洛长,剩下的墨者则在学宫之中旁听。

  对学宫之中的学子来说,墨者的装束很是奇怪,这不是士子该穿的服饰。

  法家士子大量出仕,实际上儒家的士子同样在出仕,君主只不过是不接受王道,儒家士子同样有精通各项技能的,诸如昔年的端木子就非常精通纵横之术,以言辞犀利著称。

  跟随墨翟而来的墨者在学宫之中正襟危坐,准备听听儒生们讲些什么,儒生们并不知晓这些墨者是冲着他们来的,便开始按照正常的流程分别阐述自己对经典的理解。

  于是墨者们一直皱眉,然后无法忍受,阳胜直接大声说道:“现在天下列国之间战火频频,贫困的人连站立的地方都没有。

  你们却在这里大肆地强调那些无一用处的繁文缛节。

  上古的圣王大禹治水之时,穿着草鞋披着蓑衣,最终成为了天下共主。

  人死去就像是油灯熄灭,即使再繁复的葬礼又有什么用处呢?

  不如将这些财货留给活着的人。

  难道儒生认为奢靡浪费的人,反而应该王天下吗?

  那你们应该去找桀纣那样的君主,重新修建酒池肉林,发动全天下的人来修建高高的摘星台,想必这样就可以天下大治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