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赞东汉货币政策30(1 / 2)
引言
东汉共有14位皇帝,相关信息如下:
1. 汉光武帝刘秀:字文叔,南阳郡蔡阳县(今湖北枣阳)人,出生于陈留郡济阳县济阳宫。他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六个儿子、长沙定王刘发的六世孙,汉高帝刘邦的九世孙。王莽地皇三年十月(公元22年),刘秀和宛县人李通在宛城起兵,时年28岁。三年后,即公元25年六月己未,刘秀在河北省邢台市柏乡县登基称帝,建立东汉,定都洛阳,史称汉光武帝。中元二年二月戊戌(公元57年),刘秀在洛阳南宫前殿驾崩,享年62岁,在位32年。
2. 汉明帝刘庄:是光武帝刘秀的第四个儿子,母亲是阴皇后,原名叫刘阳。建武十九年六月戊申(公元43年),原来的皇太子刘强被废为东海王之后,刘阳从东海王升为皇太子,改名为刘庄。公元57年二月戊戌,刘秀去世当天,刘庄以皇太子即皇帝位,史称汉明帝,当时30岁。汉明帝一共在位十八年,永平十八年秋八月壬子(公元75年)去世,终年48岁。
3. 汉章帝刘炟:是汉明帝刘庄的第五个儿子,母亲是贾贵人。永平三年二月甲子(公元60年),刘炟被立为皇太子。永平十八年八月壬子(公元75年),汉明帝去世当天,刘炟以皇太子即皇帝位,当时19岁。章帝在位十三年,章和二年二月壬辰(公元88年)去世。
4. 汉和帝刘肇:是汉章帝刘炟的第四个儿子,母亲是梁贵人,梁贵人早年遭到窦皇后的诬陷被秘密处决,刘肇被过继给窦皇后抚养。建初七年六月甲寅(公元82年),刘肇被立为皇太子。章和二年二月壬辰(公元88年),章帝去世,刘肇以皇太子即皇帝位,史称汉和帝,当时只有十岁。和帝在位十七年,元兴元年冬十二月辛未(公元106年2月13日)去世,年仅27岁。
5. 汉殇帝刘隆:是汉和帝刘肇的小儿子。和帝去世前,其哥哥刘胜被邓太后以长期患病为由剥夺皇位继承权。和帝去世时,孩子年龄都较小,于是刚刚出生一百多天的刘隆,被邓太后选中,在和帝去世当天继承皇位。殇帝只在位八个月,就去世了,去世时不到两岁。
6. 汉安帝刘祜:是肃宗汉章帝的嫡皇孙,父亲刘庆原为汉章帝的太子,建初七年六月被废黜,后改封为清河王。殇帝去世后,汉和帝刘肇绝嗣,延平元年八月癸丑(公元106年),邓太后下诏,迎立十三岁的长安侯刘祜即皇帝位,史称汉安帝。安帝在位十九年,延光四年三月(公元125年),汉安帝在南巡途中突然病死在车上,年仅三十二岁。
7. 汉少帝刘懿:是汉章帝的孙子、济北惠王刘寿之子。安帝去世突然且未指定皇位继承人,太后阎氏与哥哥阎显商议后,定立汉章帝的孙子、济北惠王刘寿之子北乡侯刘懿继承皇位。延光四年三月乙酉,北乡侯刘懿在阎显兄弟的支持下即皇帝位,史称汉少帝。少帝刘懿只做了七个月皇帝,当年十月就去世了。
8. 汉顺帝刘保:是汉安帝刘祜的太子,安帝去世前一年,太子刘保被废为济阴王。少帝刘懿去世后,拥立少帝即位的阎显兄弟和太后密不发丧,紧闭皇宫大门秘密讨论改立皇帝之事。延光四年十一月丁巳深夜,中黄门孙程等十九人发动政变,拥立十一岁的废太子、济阴王刘保即皇帝位,史称汉顺帝。汉顺帝在位十九年,在位期间行政举措崇尚宽和,东汉的内政和外交都取得了一定成果。建康元年八月庚午(公元144年),汉顺帝崩于玉堂前殿,年仅三十岁。
9. 汉冲帝刘炳:是汉顺帝和虞贵人的儿子,登基时只有两岁,在位时间从建康元年八月份到永憙元年春正月,只做了四个月皇帝便去世了。
10. 汉质帝刘缵:是渤海孝王刘鸿之子,算是汉章帝的玄孙。永憙元年正月,汉冲帝驾崩后,正月丁巳,刘缵在大将军梁冀的支持下前往洛阳即皇帝位。质帝虽然年纪小却聪慧,曾在与群臣朝会时称大将军梁冀为“跋扈将军”,导致梁冀起了杀机。本初元年闰月一日(公元146年7月26日),梁冀将鸩毒掺在面饼中强行塞入质帝口中,质帝当天暴毙,年仅九岁,在位一年半。
11. 汉桓帝刘志:是汉章帝刘炟曾孙,祖父刘开是汉章帝第六个儿子,后被封为河间王,父亲刘翼是刘开的次子,未继承河间王王位,只获蠡吾侯爵位。汉质帝被杀后,十五岁的蠡吾侯刘志被大将军梁冀迎立为皇帝,史称汉桓帝。桓帝爱好音乐,喜欢修仙,热衷于研究道家和神学。他在位时将一切听命于神,又宠幸单超等五位宦官,烂施刑罚,禁锢党人,压制文官和武将,激化了功臣集团、外戚集团和宦官集团的三方矛盾,为汉末乱世的开启埋下了隐患。永康元年十二月丁丑(公元168年1月),在洛阳驾崩,年仅三十六岁,在位21年。
12. 汉灵帝刘宏:是汉桓帝刘志的堂兄弟、解渎亭侯刘苌的儿子,算是汉桓帝的堂侄。桓帝去世后无子嗣继承皇位,建宁元年春正月庚子(公元168年2月),在大将军窦武的支持下,解渎亭侯刘宏从河间国出发前往洛阳即皇帝位,史称汉灵帝,当时年仅十二岁。汉灵帝在位期间,外戚、宦官和功臣集团围绕朝政领导权展开了旷日持久的争夺,史称党锢之争,从建宁元年(公元168年)一直持续到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才得到解除,上层权力斗争几乎贯穿汉灵帝整个执政时期,最终酿成汉末乱世的悲剧。中平六年夏四月丙辰(公元189年),汉灵帝在此起彼伏的叛乱声中驾崩,年仅三十四岁。
