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李世民,柴荣这般明主,可惜了啊!287(1 / 2)
909年是农历己巳年(蛇年),后梁开平三年;南吴天祐六年;前蜀武成二年;南诏安国七年;吴越天宝二年。
也就是说,中原正式进入了五代十国的纷争。
这时候就是你打我,我打你。
谁都想要再一次建立一个统一的王朝,成为真正的帝王。
可是,他们又都没有那个实力。
陈平安对于这一段时间的历史,看到的不多,了解的也不多。
能够写在史册上的就是一个梁、吴、蜀、南诏、吴越这五个初代的势力在争夺地盘。
以及这一年中的一个大事件,就是象牙潭之战。
再到后面的闽国、燕国。
一直到最后的十个国家,即南吴、南唐、吴越、南楚、前蜀、后蜀、南汉、南平、闽国、北汉。
这十个国祚是先后自立为王,建立了政权。
一直到后周立国。
郭威登上了历史舞台。
五代十国才有了结束的迹象。
此人原本跟随后唐庄宗李存勖,之后又投奔了后汉高祖刘知远称帝,却被后汉隐帝刘承祐猜忌,发动兵变,攻破开封,推翻后汉隐帝,最终黄袍加身,自立为帝。
在位期间,崇尚节俭、虚心纳谏、改革弊政,促进北方地区的政治经济形势好转。
也就是说,郭威是在后汉的基业的基础上建立了后周。
在之后,郭威所做的唯一一件事,也是历史上的很多君王都做不到的一点。
那就是把自己的皇位传给了其妻子的侄子柴荣。
而柴荣登基为帝,与同年在高平之战中击退北汉与辽的联军。
955年,派兵自后蜀手中收复秦、凤、成、阶四州。
956年至958年,三次亲征南唐,迫使南唐割让淮南江北十四州,并去帝号,只称江南国主。
959年,柴荣北征辽朝,连克三关三州,但在商议攻取幽州时突发疾病,不久后去世,年仅三十九岁,在位六年。
郭威奠定了后周的基业,柴荣则是在这个基业的基础上,从北打到了南方,开始踏上了结束五代十国纷争的大道。
只不过,柴荣过于急躁,操劳过度而英年早逝。
柴荣励精图治,致力于统一大业,曾立下“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的壮志。
他在位期间,进一步在郭威的基础上改革朝政,整军练卒、裁汰冗弱、招抚流亡、减少赋税,修订礼乐、制度、刑法,抑制佛教,使得后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中原地区经济开始复苏。
史家称赞其“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也。”
如果柴荣能够一直活着,或许,也就没有以后的弱宋了。
只不过,历史就是历史,没有什么如果。
柴荣死后,其子柴宗训登基为帝。
而这时候,又有一个人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或者说,他早就登上了舞台。
只不过,那时候,他还很年轻,却也跟着同时代最英明的两个人。
赵匡胤早年在后汉建立之后,投奔了郭威,成为了郭威手下的悍将。
并于后周世宗柴荣在位时随征北汉、南唐,战功卓著。
柴荣病重时,升为殿前都点检,成为禁军最高统帅。
960年,受命抵御北汉及契丹联军。
旋即在“陈桥兵变”中被拥立为帝,并回京逼迫后周恭帝禅位。
同年,赵匡胤登基为帝,改元建隆,国号“宋”。
这就是陈平安再一次写给李世民的史册。
对于五代十国的描述,除了乱,还是乱。
和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原没什么区别,小小的中原之地,却被分割成为了十个王朝。
仅仅是这个‘十’也就足以说明有多乱了。
再然后,就是着重描写了一下郭威、柴荣、赵匡胤。
李世民是知道五代十国之后的王朝是宋朝,也知道宋朝重文轻武,并且还有着很长的国祚。
陈平安也就故意把史册写到了这里。
也算是唐史算是一册,五代十国算是一册,再往后,那就是宋朝的史册了。
写完之后,照例,还是送去了太极宫。
李世民批阅奏章的时间少了一些,更多的是陪着长孙皇后、小兕子,要么喂喂鱼,要么去上林苑那边看一看动物,又或者是做一做五禽戏。
重要的奏章都会经过李世民的手,而不太重要的奏章都是直接交给了东宫的皇太子李承乾。
自从贞观十年的年末,李世民亲征高句丽以后,李承乾获得了监国之权,一直到现在,都还没还回去。
李承乾倒是主动提出来了,却被李世民拒绝,说什么他精力不足,需要休息。
如今,李承乾也已经完婚,倒是获得了更多的权柄。
陈平安进入太极宫。
被告知,李世民如今在上林苑那边摘桂花。
好家伙。
皇帝带着皇后和公主去摘桂花了。
想来,皇太子李承乾应该还在批阅奏章吧?
不过,获得了监国之权的李承乾,这会儿应该也是心甘情愿地批阅奏章,甚至是暗自窃喜?
陈平安等了一会儿。
李世民才回来。
“久等了。”他让郭安去把采摘的桂花清洗一下,用来泡茶,又示意陈平安坐下,才轻声道了一句。
陈平安连忙回道:“陛下言重了。”
然后把手中的史册放在了桌子上,解释道:“陛下,这是五代十国的史册。”
李世民双眼微微放大了一些,又回复了正常。
“嗯。”
他很想要现在就翻开看一看。
但是还是忍住了。
等到了郭安端来了青茶、桂花等,躬身退出去了。
李世民才拿起第一册读起来。
乱。 这是读完第一册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