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沙盘(求订阅)111(1 / 2)

又到了举荐人的环节。

大家也都知道,陈平安已经举荐了好几人。

关键是,这些被举荐的人,竟然还都有一些才能,很快就得到了陛下的赏识。

直言善谏的马周、治水有功的许敬宗、博学多才的褚遂良、骁勇善战的苏烈、文韬武略的裴行俭。

此五人,有文臣、也有武将。

可以说,陈平安仅仅是动动嘴,就得到了很大人脉。

还传出了识人之明。

这些被陈平安举荐的人,有寒门子弟马周,也有名门之后许敬宗,更有当年身在敌营的主将苏烈。

是真的履行了不问出身,只问才能的理念。

以至于,现在高士廉、萧瑀等人圣前举荐,恐怕也要掂量一二。

自己举荐的人,能不能得到陛下的赏识,能不能对得起自己的举荐了。

萧瑀抱拳道:“陛下,臣以为兵部侍郎崔敦礼可为造纸司少监,其人心性坚贞、博学多才,可担当大任。”

崔敦礼乃是博陵崔氏,唐朝立国之后出仕,任通事舍人。

去年,玄武门之变以后,崔敦礼被李世民派遣去幽州,传唤庐江王李瑗进京面圣,却被李瑗给软禁起来,直到李瑗被自己部下给杀死,崔敦礼才被放出来,却也因此而升官加爵。

萧瑀的举荐,也让李世民想起来这么一个人。

不过,也只是点了点头。

然后看向了高士廉。

高士廉现在也没有合适的人选举荐。

毕竟,这可是圣前举荐,非同小可,不是一句话,喊出一个人的名字,就可以了。

萧瑀举荐崔敦礼,也是因为崔敦礼此人有才能,而不是因为崔敦礼是博陵崔氏这个出身。

名门出身只能是给他的才能上,添加了那么一点儿彩头罢了。

李世民又看向了武将一排的李靖。

一直选择观望的李靖,却在这时候,抱拳道:“陛下,秘书郎岑文本才思敏捷、博通经史、善于文辞,其十四岁便为父申冤、由是知名。”

“臣以为,此人或可担当大任。”

坐在李靖身边的李勣,听到李靖竟然破天荒地举荐了一人。

衣袖中的手,微微攒了攒。

好你个药师兄,没有想到,你这一声不吭地,竟然也开始举荐人才起来了。

李世民听到岑文本的名字的时候,还愣了一下,他想到自己好像在什么时候,听到过这个人的名字。

记忆很快浮现,他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听到的了。

是陈平安递上史册的时候,又讲述过唐朝的名臣,其中,岑文本也在其中。

随之,李世民也记起来,史册上好像有写过此人,最后好像是死于跟随自己伐辽东的路上。

在李世民看来,能够被陈平安写于史册之上,还上奏谏言,并且跟随自己一起伐辽东,必然是大才。

当然,更为关键的是,这个人是李靖举荐。

李靖这些年来,算是第一次举荐。

“嗯,崔敦礼如今已经是兵部侍郎,他熟知番邦之事,身上重任也比较大。”

“况且,如今我们打算北征,也就需要他打探突厥那边的情况。”

“造纸司一事……就由岑文本来负责。”

李世民听完众人的举荐,最后也有了定论。

众人抱拳道:“喏。”

李世民又道:“那就继续议事。”

“如今,幸得陈卿之巧手,有高炉炼铁之法,提高了兵器的质地,也增强了盔甲之防御。”

“不仅如此,还有马蹄铁、神臂弩等利器。”

“那突厥贼子自从去年入关烧杀抢掠一番之后,就贼心不死,经常扣关。”

“不灭突厥,边关不宁,边关不宁,百姓也就无法安居乐业,百姓不能安居乐业,大唐又何谈兴盛?”

“一年的休养生息,一年的练兵备战。”

“明年年底北征,败突厥、定边关!”

“此事……刻不容缓!”

说完,又看向了萧瑀这边的文臣,继续道:“朕知道你们担心什么。”

“突厥如今也是兵强马壮,北征一事,也关乎大唐国祚之稳固。”

“若没有万全准备,确实不可轻易出兵。”

“但是,两年的时间,还不够吗?”

长孙无忌、杜如晦、房玄龄等人一致认为,明年年底北征,还是有一些早了。

若是没有玄武门一事,李世民是直接受李渊册封登基为帝,并且,也没有渭水之盟。

大唐根本就不需要准备三年,完全可以在今年年底就能够北征。

突厥的南下,从定襄入关,长驱直入,直至京师城外,渭水之上。

虽然一路上遭遇过拦截,可损失不大。

一来一回,沿途多少百姓因此而遭殃。

到现在,从朔州到京师的沿途,都能够看到一些村落废墟,良田荒废。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若要北征,必定需要很多的粮草支撑,不然,将士们出征,没了粮草,饿着肚子,还怎么作战?

而粮草在哪?

整个河东道因为突厥的烧杀抢掠,以至于人员凋敝,良田荒废。

河南道、山南道、淮南道、江南道算是大唐的四大粮食产地,不过,这些粮食也要供应天下百姓。

长孙无忌等人的三年之功,主要也是想要存三年的粮草,等到粮草充足之后,再定北征。

可是,李世民不想等了。

要是没有陈平安,他或许还不会如此强烈,并且也有着信心和底气。

有了陈平安,又是高炉炼铁,又是改良纺织机、炒茶手艺、改良造纸术等。

大唐的国力已经上来了。

征加商税之后,国库已经是肉眼可见地充盈起来。

至于粮草。

两年的时间,若是风调雨顺,也已经足够。

有着神兵利器,北征一战,或许不用拖太久,速战速决的情况下,又不会消耗太多的粮草。

魏徵抱拳,表示不够。

长孙无忌抱拳,表示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如今,距离上一次突厥扣关,还没多长时间,正是颉利可汗风头正盛的时候。

若是明年年底,天时在大唐,便可出征。

说白了。

就是视情况而定。

不能现在就直接下定论。

万一……。

万一,明年的大唐关内出现什么乱子了呢?

朝廷也就腾不出手来北征了啊。

也有李勣抱拳,表示陈平安之高炉炼铁法,冶炼出来的刀枪剑戟确实锋利无比,锻造出来的盔甲也确实之的坚硬。

可是,全军上下的披甲人数,增长还是比较缓慢,不少士卒,还没分的盔甲。

若是明年年底,有二十万将士,人人都得披甲,人人手中都有兵器,特别是骑兵数量,若是能有八万骑,必能一战胜之。

总之,大家的心中还是有着一些顾虑。

并未完全支持贞观二年年底就直接北征的决策,建言可以筹备,但是直接定策,为时尚早。

陈平安就在边上静静地听着,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

也确实都有一些道理。

李世民却感觉到有一点儿心烦气躁,也不知道,这种气躁来自于什么。

最后直接看向了坐在那里,悠哉游哉的陈平安。 “陈平安,你已经听了好一会儿,可有什么想法?”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