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二代狂飙日常(基建)_分节阅读_第312节(1 / 2)

  姐弟俩见状,也不再玩闹,沉眉思索起来。

  霍月浅想了想,“釜底抽薪?”

  霍云深:“扬汤止沸?好吧,我也觉得釜底抽薪最便捷,只不过姐姐先说了,我总不能抢。”

  霍瑾瑜闻言,挑了挑眉,这两种方法确实都可以,不过效果却不一样。

  釜底抽薪是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而扬汤止沸,只能暂时缓解问题,不能从根源上解决。

  霍瑾瑜含笑道:“古人云,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但是也要看事情,有些事情无法做到釜底抽薪,只能暂时扬汤止沸,不必过于纠结。”

  两人明年就十岁了,这个问题,霍瑾瑜也没想过让他们想太深,不过是随口问一下。

  她又补充道:“扬汤止沸与釜底抽薪并不相悖,双管齐下亦可以,都是解决问题的方法。目的是将滚水变凉,而不是辩驳谁优谁劣。”

  霍云深:“也就是要注重结果?”

  霍瑾瑜:“结果与过程都重要,但是你也要分清主次,莫要顾此失彼。”

  不择手段与光明正大,还是有区别的。

  两人默默点头,眼含思索。

  ……

  霍瑾瑜同时命人在《大景朝报》上刊登了银票的内容,让百姓有心理准备。

  可惜受技术限制,《大景朝报》上银票的样子连实物的四成都不到。

  让霍瑾瑜叹气不已,看来印刷技术还要继续改进。

  为了防止民间有恶人伪造□□,霍瑾瑜往各地送邸报的同时,也送了银票,让当地的官员能有实物作为辨认,别到时候官员也被骗了,那样就笑话了。

  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大景朝报》已经从原先三钱一份,降低到一钱一份,现在每刊的销量达到四十万份,每年的销量在不断上升,预计三年后,可以达到每刊能达到六十万份。

  两年前,报纸铺开销量后,在京城招标了第一则广告,是广州的孟氏船厂,足足花了三万两银子,算是将名声打响,让许多人知道官方出版的报纸还能打广告。

  《大景朝报》出现后,民间也有人想要开办报纸,尤其文风兴盛的地区,以江南那边最多,对于那些小报、小刊,霍瑾瑜一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去年的时候,霍瑾瑜与礼部商议,打算将对民间的野刊、小刊进行统一管理,没有朝廷发放的刊号,一律视为违法,创办民间报刊的负责人身家要清白,要有当地的有名望的人担保。

  对此宋致也赞同,堵不如疏,不如朝廷统一管理,定下规则。

  一开始民间小报出现时,他就有些头疼,担心未来出事。

  要知道笔用错了地方,可是能杀人的,并且祸延全族。

  现下《大景朝报》独一份,它的地位无人撼动,在它之下,《江南早报》、《闽南晚报》、《山东青云报》……都是在民间有声量的。

  这些报纸的销量都是在两三万份以上,尤其在地方,已经打开了市场。

  ……

  新年过后,京城热闹不减,天子二月大婚,许多地方的达官显贵早已经提前进京,防止路上出意外,不止他们,还有许多想要进京观赏大婚的百姓与商人。

  为此京诚的巡防衙役和五城兵马司忙的脚不沾地。

  户部那边虽然已经心理准备,但是没想到年后进京的外地百姓这么多,京城九成的客栈都满了,他们不敢想象,等到陛下大婚那天,京城会有多热闹。

  ……

  昌宁二十一年,二月十五,霍瑾瑜与谢少虞举行在紫禁城举行大婚。

  那天,整个京城彩旗飞扬,满城红绸。

  百姓虽然没有资格入宫观看婚礼,但是霍瑾瑜自掏腰包,设计了一款喜钱,足足准备了五十万枚,她不能出宫,但是还有霍月浅、霍云深姐弟俩,让他们代替她出宫与民同乐也行。

  是故,霍月浅、霍云深就被抓了壮丁,绕着京城逛了一圈,沿途洒着喜钱,虽然百姓们的欢呼和笑容很让人轻松,但是他们也实打实的累。

  一路上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两个小孩脸都要笑僵了。

  撒完喜钱,他们还要马不停蹄地进宫,见证父母的婚礼。

  即使他们累的想直接瘫倒,但是如此万众瞩目的场所,皇家礼仪要注重,否则他们担心明日就有御史弹劾他们。

  虽然霍月浅、霍云深姐弟俩表示很累,可是霍瑾瑜也不轻松。

  皇家婚礼,从纳彩、问名,直到大婚,每一个环节都十分繁琐。

  尤其霍瑾瑜的情况与以往不同,她要迎的是男后,为此礼部从婚礼准备之初,就是三天一大吵、两天一小吵。

  各种典籍、规矩祖制背的滚瓜烂熟的官员表示,他们也没办法,实在陛下这事以往他们没遇到过,没有前例给他们做示范啊。

  忙了一天,终于所有环节都结束了,不止霍瑾瑜松了一口气,礼部那些官员也终于能歇息了。

  ……

  大婚过后,谢少虞就从养心殿搬到了坤宁宫。

  霍瑾瑜看着熟悉又陌生的坤宁宫,感慨道:“若不是你,恐怕朕不会回到这里。”

  邓皇后病逝后,坤宁宫就空了下来,她也搬到了其他住处,这里存储了她不少回忆。

  谢少虞见她神情怅惘,猜测她应该想起了邓皇后,便不打扰,静静地守着她。

  霍瑾瑜回过神,就对上谢少虞温柔的有些发腻的眼神,抽了抽嘴角,有些尴尬地挪开视线。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