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扩大会议340(2 / 2)

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情况。

学派林立,各自围攻。

到时候,岂不是天下大乱?

弘文馆的大学士们则是反驳,官学并非是百家争鸣,官学就是官学,从没有过什么学派林立之现象。

谁若是胆敢建立什么阴阳家、杂家、墨家、法家等,那就是反对官学、反对大唐。

官学在建立之后,也并非是一成不变,而是要根据天下学子之需求,根据天下大势来改变。

官学也永远以儒学为主,首先就要让学子们知礼、懂礼、守礼,然后在这基础上,再去学习其他相关学问。

唯有这样,才能够教导出来德才兼备的学子。

国子监的大儒们发现自己确实是无法辨明自己的观点,对上了弘文馆,直接落了下风。

这种辩论也给了大臣们一个借鉴,更明白官学到底是什么。

官学多多少少有一些像是杂学,就是把天下最好的学问都归纳在一起,建立一个学派,就叫做官学。

用赵王陈平安的话来说,就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四书五经确实很难让学子们学到书本之上以外的才能,无法教会他们,太阳为何东升西落、五谷是哪五谷,又是如何耕种,如何收成,教会他们,如何建造一辆钢铁巨车。

就像是弘文馆的大学士提出来的,朝中分六部,学院分六学。

如此一来,岂不是也能为国育才。

那么,有了六部,就不能没有九寺,有了九寺,就不能没有御史台。

当然啦。

如今的军机院,已经直接从武学院那边挑选他们需要的人才了。

武学院算得上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学院,不在官学的讨论之中,官学主要针对的还是文官。

第二次的推行官学扩大会议,结束之后的商讨过程和结果,也很快就出现在了大唐邸报上。

恒州。

吴王府。

许敬宗看着大唐邸报,心中是无限懊悔。

这么好的机会,自己竟然不在京师!

“官学,若是能够推行,必定又是一份大功啊!”

许敬宗很想要回到朝堂,在这恒州,已经没有太大的建树了。

但是他现在已经和吴王李恪绑在了一起,想要回到朝堂,估计是不太可能了。

他还要保证吴王不会有什么心思,更要保证,吴王能够一直这么安稳地活下去。

最大的担心,也就是太子李承乾登基之后,会不会来一个斩草除根。

这就麻烦了。

他已经打听到了不少消息。

其中就有在贺州的李泰,以及崔仁师、令狐德莱等人在岭南之地的那些行为。

清河崔家,差不多要变成了贺州崔家了。

许敬宗却没想着把许家也弄到恒州这边,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面。

他必须保证自己有一条退路。

李恪风尘仆仆地走了进来,他去下乡了。

有人为了引水灌溉,这水渠的水的问题,打起来了。

两个村子,一个水渠,有些不够用。

但是再修建一条水渠,就又是一个非常大的工程,两个村子都不想自己出钱出力,再去修建一条水渠。

只是一条水渠,两个村子就会为了抢水而打起来。

好在,李恪及时赶到,最后强势镇压下来,同时,规定了灌溉的方式。

分单双日灌溉。

若有违反,当罚二十大板。

“老师,大唐邸报到了吗?”李恪看着许敬宗手中的大唐邸报,问道。

许敬宗递给了李恪。

“到了。”

“你看看吧。”

李恪上前,接过大唐邸报就看起来。

浏览完毕之后,又看起了封神榜,这封神榜已经到了最后几回,马上就要开始封神了。

许敬宗看了看李恪,见到他看着封神榜入迷。

摇了摇头。

他也算是明白了李恪的心思。

对那个位置,没有一点儿想法。

只想要治理好恒州。

“听闻,赵王在将作监造出来一很大的钢铁巨车,名为火车。”

“这火车一天可行百里路,关键是,火车可以运输百石的货物,犹如巨兽一样。”

“看看赵王这些年发明创造出来的那些物件,很多都是利国利民之物,也都是我们从未见到过,甚至是想都无法想出来的。”

“你就没有一点儿感想?”

“不打算也研究一下?”

“赵王可是把很多学问都写在了大唐邸报上,若是有心,或许还能在这恒州建立一个小型将作监。”

“不说发明出来钢铁巨兽,就是这一个小小的发明,比如,改良蒸汽电灯。”

“或许,还能造福恒州一地的百姓,更能够造福天下万民。”

李恪摇摇头道:“非也,非也,赵王之学问,若是仅仅从大唐邸报上面学,恐怕也不过是皮毛罢了。”

“赵王之学问奥妙无比,常人难望其项背,唯有有着天赋的人,进入将作监,一点一点地学习,才有可能有着创造发明的能力。”

许敬宗轻声道:“你不做,又怎么知道不能呢?”

李恪顿了一下。

并未回答,继续看着大唐邸报。

许敬宗也就不再说什么。

舒舒服服地晒着自己的太阳。

与此同时。

贺州,魏王府。

李泰怀中抱着一美人儿,说是来自于苏州,还是参演了舞台剧的女主,穿上一身白衣,背着一把白剑,当真是英姿飒爽。

他现在就好这一口。

桌子上摆放着一些瓜果、糕点,还有上等的美酒。

前面的舞台上,正在表演着舞台剧,有着江湖纷争,也有侠骨柔情。

乃是打发无聊时间的最好乐趣。

不过一会儿。

崔仁师走了进来。

“殿下,最新的大唐邸报送来了。”

李泰看着舞台剧,随口道:“嗯,放那就行了。”

崔仁师并未离开,而是坐在一旁,给李泰泡茶,又或者是倒酒。

他们之间的相处也算是经过这些年的磨合,有了那么一点儿的默契。

那就是,崔仁师给李泰提供物质上的需求,让他能够过得舒舒服服,那么,李泰就对他们的所作所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等到舞台剧表演完了。

李泰才对崔仁师问道:“什么事儿,说吧。”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