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1 / 2)
最后一个句号写完,广播提醒前方到站北京西,杨枝合上了本子,再一次抬头望向玻璃窗外。
天空蓝中带灰,明媚的阳光洒在河面之上,水波荡漾,金色闪动。
晃晃荡荡地,筋疲力尽地,满怀期待地,杨枝就这么第一次来到了北京。
新郎家派了一个亲戚来火车站接人,见面地点定在了2号出站口,等到杨枝一家人随着涌动的人潮走出站台,才发现指示牌上有1号口,有4号口,就是没有2号口。
杨父提着大包小包,在人群里不知所措地站了一会儿,在妈妈的催赶下,他找了一个工作人员问路,方言脱口而出。
方言其实并不难懂,可是杨父太紧张,所以说得很快。
工作人员呆了两秒,用字正腔圆的普通话说道:“您好,我没听清您的问题,您能再说一遍吗?”
杨父这辈子没讲过一句普通话,想着把语速放慢一点就好了,可是一张口,说得比刚才还要快。
工作人员的脸上有一瞬间的僵硬。
一直默不作声的杨枝从爸爸身后走上前去,说话了,“叔叔您好,我们想去2号出站口,想问问您应该怎么走。”
工作人员恍然大悟,热心地给杨枝指了路线,杨枝带着父母在结构复杂的西站走啊走,顺利地和接站的人碰了头。
婚礼的酒店就在西站附近,他们三个人洗了把脸,梳了头发,换上提前买好的新衣服,刚好赶上结婚典礼。
婚礼的布景很梦幻,环节很无聊,新人入场,父母发言,证婚人发言,新人发誓,杨枝坐在圆桌边,觉得自己像是千里迢迢来北京参加了一场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唯一的不同是她现在有糖可以吃。
然而,当婚礼进行到尾声,在表姐和表姐夫交换戒指的时候,杨枝又哭了。
眼泪来得不知所以,她迅速地抹了两下眼睛,吃了一颗牛奶巧克力。
旁边的小姨也哭了,她只当作没看见。
菜一道一道端上来,表姐脱下了繁琐的婚纱,换了一身红色旗袍来各桌敬酒。
表姐瞧着杨枝稍微发红的眼睛,问她:“你不会是又哭了吧?”
杨枝诚实地点了点头。
妈妈打着圆场,“她开心的。”
表姐一笑,声音从杨枝的左边传过来,“哭什么,都有这么一天的。”
小姨的声音从右边传过来,“别听你姐瞎说,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路。”
手机的震动从手心传过来,收信箱里又多了一条信息,加上前面的三条,一共四条未读消息,都是慕留发来的,每条间隔十分钟,一分不多一分不少:
【大概几点过来?】
【还过来吧?】
【我给你借好胸牌了】
【有事的话,不来也没关系,告诉我一声就好】
杨枝头一回见他发这么多短信,轻轻笑了一声,回复道:【下午要和家里人去故宫,大概五点半到六点去找你,可以吗?】
慕留秒回:【没问题】
一家人非常支持杨枝去北大看一看,但是不放心她一个人去,幸好小姨要去附近见个大学同学,正好陪着杨枝。
杨枝和小姨出了地铁站,按照约定走到了北大东门。
夜色降临,门前人来人往,杨枝没有在第一时间认出慕留。
男生穿了一中的西装校服,黑色的西装外套里是一件干净的白衬衣,戴着深蓝色领带,肩膀宽阔,身材修长。
这身西装杨枝没见他穿过,但是见其他男生穿过,和他身上这套截然不同,可是左胸前明明都带着一中的校徽。
小姨倒是认出来了,嘀咕道:“怎么又是他?”
杨枝没应声。
慕留迎着两人走了过来,和小姨礼貌地打了个招呼。
身边还有一个女孩。
他似乎有点急,快速地介绍道:“这是一中的学姐,在北大读大一,我现在有点事,让学姐先陪你逛,我一会儿就来找你。”
他先把一个胸牌递给杨枝,“你把这个戴上。”
又把他的临时餐卡递过去,“你是不是没吃晚饭?这里面钱还挺多的,随便刷,算我请你和学姐的。”
学姐乐了,“你来北大,你请我吃饭?”
