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_分节阅读_第1049节(2 / 2)

  很多读书人开始私下里撰写书籍,要把洛长青的“暴行”记录在上面,要让他“遗臭万年”。

  洛长青对于这些人的行为,主打一个无视,然后就是觉得可笑,觉得他们太过于自不量力。

  他也不是那种挨骂不还手的人,而且站在他对面的人,是一群“犯法分子”,触犯了大唐的法律,许多反对的人下狱。

  洛长青拿出了一个在许多年前就被批评过的东西,那就是党锢。

  不过洛长青的党锢自然和汉末的党锢不同,洛长青将那些犯比较重大罪名的人,安上了党锢。

  在以前,这些人都会被斩首、抄家,然后流放,家人则被打入贱籍。

  现在废除贱籍,他们这些反对的人,倒是第一批得利者,那些本来应该受到惩罚的家属,被判处三代以内不能参加科举以及进入官府。

  从刑律方面来说,这是一个典型的法律受到当前社会影响的案例,大唐的法律在适应改变。

  ……

  在意识到这么搞不行,洛氏下手一向相当狠之后,他们决定换个方式。

  对于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来说,只要君王下定决心,改革这种事情,就一定能做成。

  大部分半途而废的,只有两种原因,其一是君王本身不坚定,面对大量的反对,产生了恐惧,于是有了退缩的心理,这种原因大多数出现在并不如何杰出的人身上,而偏偏这种君王占据了大多数。

  第二种原因则更加常见,那就是君王本身对于执行改革的臣子,并不是特别的信任。

  君王之所以同意改革,仅仅是因为,臣子说服了君王,这实际上非常危险。

  因为这意味着如果另外一个反对改革的臣子同样说服了君王的时候,改革就会停止。而说服一个君王其实并不难,在千百年的实践中,主要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抹黑提出政策的人,这个办法很好用,虽然经常强调不要因言废事,不要因言废人,要辩证的看待,但越是缺什么,就越是强调什么。

  但谁能做到?

  如果一个人被打倒,他的话和行为,都会成为禁忌,即便你说他有些话是正确的,但也会被人指责“你宣扬他的话,就是在支持他”。

  再多的辩解也没用,所以打倒人,不打倒事,很难。

  第二种,将改革的失败呈上来,并且添油加醋,在改革中这并不是一件很难得事情,大部分的改革都不可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而且在改革过程中,可以动手的地方,太多了。

  将这些东西提交上去后,基本上都会有极好的效果。

  可惜。

  这些办法对于洛长青都是没有大用的,正如先前所说,洛长青才是一直和天子见面的那个人,他不给别人上眼药就不错了,更别说别人给他上眼药。

  这些人玩的手段,洛长青都知道,而且比他们更加擅长。

  废除贱籍就在这种紧张的情况下,大致上完成,但是洛长青却没有丝毫的欣喜,反而感觉极度的不安。

  仅仅是废除贱籍就花费了这么大的功夫,如果想要彻底将小农经济破除,想要打破现在经济形势,真的能做到吗?

  而且。

  下次天子可就不一定会支持自己了,毕竟按照他了解的事情,下一步是真的要限制君王的权力了。

  这种限制可不是当初那种宰相制度的限制,而是要夺取天子生杀予夺的大权,换句话说,就算是天子有权力,但以后有事,不能随便杀人。

  要破除天子的绝对权威和绝对权力。

  之所以要这么做,并不是单纯的针对天子,而是针对由天子衍生出来的一系列制度。

  天子的存在不仅仅是他一个人,他还代表着一个庞大的家族,当然,在大唐是两个,以及天子的母族,还有天子的妻族,以及各个妃子的家族,这都是外戚。

  伴随着每一任天子的都会有无数这样的家族出现,这些家族会突然的兴起,并且拥有强大的力量。

  他们会向天子说一些话。

  “那家工厂很好,能不能送给我。”

  而这家工厂是一个在机械方面有天赋的年轻人,奋斗了数十年才拥有的。

  “那个发明我喜欢。”

  这个发明本该让一个年轻人,名留青史,得到无数的财富。

  “那个人我想要他为我工作。”

  一个人就这样失去了追寻自由的道路,然后进入某一座府邸中,得到一个未知的结局。

  在封建时代中,这还不算是特别差的结局,毕竟在那个时代中,为这些皇亲国戚做事,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大概是最好的结局。

  反正其他人甚至活着都很难。

  但在如今这个时代,却不是这样。

  洛长青想了很多,他其实年轻已经很大了,毕竟他是有孙子的人。

  现在的洛氏子,只有一两个人待在神都,还是为了照顾他,剩下的年轻人甚至有许多都不在中原,比如曾经让他记忆深刻的侄孙。

  他很想和洛氏的年轻人聊一聊,想知道他们那些年轻人对现在世界的看法到底是什么。

  对现在……大唐……的看法是什么。

  他很担心听到一些评价,但又知道,注定会听到一些评价。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