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心率失常是怎么引起的该怎么调养53(2 / 2)
- 炙甘草在中医方剂中常用于治疗心律失常。它可以补中益气、缓急止痛、调和诸药,通过调节心脏的气血阴阳来改善心律。如在炙甘草汤中是关键的一味药,用于治疗气虚血弱所致的脉结代、心动悸。
不过中药治疗心律失常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体质、病情等因素综合判断,并且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按摩以下穴位对心律失常可能有辅助改善作用。
内关穴
- 位置: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 功效:宁心安神、理气止痛。按摩这个穴位可以调节心包经气血,缓解心悸、胸闷等心律失常症状。
-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尖按压穴位,力度以产生酸胀感为宜,每次按压3 - 5分钟,每天可按摩2 - 3次。
神门穴
- 位置:在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 功效:有镇静安神、调节心经气血的作用,对心烦、失眠、心悸等心律失常相关症状有缓解作用。
- 按摩方法:用食指和中指的指腹轻轻按揉神门穴,按揉时感觉有轻微的酸胀感,每次按揉2 - 3分钟,每天可进行多次。
膻中穴
- 位置:在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 功效:是心包募穴,有宽胸理气、宁心安神的功效。能帮助缓解胸部憋闷、心慌等症状。
- 按摩方法:可用手掌根部轻轻按揉膻中穴,按揉范围以穴位为中心,直径约3 - 5厘米的圆形区域。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各按揉30 - 50次,每天按摩1 - 2次。
艾灸对于心律失常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以下是一些常用穴位及其效果:
心俞穴
- 位置:在背部,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 效果:心俞穴是心的背俞穴,艾灸此穴可以调节心气,改善心脏功能。能够帮助增强心肌供血,减轻心律失常患者心悸、胸闷等症状,起到宁心安神的作用。
厥阴俞穴
- 位置:在背部,当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 效果:它是心包之背俞穴,艾灸厥阴俞穴可以调节心包经气血。对于因情绪因素等引起的心包经气血不畅导致的心律失常有较好的调节作用,可改善心烦、胸痛等症状。
膻中穴
- 位置:位于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 效果:膻中穴为气会,艾灸这个穴位有宽胸理气的功效。能够缓解胸部的憋闷感,调节气机,辅助稳定心律,减轻因心律失常带来的不适。
内关穴
- 位置: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 效果:艾灸内关穴可以宁心安神、理气止痛。对于心律失常引起的心慌、心悸等症状有缓解作用,同时能够调节心包经气血,起到平衡阴阳的作用。
不过,艾灸应该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尤其是对于心律失常患者,要确保艾灸过程安全,避免因操作不当加重病情。
心律失常患者适合比较舒缓的运动,这样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同时避免加重心脏负担。
散步
- 这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运动方式。患者可以在公园、小区等环境较好的地方散步,速度适中,每次30 - 60分钟,每天1 - 2次。散步过程中能促进血液循环,还可以让人身心愉悦,减轻压力。
太极拳
- 太极拳动作缓慢、柔和,讲究身心合一。患者在打太极拳时,身体各部分都能得到锻炼,包括肌肉、关节和心肺。其动作的连贯性和节奏感有利于调节呼吸和心率,每周进行3 - 5次,每次30 - 40分钟左右的练习,可以帮助患者稳定情绪、增强心脏功能。
八段锦
- 八段锦的动作舒展大方,通过调身、调息、调心相结合,对身体进行全面的锻炼。心律失常患者在练习八段锦时,重点在于呼吸均匀和动作的规范,每次练习一套八段锦大约10 - 15分钟,一天可以进行1 - 2次,能有效改善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对心脏健康有益。
心律失常患者有以下禁忌:
生活习惯方面
- 避免过度劳累: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过度劳累都可能加重心脏负担,诱发或加重心律失常。像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熬夜学习等情况都要尽量避免。
- 戒烟戒酒: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刺激交感神经,使心跳加快,加重心律失常;酒精也会对心脏产生不良刺激,影响心脏正常的节律,所以患者要严格戒烟,尽量不饮酒。
- 忌情绪激动:情绪大幅波动,如愤怒、恐惧、焦虑等会引起体内激素变化,导致心脏兴奋性改变,使心律失常发作频率增加。因此,患者要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观看刺激性的影视节目或参与激烈的争论。
饮食方面
- 减少刺激性食物摄入:咖啡、浓茶、辣椒等食物可能刺激交感神经,引起心跳加速,加重心律失常症状,应尽量少吃。同时,也要避免暴饮暴食,以免加重胃肠负担,间接影响心脏功能。
医疗方面
- 避免自行滥用药物:有些药物可能会诱发心律失常,如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物使用不当也会产生反效果。患者在使用其他药物时(如感冒药、抗过敏药等),应该咨询医生,了解是否会对心脏节律产生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