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_分节阅读_第413节(2 / 2)

  关中高呼皇帝圣明的时候,这封诏书跨过了大河进入了三晋大地,越过武关进入了南阳所在,一路越过崤函古道,到达东方最繁华的城池。

  洛阳!

  这里聚集着大量的关东士子,这里是整个关东消息流转最便捷的所在,从这里前往各个郡国的通道不知有多少。

  关东的文华之璀璨一向都不是关中所能够相比的,天下最负盛名的大儒高士,几乎全部都在关东。

  在关中乃至于关西之地博得大儒高士名声的,一到了关东,尤其是进了洛氏学宫之后,都非常的谨慎,轻易不动言。

  有大儒读完诏书兴奋道:“皇帝陛下要大兴太上学宫,还允许我等开办私学,允许我等随意招收门徒,这是经学盛世就要到来了!”

  立刻就有人给他泼冷水道:“太学在关中,我等在关东,多有不便,这难道不是打压我等关东学派吗?”

  大儒立刻就反驳道:“多有不便?

  有多不便呢?

  不过区区千里的距离就让你踌躇不前了吗?

  先贤孔圣周游列国的事迹你难道忘记了吗?

  况且太学兴盛,这终归是一件好事,而且我等不一定非要到太上学宫之中,皇帝陛下允许我等开办私学。

  从私学之中出身,只要得到举荐,同样可以做官。

  况且你说太学在关中多有不便,那洛氏学宫就在关东,这难道不是我等关东学子的福音吗?”

  大儒最后这一句让众人眼前一亮。

  是啊!

  太学虽然在关中,但是洛氏学宫就在关东啊,洛氏的书籍有多少根本就没人能记得清。

  洛氏对弟子的人品要求太严格,所以弟子的数量一定不多。

  但是并不意味着洛氏对前往听课的人要求也那么高啊!

  只要我等前往洛氏学宫听听讲,那日后在举荐之时,岂不是可以说一句,我曾经在洛氏学宫之中听过数年课。

  那时主讲之人乃是洛氏高士。

  这不就是最强的介绍?

  刘询若是知道这些人心中所想,大概唯一能做的就是苦笑了。

  众人越想越觉得好,纷纷向着长安城的方向作揖,“陛下开学禁,当真是大功德啊!”

  ————

  刘询所签发的《元封开学令》是不逊色于废除《携书律》的伟大诏令,这封诏令的下达,使汉帝国得到了大批成熟的学者官僚。

  汉帝国逐渐开始从一个军事征服帝国转变为正常的中央集权帝国,帝国在过去一百年中所诞生的统一思想在这些学者官僚的推动下,落实到了最基层。

  最古老的分封制度的思想土壤彻底被摧毁了,转变为具有中央集权特色的封建制度。——《全球通史·秦汉卷六》

第490章 靖难功臣的时代过去了

  即墨。

  吕产望着传到侯国之中的诏书发着呆,这封诏书对即墨吕氏实际上没什么影响。

  但是他这个人有些任侠风范在身上,比较讲义气。

  公车上书是他组织的,靖难之役他是领袖之一。

  结果……

  关东列侯现在的确是富贵至极了。

  一场靖难之役得到了三代的安稳,大概大部分人都很是满意吧,毕竟战场之上拼死拼活的就是为了延续家族的富贵。

  但是吕产有些难过,甚至比他离开长安,回即墨种花时还要难过,元从诸勋彻底被排斥出朝廷权力核心了。

  更可怕的是,皇帝给了靖难功臣太好的待遇,世袭罔替,大大削弱了流动性,列侯们头上一直悬着的那把剑被拿走了。

  失去了权力的追求,失去了维持富贵的动力,结局如何显而易见了,人的惰性就在这其中开始升腾。

  吕产是刘询的亲舅舅,所以面对刘询的选择还算是克制,但是其他人可就没这么好说话了。

  甚至有列侯直接不满道:“皇帝这是什么意思,是怀疑老夫的忠心吗?不如直接把老夫的心剖出来,看看是不是一颗碧血丹心!”

  有的列侯愤怒道:“拼上性命奉天靖难,最后社稷却到了宗戚和士人手中,到了这些没有出力的人手中,这难道是公平的吗?”

  所谓千人千面。

  有人愤怒就有人安抚:“靖难本就是为了大汉的社稷存续啊。

  现在大汉社稷蒸蒸日上,我们获得了几代的富贵,这难道不是最好的结局吗?”

  这种带着一点自我麻痹的思想逐渐蔓延到了整个群体之中。

  是啊。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