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1 / 2)

贺武如此神神秘秘,又挥退左右,周二郎知道此人身份必然特殊敏感。

周二郎向来清贵,温文尔雅,面见皇帝时也未见他失态,为了兄长的病竟然如此激动失态,贺武最后的一丝顾虑也打消了,一边扶他起来,一边道:“不瞒你说,那人乃是——。”

“乃是什么?”周二郎急声追问。

贺武看了他一眼,一字一顿道:“那人乃是前朝之人,非但治好过哑病,听说还极为擅长治疗喘症。”

周二郎紧盯住贺武,抬手伸出三指,对天发誓道:“贺大人怜惜凤青家人饱受疾病之苦,周凤青若将今日贺大人之言泄露半句出去,必遭五雷轰顶,永世不得超生!”

古人注重誓言,周二郎虽不信鬼神,可亦不敢拿誓言开玩笑,否则当初小册子那事儿,他也不会偷梁换柱避开对方要他发誓这茬儿。

他是认真的。

贺武见他竟然发下如此毒誓,苦笑一声,道:“今日既然是对你说了,就不会说半句藏半句,我只是机缘巧合之下,在锦衣卫的案卷上见到过此人信息。”

贺武也算是尽了力了,他主要还是可惜周大郎的好资质,亦怜惜周锦钰这小娃,才冒着风险给了周凤青提示。

能不能听懂,就看他自己了的悟性了。

周凤青再怎么发毒誓,贺武也不敢直白告诉他:那人乃是前朝的皇子,或许是自身饱受喘症之苦,不爱江山爱岐黄,一生醉心医术,非但治好过哑病,最为擅长的其实是治疗喘症,自病自医,亦是惊才绝艳之人。

想到这儿,他突然想到那张画像貌似同周凤青儿子长得有点儿像呢,贺武甩甩头,把这无厘头的念想挥去。

周二郎的心却是惊涛骇浪般的翻滚,激动到不能自已。

贺武的提示已经非常如此之明显了,再听不懂,他就是个棒槌。

锦衣卫的卷宗上有此人的信息,锦衣卫归谁管呀,当然是端王,这世上想要迫亲找到那人的除了自己,就是端王了。

周二郎心中明白,端王这条船他是下不来了。

助他篡位么?

去你妈的,反正都姓赵,那把椅子谁爱坐谁坐!

他只要拿他想要的。

周府小丫鬟过来后宅贺景胜的房间禀告,周大人过来接钰哥儿回家了。

进来时,周锦钰刚刚好将了贺景胜的军,成了最后的赢家,贺景胜不服气,嚷着:“明日再战!”

“那你明日下学到我家来玩吧。”

“对了,钰哥儿,你爹有没有同你说过些日子送你到哪个书院上学呀?”贺景胜送周锦钰去前厅,俩人边走边聊。

“我还没听我爹提起过呢,估计应该是去离家近一些的吧。”

“别呀,咱们附近的学院都没有好的,好的学院都在国子监那一片儿呢,不如你来我在的书院吧,到时候我罩着你,省得你被人欺负。”

“国子监?那不是离着翰林院很近,我爹下衙可以顺道接上我呢。”

“还麻烦你爹干嘛,你跟着我回来不就行了。”

“我不干。”周锦钰呵呵笑,“万一要是咱俩那天吵架了,我还要厚着脸皮做你的车回家,多不爽,我还是让我爹接我心安理得。”

“你总是提你爹,咋没见你说过你娘呀?”

周锦钰一时没接话,过了会儿才道:“你不也很少提你爹。”

“我爹打我的时候一点儿都不心疼,我娘可舍不得打我。”

周锦钰不自然地笑了笑,“我娘也是,我爹其实也打过我一次,不过他舍不得真下手。”

“那你爹可比我爹强,我爹下手可不会客气……”

“我先走啦。”贺景胜话还没说完呢,周锦钰已经滑着车从他身边出溜出去了,他抬头一瞧,却是周锦钰他爹在游廊的尽头,冲钰哥儿招手呢。

周锦钰车子滑得飞快,到周二郎面前猛地踩住刹车,从车上下来,一手扶着车把,一手牵了周二郎的手,“爹,回家吧。”

第84章

月光洒下清辉,夜风吹来,带着舒爽的凉意,寂静的胡同里,墙根儿底下传出窸窸窣窣的蟋蟀声。

周二郎蹲下身子把带来的小外衫给儿子套上,周锦钰道:“爹,我是不是该上学了?”

