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_分节阅读_第463节(2 / 2)
吕常的话中带着满满的担忧和隐隐约约的恐惧,随后重重的叹了一口气。
想要维持一个家族的富贵实在是过于困难了。
虽然列侯削爵不像诸侯王那么快,但开国时上百家列侯,到了现在,侯国还在的,不算是特别多了。
毕竟皇位的变换频繁,列侯这种依附于皇帝的贵族,肯定会受到影响,多有改封到别处的。
而且拿不到军功,户数也是一削再削。
虽然即便是最后失爵,有这近百年的繁衍和积累,还拥有大量的财富、传家的经学、政治上的人脉,这些曾经的列侯家族,都很轻松的就能转型,甚至因为失去束缚,还能疯狂的扩张起来。但吕常不愿意!
或者说几个大列侯都不愿意,爵位和姓氏是他们的骄傲。
王莽见到了这一支力量。
他明白镇守列侯的实力还是很庞大的,如果这些人站在他的对立面,那他的大业一定会受到影响。
洛众沉吟问道:“这封信绝对不仅仅给了我们二人,肯定还有其他的列侯。
那么其他家会做什么呢?
这些多年远离朝廷的中枢权力,还能让他们保持淡定的心态吗?
面对这重返中枢的机会,这些列侯家族会怎么想?
现在是皇帝不支持改制,你我能怎么办?
难道再来一次靖难,把皇帝拉下来吗?
那英侯和吕侯以后恐怕就成了乱臣贼子的代名词了!
越是在这种时刻,越是不能着急,先将自己侯国周围的情况理顺,保证一个比较安稳的环境,然后再去考虑其他。”
吕常闻言沉吟着点了点头,他的确是因为这些年发生的事情,而有些昏头了。
那些大列侯自然都收到了信,相对比某些列侯来说,只要不考虑未来的话,这些大列侯的日子过的还是比较舒服的。
因为侯国人口多,私军多,在地方就有实力。
一旦逼急了他们,他们就能让那么仗势欺人的官员好好看看什么叫做开国勋臣的底蕴。
面对王莽的招揽,不少家势衰微的列侯攀了上去,但是这些开国列侯的态度很是暧昧。
尤其是那些有金令的列侯。
因为王莽毕竟不是皇帝,一时的显赫不算是什么,这些家族动辄一两百年,如果每一个权臣都去攀附的话,早就死了不知道多少次了。
石沉大海的信件并没有让王莽有任何的沮丧。
因为镇守列侯本就是皇帝的最后一层保险之一,他和皇帝之间的关系算不上特别融洽,列侯们自然是有顾虑的。
但是他拉拢列侯是顺手而为,不算是特别放在心中。
因为现在已经不是靖难之时了,若是哪个时候,面对武德充沛的镇守列侯,王莽还真的需要顾忌一下。
但是现在关东的大部分列侯和诸侯王,经过这么多年的荣华富贵,大部分都没有了昔年的勇武。
这些诸侯王和列侯即便是加起来,实际上对长安朝廷也没有什么威胁,甚至在王莽的眼中,如果没有皇帝拉偏架,镇守列侯不一定就比当地的豪强强大。
在王莽的改制计划中,列侯都不属于重点打击对象,本来就是一群废物,有什么可打击的?
以关中御四方,以朝廷御地方,这两条没有人说出来,但是却实行了这么多年的政策,导致谁掌握了中枢,谁就掌握了天下,除非天下皆反。
但是王莽丝毫不担心,等到他掌握了朝廷的大权,只要不搞到戾帝时那种秩序全崩的境地,拥有三河六郡、羽林孤儿的他,将是无敌的存在!
没有任何人是他的一合之敌!
……
对于王莽,昭城洛氏同样一直都在关注,毕竟天下之间已经许多年都没有见过声望能有这么高的人出现了。
当年王莽前来昭城求学的时候,就比较有名气,在洛氏子之间也有所流传,甚至还得到了一个“其诚近乎伪”的评价。
这个评价虽然听起来怪怪的,但的确是实打实的称赞,王莽的那一颗坚定之心,任谁见到了都要高呼。
“家主,前御史大夫突然参与了谋逆,在家中自杀,皇帝任命王莽为御史大夫。
王巨君担任光禄勋不过短短四个月的时间,就已经升任御史大夫,据说丞相在向皇帝递交辞呈,希望能够乞骸骨。
从现在的情况看来,王莽很快就会升任丞相,因为汉朝现在没有大司马大将军,他基本上会掌握朝政。
王莽是改制派的士人领袖,这是否是皇帝改变了态度呢?”
当代家主洛伏沉吟道:“最大的可能是皇帝受到了巨大的压力,毕竟还有皇太后在上面压着他,而且朝廷中改制的声音越来越大,甚至就连镇守列侯都开始汇报各地的不良情况,民怨太大,快要压不住了。”
————
神爵十七年夏,关东民变四起,盗匪愈烈,诸侯遂持剑,破金令掌州郡兵者十,有甚者,一年三破金令,诸侯尚不能保,曰:“惜戾帝之祸,流民远甚于此,亦拔剑而定,今有精兵,亦有粮草,竟不能制,此非天之不佑?”
诸侯联结,皆垂首而叹,不能振作,盗匪破国者四,身死者十一,有功者复其社稷,有过者削户减民,夺爵除国者七,诸侯衰微,尽在此时。——《汉书·汉兴以来诸侯年表》
第551章 洛氏之中的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