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班底36(2 / 2)
在李新宏这个管家的安排下,李林杨终于聘请到了医生田雨山,正儿八经的。
李林杨一句还有愿意去海外的吗?胡神医把小儿子胡焕也给送了出来,同样,堂堂正正的出师了。
一下子,李林杨得到了两个正式的医生。
聘请医生的过程,李林杨又学了点知识:胡神医在最后一夜给徒弟田雨山和儿子胡焕传授了压箱底的秘笈。这才算真正出师。
后来在船上,李林杨发现了其中奥秘的一部分。却原来胡神医的秘笈中有两样:大蒜,柳树枝。
呵呵一笑,李林杨明了:大蒜有大蒜素,柳树有水杨酸。咱知道啊!
当然,胡神医不至于只传授了这两样,肯定有其他的秘笈。话说,胡神医能有这样的药物知识,足以说明,这乡村医生也有真能耐!
开采金矿,这么点人是不够用的。反清,这么点人更不够用。而且由于此行所招收的人员文化素质偏低,因此李林杨和管家李新宏商量道:“待遇从优,能不能招收一些童生?”
在大清的科举制度中,童生连功名都不算,在李林杨看来也就相当于中学生。
“这个却不容易。”李新宏说道“能考中童生的,家境都还过得去。再者说了,咱们要的是年轻人,二十岁以下的都还抱着科举的想法呢!”
不是每个读过书的人都是童生,需要在县一级的考试中通过选拔!过了童生选拔,才有资格考秀才,才能被称为读书人。童生,一年一个县也就二十个左右能通过考核。
在贫穷的大清,能读书获得童生“文凭”的家庭,大多算是富裕的,敢于出海搏命的,绝对不可能太多。
“降低点标准,认识三百个字,会加减乘除。”
“也不容易,不过,应当是可以招收一些的。”李新宏认为。在山东,读书的风气还是很浓厚的。
“还有一件事,必须招一些兵。不知道招收这样的人,该如何着手?”
“这件事交给我去办。不难。”李新宏道:“十里八乡,练武的青壮很多。长枪会,大刀会,金钟罩咱们这里都有!”
只听长枪会、大刀会、金钟罩这些名字,李林杨立刻就联想起来了十几年之后的义和团。
“这些不会是邪教组织吧?”
“有神神叨叨的,大多都是江湖人混饭吃的把戏。”
“那...当兵行吗?”李林杨对这种组织出来的人,充满了不信任。
“吃谁的饭给谁卖命,咱们山东这里的帮会还是很讲究的。”
这些帮会,其实是一种江湖人的“吃饭”方式。谁出钱,就帮谁主持“正义”!
“我要练的是正儿八经的兵,西洋兵那种。”
“我不知道西洋兵什么样子,可我觉得只要粮饷不缺。。。”
李林杨现在对大清民间青壮的思想尚未把握,于是想了想,道:“先招二十个吧。”
“我会注意,村里、长枪会,大刀会,金钟罩,分开招。”
李新宏看起来很有点智慧,知道招兵不可只招一处来源,以防抱团。大清朝,现在虽然是号称“同治中兴”,平静的水面下已经是激流汹涌!这种乱七八糟的民间帮会,就是义和团的雏形,总有爆发的时候!
有“李家村”这个光环加持,有了基本的信任,招人的工作进展顺利,超出了李林杨的预期。本以为出海这种事情民间会有各种恐惧,但,饥饿和贫穷的威胁更大。尤其是,李林杨乃是先付款一年的薪水,如此之优惠的条件,令贫穷的百姓根本无法拒绝!
大清朝的农村,每时每刻都有人饿死。接受雇佣的人群中有些人如果不接受李林杨的雇佣,很可能全家都会饿死。明晃晃亮晶晶的一百二十块大洋,乃是这些工匠种地老把式两三年甚至四五年都不一定能赚到的收入!哪怕是那些帮会青壮,也完全无法拒绝李林杨开出来的条件!拼命算什么,他们本就是吃的刀头舔血这碗饭!
有了预付一年的薪水之后,他们出海或许会“死”,但家人却可以活下去,至少一两年生活有保障!人们是敢于出海一赌前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