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2章 赵匡胤又开始分析霍光,奇葩田顺让刘邦被禁言831(1 / 2)

赵匡胤冷笑完了,开始冷静分析。

“你只需要站在霍光的角度去想,这件事情就能很容易地想明白了。”

霍光喜欢战争吗?

答案是一点都不喜欢。

是因为他爱好和平吗?

是,也不是。

经历过刘彻穷兵黩武的五十年,任何一个正常人都希望和平,不希望大汉被折腾烂了。

但为何都过了十九年,霍光明知道汉朝已经有了十五万骑兵,还不愿意开战?

因为这会威胁到霍光的地位。

如今的霍光,党羽遍布朝堂和全天下。

就连皇帝刘病已,一样被霍光随意摆弄于掌中,废立都是霍光一句话的事情。

那霍光就真的完全没有任何缺点,没有任何害怕的东西了吗?

有。

霍光的缺点就是,他没有军功!

霍家的军功,那是他哥哥霍去病挣来的,和霍光一个铜板的关系都没有。

那霍去病作为冠军侯,在军队中总有人脉吧?

不好意思,霍去病去世的那一年,距离现在已经整整四十六年了。

当年霍去病的部下们,早就死光了。

卫青呢?

卫青倒是活得比霍去病久不少,人脉也更广。

然而经过巫蛊之祸,卫家被刘彻直接连根拔起,彻底完了。

这就造成了一个很尴尬的现象。

霍光明明和刘彻时代最负盛名的两大绝世名将关系都极为亲密,但他却连一点军队中的人脉都没有!

赵德芳听到这里,倒是听出了一些门道。

“这也是汉武帝放心地让霍光当刘弗陵首辅大臣的原因之一吧。”

赵匡胤嗯了一声,淡然道:

“你说得对。在刘彻想来,只要霍光掌握不了军队,他就当不了权臣。”

“嘿,他又怎么能想到,事情的变化可不在他的算计中!”

霍光一方面利用和平时期,削减了军队对国政的影响力。

另一方面,借助除掉上官桀的机会,安排各种霍家人掌控了军权。

同时,霍光在和平时期依旧大力支持军队武备,也让军队并没有因此对霍光反感。

三管齐下,大汉的军队也就掌握在了霍光这个文官大司马的手中。

赵德芳听完大感佩服,道:

“难怪霍光能架空这么多汉朝皇帝,他的确是一个有手段的人。”

赵匡胤嘿嘿一笑,道:

“但这样做毕竟也是有隐患的。”

最大的隐患就是,军队不会支持霍光篡位!

论到荣誉感,军队绝对是最高的。

大家为了大汉和匈奴拼死拼活杀了几十年,对大汉的归属感那是满满的。

你霍光啥军功没有,大家为什么要跟着你改朝换代?

霍光收买不了军队,自然也就没有办法迈出谋朝篡位的最后一步。

“军队,是霍光整个权力根基之中最弱的一环。”赵匡胤下了结论。

既然是最弱的一环,自然也就是最容易被人突破的一环。

战争对权臣霍光来说,能不打就尽量不打。

但偏偏这一仗涉及到了西域的控制权,不打还不行。

假如霍光把十五万骑兵集中在一起,那这十五万骑兵的主将打赢了匈奴,凭借着大胜之威带十五万骑兵直接杀回长安“清君侧诛权臣”,霍光怎么办?

真正能被霍光信任的,除了霍光自己,就只有长子霍禹。

偏偏霍光和霍禹都没有这种指挥大兵团作战的能力,霍去病复生还差不多。

那就只能分散。

五路出征,都是霍光的心腹,范明友干脆就是霍光的女婿。

这样就能确保就算其中有人出了问题,霍光也能及时调派其他军队平定。

这时候就要说到苏武了。

苏武,一个对汉武帝刘彻忠心耿耿的臣子,一个极力支持刘彻曾长孙刘病已即位的人。

换做别人,霍光早就杀了。

偏偏苏武还是民族英雄!

有大义在身的苏武,霍光不能杀,只能给苏武一个两千石大员中比较冷门的典属国,闲置起来。

不给苏武掌兵,还真不是因为担心苏武造反。

假设要给苏武掌兵,苏武手中最多也就三万骑兵,就算造反对霍光也造不成什么威胁。

霍光担心的,是苏武借助这场对匈奴的战争,在军队中收获一大片人脉。

这些人脉,很有可能会因为苏武对刘彻的忠心,被刘病已所利用!

