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形而上者谓之道,周天循环道始成31(2 / 2)
[然由一息心元蜕变之灵,或极微弱,数量极少,然从品阶言,确已达灵阶。
既灵,则可渐长,同时返照凡境九阶,赋其灵性,遂有灵性、灵慧、灵情、灵思、灵念、灵意、灵韵、灵志、灵息之别。]
[人生自诞育以至成长,由成长而至成熟,已然步入凡境之九阶。
若无一定之修行法门,则终生止步于凡九,难以逾越。
盖物壮则老,成熟即壮,壮极则衰,往后则退九回六,六回三,三归一而寂;
然亦有体衰归寂而心元不寂或未寂者,犹存一念之灵,徘徊于阴阳之际,此类众生,或称为亡灵,或称为鬼怪。]
[心凡九阶为灵阶,灵润万物,一灵通天地,万道始于灵;
寻明方,辨清浊,定阴阳,一阴一阳之谓道,此乃道之本也;形而上者谓之道,此为道之势也;
而人类即便无方,成熟后即可达灵境,且未生已胎象阴阳,是故人为万物之灵,承载万道之始。]
[似这般,“仙人”夸赞花朵,为花朵赋韵,相当于仙人看了花朵一眼,就让此花怀孕;同理,有大能者看某女一眼,让她受韵而受孕,此即为看一眼就怀孕;天地间也会存在某种特殊神韵,某女看了一眼,便被隔空赋韵,此即为感天而孕之缘起……]
[人之所以好合阴阳,天性使然,兼及心性情志、社会风习之综合作用也;溯其本源,生殖之事,存续种裔,三元之力使之然也;男女相合,乐在其中,此乃宙域诱引繁衍之举,生生不息,故生殖之需,初驱吾人行此事矣;实因宙域需动,有心则能动,不动者死物也;生命自虚无至寂无,再由寂无返虚无,三元守恒;心,作为宇宙的搬运工,引领三元能级自下而上,循环往复,无有休止,宙域因此而不死矣。]
[然,并非每一生命体皆能历经此循环,多数仅在起点处徘徊,凝体、出生、成长、衰亡,终生止步于凡九,不得出凡则宙域之界。]
[于凡则宇宙中,“韵”吸收“息”,凝“意”而成,形成初代有意识的生命体;
其中,有些生命体残留些许前身感应,生而知之,道法天成,可称为先天圣人;
彼等播下文明火种,引领加速本宇宙中“道”的进程;
修道之路,形而上,逆天而行,不进则退;先天圣人虽天赋异禀,但若在一定时间内无法更进一步,亦会面临相对应的化无之劫,重归于寂。]
[何谓“灵”?心之念动,凝而成思;思之聚,化为情;情之生,孕乎慧;慧之蕴,乃为灵。
灵者,润万物,通万道,无灵则不足以言道。
譬如世间之发动机,灵犹其润滑油;油之不足,机虽能转,然能效大减,易热甚至炸毁。
人若灵性不足,则呆头呆脑;灵性之缺,虽体无恙,亦感食不知味,寝不安席,精神萎靡,力有不逮,犹如未饱,此即“有心乏灵,无灵回天”之谓也。]
[明心定慧而蕴之灵,为有主之灵,归入凡九之灵阶,此灵为心元境阶之别;
然“灵”之一字,其亦代指心能总称。
心元因存而有形,形生势,有势而能,心元之能简称心能,此能可凝于其他两元之上,凝于石上则为灵石,凝于草上则称为灵草;亦可直接凝为有形之物,凝而成石即为灵石,散而成气即为灵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