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你选的嘛!386(2 / 2)
冯穆是《文艺报》总编,国内文学界的重量级人物,一直以来都对林朝阳非常欣赏。
这次能够不远千里出席《闯关东》的作品研讨会,与其说是给《花城》面子,不如说是给林朝阳的面子。
另一位唐挚,林朝阳接触的比较少,只知道他是作家、评论家,也是《文艺报》和文协的骨干力量,尤其是在文学评论界地位颇高。
前段时间《文艺报》上发表的《当代文学的史诗性——谈《闯关东》艺术成就》,就是出自于他的手笔。
一路闲聊,落地后林朝阳顺利的在通道口发现了前来接机的李士非。
“老李,没想到你还亲自来了!”从通道出来,林朝阳跟李士非握着手寒暄道。
“你是这次研讨会的主角,当然得迎接一下。”李士非笑着说了一句。
其实李士非今天要接的不光是林朝阳,还有其他几位前来参加研讨会的嘉宾。
他见到与林朝阳一同下飞机的李拓、冯穆等人,也热情的打了个招呼,然后带着大家前往住处。
一般出版社搞研讨会多是以邀请本地嘉宾为主,主要是出于成本考虑,人来了,吃住行出版社可得全包。
花城出版社这次为《闯关东》办作品研讨会可是下了血本,邀请了不少远在燕京、沪上等文学重镇的知名作家、评论家和编辑,少不了要在吃住行上多耗费不少钱财。
花城出版社不是什么富得流油的单位,办事当然是怎样省怎样来,为了这次的作品研讨会,他们专门在华侨新村借了两栋小别墅。
华侨新村位于广州城区的东部偏北,原本是一片荒丘。
1955年为了安排归国华侨,在此建成了占地68万平方米的华侨新村,里面共有花园式别墅177座,公寓楼291座,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建设的规模最大的住宅区之一。
正值盛夏,华侨新村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一派世外桃源的景象,李拓等人进了小区后不由得赞叹。
李拓对林朝阳说道:“诶,朝阳,这可比你们家华侨公寓那强多了。”
林朝阳买的第一处房子是位于燕京西三环附近的花园桥华侨公寓,同样是为华侨们建的房子,可花园桥华侨公寓跟华侨新村的别墅群一比,简直弱爆了。
人家不仅是小洋楼,家家还都有小花园,环境优雅、清静。
进入别墅分配房间,年轻人住楼上,老同志住楼下。
等休息了一阵后,林朝阳又见到了其他几位来自沪上、江浙地区的嘉宾,说起来还有几位是林朝阳的熟人。
比如在《收获》担任副主编的李小琳,她一见到林朝阳便抱怨起来。
“这几年你的小说也不往我们《收获》投了,我这次来就是专门问问你,是不是对我们《收获》有什么不满意?”
李小琳半真半假的开着玩笑,自从《父母爱情》后,林朝阳的多部小说都没给过《收获》,她确实很眼馋那些稿子。
林朝阳笑着说道:“不是我不想给你们,实在是熟人太多,大家都来约稿,我也只能先紧着燕京的刊物。”
“燕京的刊物跟你有香火情,那《花城》是怎么回事?”
林朝阳拉着李小琳低声说道:“这不是……人家给的钱多嘛!”
闻言李小琳不禁莞尔,“这都多少年了,你对稿费怎么还是那么锱铢必较?”
“没办法,我靠这个吃饭啊!”林朝阳一摊手。
跟李小琳说笑了两句,林朝阳又与丛维熙和李杭育打了个招呼。
李杭育是初出茅庐的青年作家,本来这样级别的研讨会他是没资格受邀出席的。
在林朝阳提出“寻根文学”后,他是国内响应最积极的作家,几个月前他的那篇《理一理我们的根》在文学界引发了不小的反响。
这篇文章让他一跃成为了寻根文学的代表性人物之一,《闯关东》的身上打着清晰、深刻的“寻根文学”的烙印,这样作品的研讨会李杭育出现也就顺理成章了。
这天傍晚,花城方便为嘉宾们安排了接风宴。
这次《闯关东》作品研讨会,会程是三天时间,除了一天的研讨会之外,剩下两天都是采风活动,算是个福利。
研讨会举行的地点在花城出版社的会议室,近二十位文学界知名作家、评论家和编辑汇聚一堂,场面浩大,这样规格的研讨会在花城出版社历史上还是头一次举办。
仔细算来,现在距离《闯关东》上部发表才三个多月,距离下部发表才一个多月时间,这个时间对于文学作品的影响力发酵来说并不算长。
但《闯关东》不是一般的文学作品,作为1984年中国文坛最具关注度的现象级小说,它的影响力已经打破了时间的桎梏。
它所造成的轰动效应,在近年以来的当代文坛是极其罕见的。
这段时间以来,文学界对于这部小说的溢美之词早已泛滥,举行研讨会,同行们也是一片赞美之声。
这倒不是大家故意恭维,而实在是不夸不行,大家总不能违心的去鸡蛋里挑骨头吧?
再夸也夸不出什么花来,一整天的研讨会就这样结束了。
林朝阳与旁边的冯穆闲聊着准备起身,就见有个年轻人跟苏晨这个出版社社长耳语了几句,苏晨的脸色顿时难看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