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安史之乱结束,朕要复盘一二233(2 / 2)

“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三摘犹为可,四摘抱蔓归!”

“李苾大才,德操高尚啊!”

李世民终于还是开口了。

不过,他说的第一句话,却是称赞李苾之才。

也能理解。

不管是谁看了这安史之乱,都会被李苾这种人的潇洒不羁、直言善谏、运筹帷幄所折服。

当然,也会敬佩郭子仪这般誓死护卫李唐国祚的名将。

但是能够像是李苾这样,乱世下山辅佐君王,等到天下快要平定了,就挥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直接归隐山林了。

什么功名利禄都和他无关。

陈平安回道:“李苾也算是一位修行之人,对于他而言,这一次的下山,也是修行。”

“这样的人,熟知人心,也看透红尘,对于功名利禄也已经是嗤之以鼻。”

“或许,对于他而言,这功名利禄想要获取,不费吹灰之力,又何必执着呢。”

李世民点了点头。

“然也,李苾能够劝说李俶谨小慎微,保持着孝心,还能劝说李亨不必猜疑李俶,还举了武氏之子的典故,让李恒警醒,也算是一心为公。”

“朕倒是从这一次的史册中,悟出来一个道理。”

“李唐是继隋炀帝暴政之后立国,然后施以仁政,建立了贞观盛世、永辉盛世、开元盛世,李唐国祚也算是深入民心,以至于这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纵容部下屠·城,烧杀抢掠。以至于百姓们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治下之地犹如人间炼狱,百姓们纷纷思念李唐,便是人心还在,李亨才能完全控制住局面。”

“若是李唐施以暴政,使得民心向背,纷纷起兵反抗,便是李苾,恐怕也难以扭转乾坤。”

“故此,得人心者得天下,自古以来,从未变过。”

陈平安行叉手礼道:“陛下英明,这安史之乱确实如此,安禄山、史思明等人之起兵谋反,乃是因为朝纲败坏,李隆基只知道享乐,以至于李林甫这等奸臣误国。”

“这时候,便是皇权旁落,帝王的圣威也没了,李林甫等大臣们互相倾轧,都在铲除异己,都想要成为权臣,甚至是更进一步。”

“所以,安史之乱并非是官逼民反,又或者是百姓们没了活路,要推翻暴政。”

“而是皇权弱、奸臣当道、掌权者之间的争斗。”

“最终还是要顺应民心,民心在唐,那么,大唐也就不会倒下。”

李世民喝了一口茶,想了想,说道:“我如今不能上战场,也就喜欢上了沙盘推演,有时候,会叫来李靖、李勣等人,在沙盘上推演战事。”

“特别是如今有了霹雳之后,如何运用霹雳,在战场上发挥出绝对的优势,成为了我们推演的重点。”

“如今看完这史册,倒是觉得,也可以推演推演这王朝的兴衰。”

“你上次不是讲述了王朝周期律嘛。”

“那正好,我们就来推演推演,李治的成功之处、失败之处,推演武氏的成功之处、失败之处,推演李隆基的成功之处,失败之处。”

“如何?”

陈平安回道:“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其实就是一场复盘。

这对于陈平安来说,要废脑细胞了。

毕竟,写史册,那都是挑重要的写,而根据他写的史册再来进行全方位地复盘,就很难。

李治的登基,也是偶然,却又是必然。

这就要讲述到玄武门之变,讲述到李世民的尴尬老·二身份了。

然后才能讲述李承乾被迫谋反,失去了太子之位。

最终,这太子之位才落在了李治的头上。

而李治登基,却又不是那种自然而然,也不是李世民细心教养之后,经过几次实际上的监国,甚至是培养出来自己的班底了,再登基为帝。

李治登基,还要面临着长孙无忌这个庞然大物。

仅仅是李治时期的复盘,就用了两个时辰,也就是四个小时的时间。

两个人几乎是一边吃饭,一边推演。

……

长孙无忌也在推演。

他把长孙涣、长孙濬送去了将作监,算是一步很高明的棋。

其他家也都是纷纷效仿,不过嘛,他们的所作所为就让长孙无忌差一点儿跳脚,骂他们‘老匹夫’。

十几岁的儿子,都要送去。

明明知道自家的儿子是一个纨绔子弟,五指不沾阳春水,还喜欢逍遥快活,却还要送去将作监。

这不是自讨无趣,专门凑上去,让赵王打脸嘛。

一个一个,自以为自己功劳比较大,就可以为所欲为呢?

赵王的功绩,早就超过他们了。

不是上了战场,淤血杀敌,杀死了多人贼兵,打了多少场胜仗,就能天下无双。

如今的大唐也不缺名将,真要是不知死活,当今陛下也不是不能学一学刘邦。

那些个被陈平安丢出去的人,今后若是不能改过自新,不能洗刷掉身上纨绔的污点,不能先扬美名,以后怕是难有什么作为了。

大家也都知道,他们是被将作监丢出来的,算是废人一个。

长孙无忌当初也担心自己的两个儿子被丢出来,或者是送回来。

好在,他们都留在了将作监。

长孙无忌要给他们铺路,要让长孙家在以后,不因为朝中之动荡,受到牵连,然后被李唐抛弃了。

长孙涣、长孙濬去了将作监,接下来,就是为长孙冲谋娶一位公主。

让长孙家和皇室一直保持着亲近关系,他无法摆脱李唐外戚这个身份。

那么,就只有一条道走下去。

长孙无忌本来是想要为长孙冲谋取长乐公主,这位是李世民非常宠爱的公主,长孙冲若是娶了长乐公主,长孙家的地位也就更稳了。

但是,孙神医站出来,提出了亲近结婚之影响,后代多痴傻。

再加上,李世民也有意想要把长乐公主嫁给陈平安,他只能是退而求其次。

最终瞄准了高阳公主,这位并非是长孙皇后所出,也就不存在亲近结婚,长孙家想要稳,长孙冲能够稳住,依靠的自然也是能有后。

不可能,为了拉近关系,结果让长孙冲的后代都是痴傻吧。

没了后。

长乐公主一死,关系就直接断了。

不仅断了。

可能还会因此而受到影响。

所以,长孙无忌对于李世民把长乐公主嫁给了陈平安一事,也没有什么怨言。

而长孙冲自然也没有什么怨言,他也不想自己娶了自己的表妹,结果因此,后代都是痴傻,岂不是被天下人笑话?

而想要为长孙冲谋取高阳公主,就需要一个契机,需要长孙冲能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功绩,有着可以尚公主的理由。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