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1章831(2 / 2)

有智慧的先贤,应早就看到了此处,如管仲叁其国伍其鄙,将天下分为了士农工商四种,各司其职,互不侵扰,这便是最稳定的模式。

想到这,刘据又想到了曾看过的一部史论著作,里面有一句话,让他印象深刻,“华夏没有阶级,只有流品。”

此言也有他的道理,流品的“品”,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品。”

大致意思就是,古代华夏阶级没办法清晰形成,因为在华夏人的观点中,你有多少钱,并不能得到社会的尊重,

读书人从来都是最尊贵的,这就是流品。

财富、权力不能带来读书人的气质,如吴国吕蒙,哪怕身居高位,也会因没读过书被人看不起,

而读书人的气质,却可以带来财富和权力,这在其他的文明中是鲜有、不常见的。

可是,流品的出现,并不在行世卿世禄制的两周,也不在举孝廉的汉朝,更不在行九品中正制的魏晋。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概念发于隋、起于唐,兴于宋,

一直到现在,根深蒂固在了华夏人的意识中,

与之相配的考试制度,名为科举制。

隋建科举,并没有太触动贵族的利益,因为读书的前提是有书读,书还是珍稀的资源,被上层垄断,

故,当时的贵族还没有那么激烈的反对,只当科举制是换种形式的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彻底的改变,源于一个女人,

武则天。

隋唐之际,有一个很牛的利益共同体,后世称为关陇集团,关陇集团左右天下大势,至于谁当皇帝,无非是从关陇集团中选谁当代理人的问题。

人家牛到什么地步,只说一件小事,李唐代隋,李世民要修《氏族志》,就是将天下大族排次列位,负责修志的高士廉,将高家排第一,李家排第二,

这是不是够离谱?

那高士廉是没有情商吗?并不是,而是人家不在意。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