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英雄难过美人关(2 / 2)

  此言一出,一群大字不识几个的糙老爷们儿顿时露出了惊恐的神情。

  第62章 英雄难过美人关

  两汉时期, 官方鼓励百姓接受教育,老师们也乐于传经,因此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从中央设置太学开始, 一路向下到郡、到县,一直到乡都设置有官学。

  除此以外,有教授意愿的人, 还可以开设自己的私学, 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教授你想要教的内容,从养蜂种田到法律天文再到诸子百家百无禁忌。

  而学生呢?抛开那些家境殷实或者公费读书的,普通百姓要是想上私学,那也花不了几个钱。

  因为当时人们的观念普遍是“经明行修”, 重名不重利——学习和教授知识都他们一种完善自身德行、提升人生追求的手段, 从来没想过拿这个赚钱谋生。

  因此, 只要学生想学,很多老师的学费就只是意思意思。甚至只要学生嘴巴甜一点、手脚快一点,多帮着老师干点活, 老师就干脆直接给免掉学费了。

  而且汉代无论是官学还是私学, 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不限制旁听生。

  你要是实在穷得叮当响, 又没本事帮老师跑腿办事,那么你就找个角落安静地旁听, 不花一分钱, 也是可以学习的。

  由此, 在这种学风浓厚的社会风气之下, 很多百姓都能识得几个字,说得几句经文来。

  更有无数的贫寒子弟由此学成出仕, 封侯拜相, 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比如后来从放牛娃做到了太尉的邓艾。

  但是,官学毕竟数量少、私学也影响力有限,和现代社会那种全面扫盲、人人识字明理的状态相比,能系统性地识字、读书的人还是少数。

  比如在阿备招募到的这两百乡勇部曲中,能真正掌握常用汉字、能完整阅读至少一本学术著作的只有关羽和牵招两个人。

  其他的一百九十八个人,都是斗大的字不识几个的文盲。

  对于这个情况,阿备心里是非常清楚的,所以特意办了这个军营学堂,拉着刘苗一起来进行扫盲。

  人都是有情性的。军士们习惯了用武力说话,就懒得再在文字经句上下功夫。

  让他们挥舞几十斤的大刀,各个奋勇争先,舞得虎虎生风;让他们拿起几钱重的毛笔,便各个推三阻四,变得愁眉苦脸,就像是糙汉子进了大花轿——哪哪儿都别扭,哪哪儿都不得劲儿。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