上了学,他以后想要发明出个什么新玩意儿就有了合理的说辞。

“钰哥儿想去书院了?”

“嗯。”

“那我们下个月就去。”

“嗯?”

“书院爹已经帮你选好了,就是胜哥儿所在的瀚墨书院,离翰林院很近,爹下衙的时候就可以顺道接上你回家。”

贺景胜所在的瀚墨书院,无疑是安京城最受贵族子弟欢迎的启蒙书院,官私合办,左邻国子监右边儿翰林院,占地百余亩,环境十分优美,主要招收十二岁以下的学童。

之所以受欢迎,除了一流的硬件设施,师资力量亦是强悍得一批,除了经常有隔壁国子监名流大儒过来串讲,书院自己本身的讲师也俱都是饱学之士。

更特别的是人家不搞“应试教育”,除了四书五经经史子集以外,天文地理,琴棋书画无所不涉,八岁以下的小童还设有类似什么打竹马、摸瞎鱼儿,吊龙尾等等各种各样的游戏课程。

除了学费贵到就连普通官宦人家都承受不起,几乎没什么让人不满意的,当然,除了贵,人家亦是有门槛的,需要通过入学测试,资质不过关者不予录取,除非你对书院有“特殊贡献”。

周二郎不指望儿子入仕,做学问只为明事理懂世故,与人交往有底气,自我独处有寄托,瀚墨书院再适合不过。

他本来没想这么早送儿子入学,但一来他精力有限没办法专心教子,另外父教子,偶尔为之还行,若当成任务来干,不妥。

进入到八月份,夏日里的燥热散去,一派秋高气爽,正是秋季狩猎的好时节,八月十五前,皇家每年都会举办为期七天的大型狩猎活动,君臣同乐,声势浩大,周二郎作为天子近臣得以随行,皇帝特准他可携带家眷。

这里的“携带家眷”有特殊意义,非是指女眷,除了贴身伺候皇帝的妃子宫女,狩猎不允许带女眷,一是没必要,二是各方面都不方便。

让你携带家眷,意思是允许你带上家族中的优秀子弟,若在狩猎场上表现出色,皇帝可以当场提拔任命,算是一种变相的封赏,这也是除了科举、世袭之外的一条晋升捷径。

这对周二郎来说已经不是普通的恩宠,毕竟能携带家眷随行的莫不是朝廷重臣。

周二郎简在帝心,众人妒忌眼红,却也不得不承认周凤青的能力,人家新官上任就干了件前无古人的大事儿!

北方两个大省足足旱了一个多月,后来天降甘霖,在一定程度上虽说缓解了灾情,但大幅减产却是不可避免。

两省巡抚上折子诉苦,说是按照今年的粮食产量怕是要饿死不少人,若再不减轻赋税,恐民不聊生,百姓怨声载道。

麓东,禹北两个大省的赋税在大干朝财政收入中占据重要地位,减是必须要减,可这减多少却是为难,毕竟朝廷的重要的经费不能随意缩减,亦不能加重其它省的赋税来填补窟窿。

关于减免比例的问题,朝堂上众大臣各持己见,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皇帝自己也头疼,大干朝这才刚刚建立不久,一个操作不好,前朝余孽就有可能趁机搞事情。

烦躁之际,永和帝想起自己刚刚提升的福将——翰林侍读周凤青,召来御书房,想听听他有什么见解。

周二郎在南州府书院读书时就懂得利用书院的资源博览群书,到了翰林院有了更好的资源更多的时间,自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他深知八股文不过是敲门砖,足够的专业能力才是立身之本。

对皇帝的问话,他提出趁此机会以麓东、禹北两省为试点进行赋税改革,把以前的按人丁收税改为按拥有土地数量收税,这样一来不但减轻农民负担,亦可缩小贫富差距,缓解社会矛盾,更有利于大干朝人口增长。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