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311(1 / 1)

他们长辈的婚姻都不算圆满,乃至彼此憎恨,但不妨碍他们拥抱爱情,过去、未来和现在,他们都将一直相爱下去。

订婚礼结束后,萨拉丁带他出席了一个中罗合作的学术交流会,他看到了一个异常熟悉的面孔,尽管他的穿着打扮和曾经的记忆有所出入,他还是一眼就认出了他:“很高兴见到您,宋先生。”他压抑着激动的心和想要落泪的冲动,微笑着走到对方面前,“我拜读过您的《塞萨罗亚王朝史》,我十分喜爱,也一直很想和您交流相关问题......”

“我听萨拉丁教授提到过你。”见他主动攀谈,宋松声有些意外,但仍十分欣喜,“你的学术观点相当新颖,而且能够跳出文化背景的限制多方位应用史料,很少有人能在这么年轻的时候就娴熟地掌握古拉丁语、古撒拉森语和古汉语,我听说你打算研究交汇时代的国际关系,这个方向很适合你。”

“是的,塞萨罗亚王朝和后秦王朝的交流是我硕士阶段的研究方向,出于这个目的,我希望能够来到长安大学深造,不知道我有没有受您指点的荣幸?”

“当然,安茹,我非常欢迎。”宋松声愉快地说,塞萨尔也笑了笑,望着他曾经和未来的导师,他一字一句道,“您可以用我的中文名称呼我,季庭柏,四季的季,庭院的庭,松柏的柏......出自一首诗,‘郁郁庭下柏,何年移此栽。虽然失地性,自是凌云材’。”

确认了要去长安大学交换的计划后,安娜也申请了二硕,打算到长安大学研究古汉语,这样一来她和塞萨尔的毕业时间就完全同步,对此腓力颇有微词,但安娜的决心异常坚定:“这不是牺牲,只是我选择了一条可以平衡我的学术规划和生活规划的道路,我想拓宽我研究的边界,这和我的爱情与未来的家庭并不冲突。”

以他们出色的履历,未来留校任教毫无问题,对此最崩溃的是腓特烈小朋友,得知塞萨尔要去长安后他大哭大闹,甚至眼泪汪汪地表示他要转学去中国,但这一次他的爷爷和外公终于联手起来一起镇压了他的想法。留在欧洲的最后一个暑假,翻拍的《帝国编年史》终于正式播出,得益于他强烈要求不署名且不参与任何宣传活动,尽管新版《帝国编年史》引发全球轰动并万人请愿理查把后续几部一起拍完(理查本人表示拒绝,他宁可再去印加服兵役也不想再经历一遍这种重压折磨了),但塞萨尔的生活并没有收到太多影响,偶尔有人问他是不是去拍电视剧了,他也理直气壮地表示你认错了,我是搞学术的搞学术能保持精神正常已经很不容易了我哪有时间去拍戏!

不过眼看新《帝国编年史》的第一部大获成功,理查也终于松了口气准备给自己放个长假,地点选在耶路撒冷,由于拍戏的后遗症他已经有一年多没有和他们在耶路撒冷的亲戚团团聚了。得知这一消息,腓特烈和卡米勒强烈要求随行,看着室内的人头塞萨尔总觉得有点魔幻主义。

托《帝国编年史》的福,耶路撒冷又成为了全球热门景区,人口密度恍惚间让塞萨尔幻视十一黄金周,但来都来了该玩的还是得赶上趟。“我们明天去太巴列湖。”吃完晚餐后,理查宣布道,“我和萨拉丁当时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才确定了哈丁战役的拍摄点,可惜你没有在太巴列湖的戏份,不然你其实还可以去当个群演感受一下。”

“还是算了吧。”塞萨尔说,虽然理查拍的哈丁战役非常精彩(经费也在燃烧),但大热天穿着中世纪的沉重甲胄对已经习惯了现代轻装的他来说已经是不可承受之重了。

但太巴列湖还是该去就要去的。这天清晨,湖边游客还不算多,全副武装的理查轻车熟路地带他和安娜到了电视剧的取景地。看到那熟悉的一幕,塞萨尔情不自禁半跪在地上,他又想起了曾经粉身碎骨的记忆。

“不会再有战争了。”他身后,安娜忽然说,他感到她柔软的手搭在自己肩膀上,伴随着若有若无的叹息,“我知道,太巴列湖对你有着特殊的意义,你一直恐惧这里的战火,第五次十字军东征是你并不情愿但不得不做的事情。可不会再有战争了,这里是旅游景点,即便还有信仰的差别,基督徒和撒拉森人也一定会和睦相处,耶路撒冷已经迎来了真正的和平。”

是的,和平,在二十一世纪,另一种可能下的世界,耶路撒冷终于迎来了真正的和平。他看着水面,黑发黑眼的季庭柏仿佛在对他无声地微笑,但笑容下一刻便消散在涟漪中,他的灵魂已经得到安息。

等我追随您的足迹再次来到耶路撒冷,等耶路撒冷得到真正的和平,我才会踏足这汪湖泊......他的人生终于在此刻形成了闭环,完成了他曾经的承诺和心愿,他情不自禁地伸出手,想要触碰这方他两世都未曾涉足的湖泊,就在他马上要碰到水面时,正在附近溜达的理查看到这一幕顿时惊慌失措,大跨步上前眼疾手快把他一把提起来:“没看到旁边的指示牌吗?这是阿尔法级旅游景区,禁止下水!”

作者有话说:

SSR的故事到此就正式结束了,这个故事从构思到完成经历了很长时间,甚至我一度认为我永远不会写完这个故事,但幸好最后还是有了一个还算圆满的结局

SSR的人设变过很多次,我非常喜欢最终确定的这个版本,与历史和命运搏斗的理想主义者,在最初的设定里他前世其实应该死于叙利亚,但在开文后临时改成了巴勒斯坦,当时确实没有预料到年底会有中东战争6.0,但这个巧合确实形成了文字和现实的相呼应。这篇文章寄寓了我的一些想法,也许以后我会有不同的理解,但现阶段我的认知和期望确实如文中所表述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