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李世民又对李承乾坦诚了246(1 / 2)
其实,这里面的利弊也很好权衡了。
特别是李世民最后的一番话语,真的是让很多大臣都服气了。
就是那些世家大族的人,都对李世民的胸襟很是服气。
奋六世余烈而一统六国的秦始皇,也在年迈之后,一心想要追求长生不老药。
贪恋手中的权柄不说,还不立太子。
以至于那位最有希望可以守住大秦基业的公子扶苏,失去了登基大典的机会,还轻而易举得就被赵高、李斯用计杀了。
而万世之功如汉武帝,也在英雄迟暮的时候,忌惮自己的亲儿子。
区区一个奸臣就能够离间天家父子。
以至于太子刘据被迫谋反,最后失败自杀。
汉朝自此之后式微。
汉武帝同样也是文治武功、英明神武的帝王,却还是做出了糊涂事儿。
如今的陛下功可比汉武帝,却也难保这年龄大了,会不会也做出那等糊涂事儿呀。
好在,他们的陛下确实英明,远超汉武帝。
能说出这史上哪有四十年的太子呼?
就足以说明一切,陛下是真的熟读史书,并且从中得到了大道理。
如此一来,李承乾监国也就板上钉钉了。
陈平安觉得李世民或许早已经有此意,想借着机会,让李承乾监国,扶正东宫之位。
这和历史上的贞观九年李承乾监国不同了。
现在,李世民扶正东宫之位的决心,比历史上还要坚定,几乎是毫不动摇。
除此之外,李世民对李承乾的教导也是真的用了心思。
庆功宴结束的也比较快。
没有歌舞,没有美酒佳肴,又是太上皇才驾崩的一年,肯定是不能有什么娱乐活动。
不然,李世民给自己树立的孝心典范,就破灭了。
酉时三刻。
鼓楼的钟鼓响了。
武德殿。
李承乾伸手倒出了第一道茶水,然后,再倒进山泉水。
“父皇。”
“茶泡好了。”
李世民睁开眼,端起茶杯,喝了一口。
“这段时间,辛苦你了。”
现在是父子两人的时间。
也就不必再端着架子了。
这也是陈平安当初的建言,在外,李世民是这大唐的帝王,是人间天可汗,要保持着威严,可是在太子面前,那就是在自家,再端着架子,保持着帝王的威严,只会让太子等人无法感受到来自于父亲的情义。
李承乾也没有那种受宠若惊,不过,对于李世民能够在只有两个人的时候,说出这句话来,还是非常感动的。
“这些都是儿臣应该做的。”
“若不是这一次监国,儿臣还不感受不到帝王的枯燥和繁杂。”
“也体会到了父皇的不容易。”
说到这儿。
李承乾双眼微微一红。
只有坐在那个位置上,亲自处理朝政的时候,才知道,皇帝并不是那么好当的。
以前,李世民也说过这样的话。
然而如若不亲身感受一下,是真的无法理解的。
皇帝掌握着生杀大权,又是九五之尊,又有何难?
可是,真的做到了那个位置上,才知道,所谓的九五之尊,是权衡着更多的利弊,永远要比大臣们想的更多一些。
这应该就是父皇所说的平衡之术。
李世民看着双眼真挚的李承乾,微微叹了一口气。
“人人都说皇帝好,唯有功名忘不了。”
“为父以前说皇帝不好当,是真的不太好当啊!”
李承乾喃喃自语,然后不免感慨道:“好一句人人都说皇帝好,唯有功名忘不了。”
“父皇文采斐然,儿臣佩服。”
李世民喝了一口茶,摇摇头,无奈地笑着道:“这可不是我说的,而是陈平安说的。”
当然,他觉得更可能是千年之后的人说的。
李承乾却瞪大了双眼,有点儿不敢相信地看着李世民,咽了一口口水,不可置信地问道:“赵王陈平安,他……他怎么和父皇说这般言语呢?”
