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4章 失败的投资4(2 / 2)
在九十年代,技术比较值钱,模具行业技术人员的工资是普通员工的十倍以上。
一个合格的模具厂,至少需要一个有经验的大师傅做主管掌控全局,很多模具厂的老板都是模具行业出身的。
一个不懂模具的外行开个模具厂,百分之九十九都会以失败告终。
因此,大的公司虽然多,真正自己做模具的比较少,一般会找专业模具厂,做好模后拉回来生产。
相对于模具行业,注塑门槛低,培养一个调机的,几个月时间也就够了,招一个技术好的调机员,也不需要多少钱。
至于修模,只是处理简单的问题,顶针,司筒烧死,塑胶粘在型腔里出不来之类的小问题。
真出大问题了,模具撞坏了,还是要拉到模具厂处理。
修模技术人员的工资也不高。
其它管理,品检,啤工,上下料员,碎料员等,也没什么技术含量。
注塑不只是门槛低,生产快,以数量取胜,真要外发,需要付出比较高的成本。
稍微大一点的厂,想节约成本,提高质量,提高产品的竟争力,一般都有自己的注塑部门。
比如说,某一个电视厂,年销售量只有几千或几万台,增加一个注塑部成本太高,或许选择找注塑厂合作。
当电视厂发展起来了,年销售额达到几百百万台,甚至上千万台,自己搞个注塑部门,可以更好地控制成本和质量。
也有一些大厂,或坐上改革开放的快车,刚刚崛起的新厂,注塑外发,他们肯定选比较有实力,经历过考验,质量更有保障的专业注塑厂。
技术门槛比较低的注塑厂,利润比较高,进入这行的的资本比较多,竟争非常的激烈,早就已经不是十年前的蓝海,变成一片红海了。
高翔只是一个模具厂,因为模具是高翔做的,那家看高翔也有注塑机,就顺便让高翔生产了。
高翔的注塑部门一时获利,只是运气,无论是调机员的技术,还是质量的掌控,都在摸索完善中,离专业注塑厂还有一段距离。
这个时期进入注塑行业的,一般都是有自己的产品,自己注塑,只是为了节约成本。
高翔只是一个模具厂,突然杀入注塑界,并没有自己的注塑产品,也找不到足够的优质客户。
赵逸翔的注塑部门准备好了,却发现订单跟不上,每天开的机不到五分之一,大多数人闲着没事做。
投资太大,注塑部员工上百人,每天的开支吓人,注塑赚到的钱还不够付工人的工资,
注塑方面的投入,耗尽了赵逸翔的流动资金,还要养一大帮工人,
赵逸翔不甘认输,想接更多的塑胶订单,卯足了劲儿,重点放在找注塑方面的客户,对模具方面客户的维护有所忽略。
结果,不但注塑方面没有起色,模具方面也被人抢走了几个大客户。
赵逸翔想得太美好了,一时头脑发热,他没有一步一步来,而是一下子顷尽所有的投入到注塑行业,想形成规模,以便更方便接单。
赵逸翔赶上了好时代,坐上了改革开放的顺风车,人生太顺,成功来得太快,没有危急意识。
这一次错误的投资,让高翔模具厂陷入了困境。
每天亏钱如流水,赵逸翔的买的几个铺位和别墅都抵押出去了。
苦苦支撑了一年多,到2001年下半年,赵逸翔壮士断臂,砍掉了注塑部门,将之转让了出去,得到的钱,差不多偿还了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