13. 汉少帝刘辩:是汉灵帝刘宏与王美人的儿子,汉灵帝去世当月,中平六年夏四月戊午,皇子刘辩在洛阳即皇帝位,史称汉少帝。少帝即位刚四个月,中平六年八月,宦官集团和外戚集团再次爆发激烈冲突,大将军何进、中常侍张让先后被斩杀,只用了一个月时间,支撑汉朝皇权的两根支柱——宦官和外戚势力就轰然倒塌。九月甲戌,董卓将汉少帝刘辩废为弘农王,仅在位五个月。一年之后,刘辩在董卓的逼迫下自尽。
14. 汉献帝刘协:是汉灵帝刘宏与何皇后的儿子,少帝刘辩被废之后,刘协被董卓拥立为皇帝,史称汉献帝,当时年仅九岁。董卓被杀后,刘协又被权臣曹操挟持长达25年。建安二十五年十月,刘协不得不将皇位禅让给魏王曹丕,终结了汉朝400多年的统治。从登基到禅让,汉献帝刘协一共在位31年。禅位后,刘协被曹丕封为山阳公,享受皇帝待遇。禅位之后十四年,青龙二年三月庚寅(公元234年),刘协去世,终年54岁,得以善终。
以下是一首七律赞《东汉货币政策的演进与影响》:
《赞东汉货币政策》
东汉币制历变迁,初期稳定五铢传。
光武重立钱规范,经济发展稳向前。
中期减重质下降,伪币渐多秩序乱。
物价波动民生苦,商业受阻意阑珊。
末年董卓铸小钱,信用崩溃市场瘫。
通胀肆虐百姓怨,社会动荡起祸端。
政策演进影响广,经济政治皆相关。
以史为鉴知兴替,货币稳定国方安。
这首诗的大致解释如下:
首联描述东汉初期延续西汉的五铢钱制度,较为稳定,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颔联强调光武帝刘秀确立五铢钱法定地位的重要意义,推动经济稳定向前。
颈联指出中期货币减重、质量下降,导致伪币增多,扰乱经济秩序,物价波动让百姓生活艰难,商业活动也受到阻碍。
尾联叙述东汉末年董卓铸小钱,引发严重后果,如信用体系崩溃、市场瘫痪、通货膨胀,进而导致社会动荡不安,揭示出货币政策的演进与政治、经济等方面都密切相关,最后强调以史为鉴,只有货币稳定,国家才能安定繁荣。
以下是一篇关于“东汉货币政策深度解析”的文章:
《东汉货币政策的演进与影响》
东汉(公元 25 年-公元 220 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其货币政策的发展和变化对当时的社会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东汉初期的货币政策
东汉建国初期,延续了西汉的五铢钱制度。五铢钱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货币之一,它的流通为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基础。
在东汉初期,五铢钱的铸造相对较为规范。其钱径、重量和厚度等方面都保持着一定的标准,反映出当时政府对货币稳定的重视。这种货币的流通有助于促进商品交换和贸易的发展,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提供了支持。
然而,与西汉时期相比,东汉初期的五铢钱在制作工艺上可能略显粗糙。这可能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技术水平有关,也反映出在政权更迭后,货币铸造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调整和适应。
二、东汉中期的货币变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东汉中期出现了一些货币方面的变化。其中一个重要的现象是货币的减重和质量下降。
钱径逐渐缩小,重量逐渐减轻,这可能是由于财政压力、资源短缺等因素导致的。货币减重不仅影响了其自身的价值,也对经济秩序和市场稳定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同时,货币质量的下降也使得伪造货币的现象逐渐增多。一些不法之徒利用货币减重和质量下降的机会,制造假冒伪劣的五铢钱,扰乱了货币市场的正常秩序,给经济活动带来了混乱。
三、东汉末年董卓铸小钱的混乱局面
东汉末年,董卓专权时期,货币政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给社会经济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 董卓为了迅速聚敛财富,废除了原有的五铢钱制度,开始铸造小钱。这些小钱不仅尺寸极小,而且质量极差,与之前的五铢钱相比,价值大幅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