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早已非儒学!71(1 / 2)

皇宫之中,在李承乾的书房里,氛围肃穆。李承乾端坐在书桌前,面色沉着,而孔颖达则立于一侧,神情庄重。

李承乾率先发声:“先生,父皇命您继续为我传授儒学知识,然而我却觉得,当下的儒学,已非最初的儒学。”

孔颖达轻轻蹙起眉头,说道:“太子殿下为何这般言论?儒学自先圣孔子创立以来,经过数代大儒的传承和拓展,其核心要义始终未变,怎可断言已非儒学?”

李承乾缓缓摇头,说道:“先生,您听我讲。自汉代起,儒学虽被奉为正统,可历经朝代变迁,其内涵与外延都产生了众多变化。就像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统治思想,可它也被增添了更多的政治色彩。”

孔颖达捋了捋胡须,说道:“太子殿下所言确有依据,但此乃顺应时代之需求。汉武帝为稳固统治,借助儒学之力,推行仁政,稳定社会秩序。”

李承乾微微抬起下巴,说道:“先生,再看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儒学的地位遭受了极大的冲击。玄学兴起,人们开始追求自由奔放的思想,儒学在此时显得有些衰微。”

孔颖达微微点头,说道:“此乃时势所导致。但儒学的根基并未动摇,仍有众多学者坚守儒学之道,传承先圣思想。”

李承乾站起身,行至窗前,凝视着窗外的景致,说道:“先生,再瞧我大唐,如今虽说天下太平,但新的思想、新的文化不断涌现。儒学若不能跟随时光的脚步,又怎能在这时代站稳脚跟?”

孔颖达走到李承乾身旁,说道:“太子殿下,儒学的包容之力甚强。历代大儒都能吸纳其他思想的精粹,丰富儒学的内涵。如唐朝初期,太宗皇帝广纳贤才,儒、释、道三教并行,儒学在与其他思想的交流中,也在持续发展和完善。”

李承乾转过身,望着孔颖达,说道:“先生,那您觉得,儒学应怎样创新与发展?”

孔颖达沉思片刻,说道:“太子殿下,儒学的创新,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其一,要结合时代的需求,对儒学的核心思想进行深入的阐释和发展。其二,要广泛吸收其他文化的精华,丰富儒学的内涵。其三,要注重儒学的实践运用,将儒学的理念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李承乾微微颔首,说道:“先生所言甚是。然而创新之路,必然充满艰难险阻。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孔颖达说道:“太子殿下,创新之路虽艰辛,但只要我们怀揣着对儒学的敬畏与热爱,坚定信念,勇于探索,定能开辟出一条崭新的道路。况且陛下对儒学的重视,也是我们前行的动力。”

李承乾长叹一声,说道:“先生,您说得对。我身为太子,应当以身作则,为儒学的发展贡献自身的力量。”

皇宫之中,李承乾与孔颖达的探讨仍在继续。

李承乾微微皱眉,若有所思地说道:“先生,我近些日子思考,觉得如今或许应当有新的理念产生。我暂且将其称作心学。”

孔颖达面露困惑,问道:“太子殿下,何为心学?老臣从未听闻。”

李承乾缓缓踱步,说道:“心学,乃是以心为根本。人的所作所为,皆由心而起。当我们注重内心的涵养,方能真正践行仁、义、礼、智、信。”

孔颖达捋着胡须,沉声道:“太子殿下,此说新奇,然而儒学的传统,重在外在的规范与礼仪,这心学与传统儒学怎样相融?”

李承乾眼神笃定,说道:“先生,并非相互抵触。心学可以作为儒学的补充,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自身行为的根源。外在规范固然重要,但倘若没有内心的觉悟,又怎能真正做到呢?”

孔颖达微微颔首,说道:“太子殿下所言,确有几分道理。但此心学,尚需仔细思量,不可草率推行。”

李承乾点头说道:“先生所言极是。我也只是初步构想,还需与先生一同探讨,完善此理念。”

这时,一旁的侍从轻声说道:“太子殿下,陛下派人来询问您与孔大人的讨论进展。”

李承乾微微一愣,说道:“回复父皇,我与先生正在深入研讨儒学的发展,已有一些新的思路,待成熟后再向父皇禀报。”

侍从领命离去。李承乾又看向孔颖达,说道:“先生,我们继续吧。您觉得心学应怎样具体施行呢?”

孔颖达沉思片刻,说道:“太子殿下,这心学若要施行,应当从教育入手。教导学子们注重内心涵养,培养其正心、诚意的品德。”

李承乾微微点头,说道:“先生之见,与我不谋而合。此外,还可以在朝廷中倡导官员们以心学自我反省,提升为官的品德。”

皇宫书房内,李承乾与孔颖达相对而立。

李承乾神色庄重,开始阐述心学理念:“先生,心学的核心在于致良知。人皆有良知,此良知乃先天的善性,是我们判断是非善恶的根本准则。当我们能够时刻觉察并遵循自己的良知,便能做到言行一致,真正践行仁、义、礼、智、信。”

孔颖达微微眯起眼睛,质疑道:“太子殿下,这良知之说,虽有其理,但如何确定每个人的良知都是准确无误的呢?若有人判断失误,又当如何?”

李承乾微微扬起下巴,说道:“先生,良知本自光明,只是常被私欲所遮蔽。我们需要通过不断地反省自身,摒弃私欲,方能让良知显现。至于误判,那是因为未能真正致良知。只要我们时刻保持敬畏之心,不断修炼,自能提高判断的准确性。”

接着,李承乾又谈及实践方法:“实践心学,首先要树立志向。立下成为圣贤之人的志向,以此为目标不懈努力。再者,要静坐冥想,让内心平静,以便更好地觉察良知。然后,要在日常生活中事事磨炼,遇到事情时,以良知为指引做出决策。”

孔颖达皱起眉头,思考片刻后说道:“太子殿下,这心学之法,听起来颇有道理。但与传统儒学的礼、乐、射、御、书、数六艺相比,又有何不同之处呢?”

李承乾耐心解释道:“先生,六艺乃是外在的技能与规范,而心学注重内心的修养。二者相辅相成,并不矛盾。通过学习六艺,可以更好地践行心学,而心学又能为六艺的学习提供内在的动力和指引。”

孔颖达微微点头,说道:“太子殿下,老臣需要再仔细思量这心学的理念。但老臣认为,新的理念不可贸然推行,需谨慎考察其可行性。”

李承乾认同道:“先生所言极是。我们应当继续深入探讨,确保心学的理念能够真正为国家和百姓带来益处。”

皇宫书房中,李承乾与孔颖达继续着他们的交流。

李承乾微微思索后说道:“先生,就拿近日发生的一件事来说吧。有一位官员,在处理一起案件时,面临着两个抉择。一是偏袒有权有势之人,可获得丰厚的回报;二是公正执法,却可能得罪权贵。若以心学的致良知来看,他应当选择公正执法,因为这是他内心良知所指引的方向。若他被私欲所蒙蔽,选择了偏袒,日后必定会受到良心的谴责。”

孔颖达微微颔首,说道:“太子殿下此例甚好。然而心学的实践,确实有难度。老臣认为,可以将心学与传统儒学的道德规范相结合。如以‘忠、孝、廉、耻’等规范来约束行为,同时以心学的致良知来引导内心。” 李承乾点头说道:“先生所言极是。心学与传统儒学可以相互补充。再看如今的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若人人都能致良知,富者便会懂得关爱贫困之人,以自己的财富去帮助他们,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更多的财富。对于官员腐败问题,若官员们能以良知为指引,便不会被贪欲所左右,从而做到廉洁奉公。”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