本来霍光势力最弱的就是军队,要是再被刘病已趁机插手到军队里来,那麻烦就大了。

赵匡胤说到这里,悠悠开口:

“所以别人都能用,苏武是绝对不能用的。”

“史记里面都记载了,李陵告诉苏武从南边传来刘彻死讯的时候,苏武哭了好几个月,甚至都吐血了。”

“这种刘彻的大忠臣,要不是有民族英雄的大义在,霍光早让苏武的坟头草三丈高了,还让他当两千石大员呢?”

“苏武领兵,更是想都不用想!”

赵德芳闻言,不由惋惜。

“唉,这样说来,苏武也实在是太惨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因为对大汉忠心耿耿,被囚禁在匈奴十几年。

好不容易回到大汉,又因为对汉武帝刘彻的忠心,被霍光闲置了这么多年。

一身才能抱负,毫无用武之地啊!

赵匡胤哼了一声,道:

“苏武也不冤,谁让他的脑子那么耿直,转不过弯?”

在赵匡胤看来,气节这种东西,苏武肯定是不缺的。

苏武缺的是灵活的脑子!

如果苏武脑子足够灵活,就能看出当年匈奴那场叛乱压根没有成功的可能性,就不会选择跟匈奴内部的叛徒合作,也就不会被囚禁在北海放羊那么多年。

也不会在回归大汉之后,因为对刘彻的忠心耿耿而被霍光闲置这么多年。

“哪怕苏武能装装样子,表面上迎合一下霍光,凭他的声望,早就成为大汉真正决定国政大事的核心人物了。”

“到时候再利用这种地位,跟刘病已来个里应外合,扳倒霍光还不是轻轻松松?”

“所以说这人啊,该灵活的死后就得灵活,抱着什么气节一辈子,就只能是苏武这种下场了。”

赵德芳闻言默然。

好好的华夏民族英雄,怎么就被父皇说成一个官场上的愣头青了?

赵匡胤看出了赵德芳的疑惑,不由笑了起来。

“这也是许多所谓清官的毛病。”

“他们啊,气节是有,操守更是无可置疑,但为啥皇帝不喜欢用?”

“就是因为死板、教条、不灵活!”

“这世界上的许多事情,是需要游走在灰色地带,不断地做交易、妥协才能办成的。”

“抱着什么气节和操守不放,脑子里非黑即白 ,狗屁的事情都办不成!”

“这些清官吧,气节操守是有了,但他们做成了什么事,推动了什么改革,让国家发生了什么好的变化?”

“什么都没有!”

“没能力的清官,在朕看来,狗屁都不是。”

“皇帝需要的永远是能吏,只有老百姓才喜欢清官,懂吗?”

“你在史书上看到的那些个清官啊,都是这么回事。没能力只有操守,别说是一辈子没皇帝用了,就算是投胎十辈子也不会有皇帝用他的。”

赵德芳这下子是真的憋不住了,道:

“父皇,按照您这样的说法,清官岂不是国家的祸害了?”

赵匡胤摇头笑道:

“你看,你也陷入了非黑即白的误区了不是?”

“朕刚刚已经说了,清官是老百姓最喜欢的,也是最愿意追随的。提拔清官,对皇帝的名声来说是非常好的加成。”

“国家有清官在朝堂上,老百姓就会觉得国家还有希望,纵然这个国家烂透了,老百姓也会觉得这些清官还能救国家一命。”

“而且说真的,皇帝当然也愿意全天下的官员都清廉啊,又清廉又能办事的臣子哪个皇帝不喜欢?”

“树几个清官在朝堂上作为榜样,说不定真的就能培养出更多有能力的清官了呢?”

“总之嘛,清官是可以用的,但必须要谨慎使用。能力不够的清官,就把他供起来行了。”

“要说真正厉害的,呵呵,还得是张居正、霍光这些啊。”

“娘的,朕若是有张居正或者霍光中的一个,就算没有金幕,朕也早就踏平辽国了!”

赵德芳呃了一声,道: “可张居正贪财,霍光恋权啊。”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