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事当长贺_分节阅读_第198节(2 / 2)

  华明德低下头,畏缩地放低声量:“臣不是对太后的决定质疑,只是怕淳王气焰嚣张……”

  华太后看向身边伺候的太监福禄:“好了,礼部侍郎若是没有其他事,就回去吧。”

  华明德知道太后不想再听他说话,自讨没趣的行了礼:“是,臣退下了。”

  华清夷闭上眼,手肘撑着几案,揉了揉眉心。

  赵靖珩的确是烫手的山芋。

  她的丈夫,她的儿子,都深深信任着这位为国征战沙场戍守边疆的亲王,而赵靖珩也从未辜负过他们的信任。

  华清夷从不怀疑赵靖珩对过去两位君主的忠诚,但并不影响她不确定赵靖珩对当今执政者是否依然忠诚。

  赵靖珩手中的兵权,是她的丈夫亲手交给他的,也是她的儿子亲手为他巩固的。边疆几十万大军牢牢掌控在赵靖珩手中,外族眼中多么不可撼动,得不到效忠的君主就会多么忌惮。

  华清夷当然明白弟弟的意思,可她不能那样做。

  淳王是柱国大木,是守卫大兖的坚壁。

  她清楚怀熠为何会留下那样的遗诏,没有子嗣的皇帝离世,拥有实权的淳王才是继任守护王朝的最优人选。但却因为她的一时行差踏错,另选了并不适合做皇帝的赵青炜。

  她已经下了一招昏棋,再不能自毁城墙,笼络赵靖珩,表现出对他的信任才是正确选择。

  还有,让他送怀熠最后一程,想必,也是怀熠想要见到的吧。

  延光十二月初七,皇宫内,皇太后及宫眷依次按礼仪祭拜,护送皇帝梓宫出宫。

  葬仪列于午门,百官哀服于拜位整齐排列,经过一系列繁复的跪拜祭礼,灵驾终于向帝陵进发。

  赵靖珩的坐骑在队伍前列,亲王及宫眷在队伍后哭随。

  班贺也在护丧队伍中,耳边哭声不绝,分不清真情假意。他垂下头,与旁人一样抬袖,也知晓旁人与他一样并无泪水流出。

  班贺悄然抬首,遥遥望着前方马上的背影。挺直的背脊在烈烈寒风中毅然孤傲,却似乎有悲风顺着他的方向而来。

  运送棺椁的龙輴车往城外行驶,这条路已被提前清理干净,不会因任何事物避让改道。

  这世上最疼爱赵怀熠的人,正亲自护送他,前往这条不归之路。

第256章 千岁

  去往帝陵途中建有芦殿,灵驾日暮以后停驻其中,遇雨不行。所幸此行一路风和日丽,没有在路上耽误工夫。

  每到一处芦殿,另行他路提前到此的新帝赵青炜率王公大臣在门外跪迎,早晨行朝奠礼后跪送灵驾启行。

  再不满自身处境,赵青炜对那位皇兄还是心怀崇敬的,丧礼全程遵从礼部所拟丧礼仪注安排,是入宫以来最配合的时候。

  第三日,灵驾抵达帝陵,当日并不入葬地宫,暂时安奉于芦殿。

  文帝的陵寝是早就修建好的,按照他的要求,山陵不崇饰,相较世宗皇帝规格小了不少。另地宫不藏金玉宝器,几乎没有什么贵重的陪葬品。

  在华太后与王公百官的注视下,赵青炜亲引梓宫进入芦殿,放置于正中龙輴车之上。

  今日迁奠礼与明日入葬地宫都需要当今皇帝亲自参与进行,这一日下来,赵青炜忽然有了些实感。

  他继承了皇兄的位置,承受着万人瞩目,是再无可逃避的责任了。

  今晚将是文帝留在人世间最后一夜,华太后迟迟不肯从梓宫前离开,伤心落泪不止。

  薛太后在一旁劝解良久:“姐姐在此哭泣,当着文帝的面,不是要叫他走得不安么?”

  华太后默然拭泪,终于不再驻留。

  两位太后离开,赵靖珩才现身,缓缓步入芦殿。

  屏退两侧独自留在殿内,他抬手抚上冰冷梓宫,表面细致雕琢的龙鳞边缘锐利,传来似乎能划破指腹的钝痛。

  他轻轻靠前,俯首贴上前额,低声喃喃:“怀熠,怀熠……”

  “不会太久的。”

  “你别走太快……”

  是夜,注定许多人无法安然入睡,班贺也尚未入眠。

  皇帝入葬地宫后,便要彻底封闭石门,帝陵才算最后落成。帝陵是工部主持修建的,出了什么差池,就得找到班贺这位现管身上。他做着最后确认,亲眼看过一遍才放心。

  回住处的路上,班贺远远瞧见一道熟悉的身影,独自伫立,望着地宫入口。思索片刻,走上前:“淳王殿下。”

  赵靖珩侧头看来,面容在幽夜中显得冷淡,开口时嗓音微哑:“班尚书。”

  班贺注视他片刻,启唇一笑:“殿下原来不知道,臣表字恭卿。”

  赵靖珩眼中情绪闪逝,一声轻笑:“恭卿。”他眉梢微挑,“换个地方说话吧。”

  陵寝建有焚帛炉,用于焚烧大行皇帝生前所用衣着器物,以供大行皇帝在地下继续享用。

  华太后下令文帝寝殿保持原样,因此这里只有部分衣物配饰,大部分还是新造的,还未穿过一次。

  赵靖珩让旁人退下,站在焚帛炉前,将一件件华美精致的袍服投入火中。

  真丝织造的绫罗绸缎,在火焰中散发着一股独特的味道,没有寻常布料烧焦的强烈气味。粼粼闪烁的金丝银线,亦被吞没于焦黑中。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