“应该的,”慕留朝她微微鞠了一躬,“麻烦学姐了。”
慕留把事情交代完,和小姨道了别,急匆匆地迈着大步走进了校门。
没走两步,他又跑了回来,站在杨枝面前,气息不稳地说道:“应该不会太久,你等我电话。”
杨枝点头,“好的,你不用着急。”
慕留走后,杨枝把别人的胸牌戴在了脖子上,跟着学姐混进了北大校园。走在路上,她才低头看起了牌子上的字:
联合国大会会场
法国”
杨枝心里闷闷的。
三月底, 学校里的花都开了,一簇黄一簇粉,可体感温度还是不高, 杨枝松开这块塑料牌子,把冰凉的双手插进了外套口袋。
那里有慕留刚刚给她的饭卡。
学姐自报家门,“我叫叶涵, 你叫什么名字呀?”
杨枝把名字默念了一遍, “我还是叫‘学姐’吧, 我叫杨枝。”
“好呀。”
叶涵一面说着话,一面打量着杨枝。
女孩长着一张恬静的脸,虽然个头比她高出一截, 但神态上的确像个十四五岁的孩子, 眼睛里流露出一种怯生生的神情,显然不是学校里呼风唤雨的明星学生。
至少, 不是慕留那样的。
在叶涵的印象里, 慕留的朋友,都是慕留那样的。
“你和慕留是同学?”叶涵问。
“对, 和他在一个班,学姐是怎么认识他的?”
“就是模联认识的,他在初中部, 我在高中部。”
杨枝点了点头, 止不住地在陌生的环境里张望。
周围的建筑一水地呈现青灰色,正前方的那一座磅礴而厚重。
学姐为她答疑解惑,“那是图书馆,你想去看看吗?还是你想先吃饭?”
“食堂离这里很远吗?”
“还好, 有好几个食堂,图书馆旁边就有一个。”
杨枝握紧手中的饭卡, 冲学姐笑,“那我
们先去吃饭吧。”
正值晚饭饭点,食堂拥挤,杨枝选定了一个卖各地美食的档口,点了锅包肉,麻辣鸡,辣子鸡,还有一份脆皮香蕉,麻利地刷了慕留的卡。
可杨枝的心情并没有因此变好。
两个人吃着饭,叶涵问起了杨枝的情况,“你是走高考吗?还是在准备竞赛?”
“就是高考。”
“现在年级排多少名?”
“一百左右,好一点的时候八十多。”
学姐很意外,似乎没想到杨枝的成绩居然这么好,“你现在是,高一下学期?”
“对。”
“等到了高二,文理分开排,你的排名会高一点,高二下学期,应该会有几个人走新加坡的项目,可能还有几个提前参加高考,再减去那些出国的和竞赛的,”学姐笑着鼓励杨枝,“努力一把,机会很大。”
杨枝的筷子在碗里顿住了。
叶涵开着玩笑,“还是你想去隔壁?”
杨枝摇了摇头。
哪一个都太远,哪一个她都没想过。
学姐又打听起慕留,“那他能考第几?”
“第二或者第三。”
“这么牛?我们那一届连年级前十都没有固定的人。那第一都有谁?我没准也认识。”
杨枝微微笑道:“江珠,也是一中初中部的。”
“江珠?”学姐陷入了沉思,“有点印象,她是不是初中的时候总考年级第二?”
“初中不知道,但是高中的每次考试都是第一。”
叶涵目瞪口呆,“每次都考第一?在一中??”
杨枝开心地“嗯”了一下。
叶涵叹了声气,“太强了。”
吃完饭,叶涵带着杨枝去图书馆看了看,又问她有没有很想去的地方,比如未名湖,博雅塔,光华管理学院,杨枝想了半天,说要去国际关系学院。
模拟联合国的会议一向由国关承办,这次也不例外,学姐清楚个中联系,问道:“你是想去找慕留吗?但是他们不在那里开会。”
“不是,”杨枝的眼神里没了局促,反倒透出一股坚定,“是我对这个学院感兴趣。”
国关和杨枝想象中古色古香的北大教学楼相去甚远,这座建筑的外面和里面都很现代,现代到找不出什么特色。门前的学院雕塑前有两个女孩在合影留念,和杨枝一般年纪,脖子上挂着和杨枝一样的胸牌。
学姐看着她,“你要不要也来一张?”
杨枝本来不打算拍,可是见这两人拍得这么起劲,她也有点心痒,说了句“好”,站在一边排队。
这两个人的拍摄进程不太顺畅,这一张闪光灯没有开,那一张没有露出墙上的字,现在,雕塑后面的女孩觉得自己的外套太丑,想把它脱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