人人都说皇帝好,唯有功名忘不了。
这,这可不是陈平安能说的啊!
关键是,他竟然还当着父皇的面说了出来,这也就罢了,父皇竟然也没有惩处陈平安的意思?
那陈平安就算是功劳再大,就算是也有着万世之功,还有着鲁班之能,可创造很多利国利民之物。
可正因为如此,他更不应该说出这种话啊!
李世民看出来李承乾的震惊了。
“陈平安非凡人也。”
李承乾双眼瞪的更大了。
啥?
陈平安不是凡人?
难道说……?
李世民接着道:“你可知道,为父后来清退了王志宁等人,不让他们继续教导你,而是只以魏徵、房玄龄、长孙无忌三人教你,然后又把你带在身边,教你如何治国理政,甚至是让你监国,这都是谁的谏言?”
李承乾直接回道:“父皇,是陈平安呼?”
李世民点了点头。
“然也,就是陈平安。”
“这个谏言,在贞观元年,在为父重用他之后,就由他之口,质问我。”
“这史上可有四十年之太子呼?”
“为父愣住了。”
“同时,也悟了。”
李承乾愣神儿了。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啊!
我说怎么后来父皇直接清退了王志宁等人,也把那些为了名声而喜欢直谏、死谏的大学士也给清退了。
只留下了房玄龄、魏徵、长孙无忌三位重臣为太子少师,教导他世间大道、圣人学问呢。
原来是陈平安的建言啊!
李承乾的心中对于陈平安又感觉到亲近几分。
李世民直接给李承乾倒了一杯茶,让他清清神。
“当初,陈平安就直接列举了史上的诸多太子,以及这皇位更替之事。”
“他说,再大的功绩,不如培养出来一位能守住这大唐基业,甚至是还能一如为父这般可文治武功、励精图治的储君。”
“古往今来,太子顺利登基大典,并且有所功绩者,少之又少。”
“看似那般,最后也会有皇子接手,甚至是出现了文景二帝这样的帝王。”
“可是,这种皇权传承之法,是在赌。”
“压上了江山社稷,赌皇子之中能否有明君之人。”
“不仅如此,这般长久以往,必定会如汉、隋,一世辉煌之后,再难中兴。”
陈平安给李世民讲述道理。
现在,李世民给李承乾讲述道理。
好让李承乾明白,为何要让他监国,也要让他明白,自己这监国之权,可不是为了让他逍遥快活的。
李承乾听了李世民的话,不免点点头,觉得也很有道理。
他为太子,也算是感同身受了吧。
李世民继续道:“朕之所以只留下了魏徵、房玄龄、长孙无忌为你的老师,你可明白其中之意?”
李承乾想了想,回道:“魏公刚正不阿,房公运筹帷幄、智谋无双,长孙公聪明鉴悟,雅有武略。”
李世民摇了摇头,说道:“你说的也算一点,不过,为父真正的用意,在于魏徵老谋深算、机智过人,他很清楚我想要他如何教导你,又该教出来一位什么样的大唐储君。”
“这世上,若论做人,没有人能比得过魏徵。”
“你虽为大唐的皇太子,可你终究也是一个人,要学会做人的道理。”
“只有当你学会了做人,你才能学会如何做太子,学会了怎么做太子,才会学会怎么做帝王。”
“这是一个徐徐渐进的过程。”
李承乾又一次瞪大了双眼。
他是第一次听到李世民给他讲述着其中的深意。
这要是不讲明白。
他可能很难悟出来了。
“儿臣感谢父皇教诲,若是父皇今夜不言明,儿臣可能一辈子都不明白父皇用心良苦。”
李世民温和地说道:“你是我李世民的儿子。”
“不会差的!”
李承乾敬佩地问道:“父皇,那房公呢?” 李世民回道:“房谋杜断,此乃佳话,若是克明还在,他也当的起你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