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正面交锋126(2 / 2)

儿乌干侧身敏捷躲避,同时双锤横扫而出。

袁业隆纵身一跃,躲开这雷霆一击,在空中一个漂亮的翻转,大刀顺势斜砍而下。

儿乌干连忙举起双锤,再次格挡,又是一阵火星迸射,场面惊心动魄。

就在两人打得相持不下、战况胶着之时,拓跋余眉头紧蹙,目光急切地在混乱不堪的人群中搜寻着薛安都的身影。终于,那肥胖的身影落入他的眼中。

拓跋余嘴角上扬,露出一抹冷酷至极的笑容,眼中燃烧着熊熊怒火,双腿猛力一夹马腹,胯下骏马嘶鸣一声,如离弦之箭朝着薛安都疾驰而去。

与此同时,拓跋余怒声喝道:“薛安都,你这背信弃义的东西,今日,本王定要让你为自己的背叛付出惨痛代价!”

薛安都听到这饱含愤怒的咆哮,迅速回头,看到拓跋余时,脸上的横肉不禁颤抖起来,眼神先是闪过一丝惊慌,但很快被凶狠所取代,大声回应道:“原来是王爷,哼!想杀俺,没那么容易!”

言罢,薛安都猛拉缰绳,双腿猛踹马肚,向着拓跋余狂奔而去。

转眼间,两人相遇,拓跋余长枪犹如游龙出水,与薛安都狼牙棒猛然碰撞,“铛”的一声,两人的手臂都被震得微微发麻。

拓跋余手中长枪舞动,枪尖寒芒闪烁,直刺向薛安都的咽喉。

薛安都咬紧牙关,全力格挡,“铮铮”之声不绝于耳。

拓跋余的枪法变幻莫测,先是虚晃一招,引得薛安都全力防守左侧,他却突然调转枪头,猛刺右侧,嘴角还浮现出轻蔑的冷笑。时而枪身横扫,带起一阵狂风,让薛安都难以招架,双目圆瞪,额头青筋暴起。

拓跋余看准时机,长枪如毒蟒出击,刺向薛安都的手臂。

薛安都躲闪不及,手臂一阵剧痛,狼牙棒差点脱手而出。

拓跋余乘胜追击,猛力横扫,眼神中透露出必杀的决心。这一枪狠狠抽打在薛安都的腰间,薛安都惨叫一声,整个人从马背上重重摔落,尘土飞扬。

就在拓跋余准备给予薛安都致命一击之时,萧奇和云俚匆忙赶来,护在薛安都身前,加入了这场激烈的战斗。

萧奇长剑一挥,刺向拓跋余,拓跋余侧身巧妙躲过,回手一枪刺向萧奇。

萧奇挥剑格挡,金属撞击之声不绝于耳。云俚趁机攻向拓跋余的下盘,拓跋余跃下马背,敏捷避开。

拓跋余以一敌三,却毫无畏惧之色。长枪如狂风暴雨般攻向三人,萧奇、云俚和薛安都奋力抵抗。

云俚一个不慎,被拓跋余刺中肩膀,鲜血汩汩直流。薛安都刚刚爬起,又被拓跋余一脚踢中胸口,再次摔倒在地。

唯有萧奇凭借着灵活的身法,与拓跋余展开激烈的交锋。

另一边,儿乌干双锤的攻势凶猛无比,每一击都好似有千钧之力,试图以绝对的力量压制袁业隆。

袁业隆则凭借着灵活的身法和精妙绝伦的刀法与之周旋,寻找着儿乌干的破绽。袁业隆看准儿乌干双锤攻击的间隙,猛然刺出一刀。

儿乌干惊险地侧身躲开,但肩头还是被刀锋划伤,鲜血瞬间染红了他的衣衫。儿乌干怒吼一声,双锤疯狂地砸向袁业隆。两人从马上一直打到地上。

突然,袁业隆一个滑步,闪到儿乌干的身后,大刀横斩向儿乌干的腰部。儿乌干向前扑倒躲避。

袁业隆紧追不舍,刀光如雪,不断朝着儿乌干攻去。儿乌干在地上翻滚了几圈,狼狈起身,双锤回击。

此时的两人都已气喘吁吁,身上布满了伤口,然而战斗的意志却愈发坚定。

袁业隆再次发起冲锋,大刀上下翻飞,每一刀都蕴含着致命的威胁。

儿乌干毫不退缩,双锤挥舞得密不透风,与袁业隆展开了一场生死较量。

袁业隆凭借着精湛的刀法,渐渐占据了上风。他看准儿乌干的一个破绽,大刀直刺儿乌干的胸口。儿乌干躲闪不及,眼看就要命丧刀下。

就在这千钧一发的危急时刻,城楼上一名刘宋士兵拉满长弓,三支箭搭在弓弦之上,“嗖”的一声朝着袁业隆射去。

这名看似普通的士兵竟拥有如此惊人的神力和箭法,让姚元创和江湛都不禁大为吃惊。但城下战况激烈,他们根本无暇细想。

袁业隆挥刀打飞一支箭,然而另外两支箭却如闪电般射来。一支箭射进他的手腕,袁业隆的手一松,大刀掉落;另一支箭则射进了他的胸膛,他闷哼一声,身形一晃。

儿乌干趁机挥起铁锤,猛地砸向袁业隆,袁业隆重重摔倒在地。儿乌干乘胜追击,高举铁锤,就要砸向袁业隆的脑袋。

生死关头,拓跋余看到袁业隆施展的太极刀法,突然想起宪嫄曾经提到过此人是她的师傅。

他来不及多想,急忙伸出长枪,奋力挡住了儿乌干的铁锤。巨大的冲击力让他的手臂也因此震得发麻,几乎握不住长枪。

而门户大开的拓跋余被萧奇的长剑划过脸颊,脸上瞬间鲜血淋漓。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令萧奇等人和儿乌干都惊愕不已。

儿乌干大声问道:“王爷,您这是何意?”

拓跋余沉声道:“此人不能杀。”

儿乌干一脸惆怅道:“若不是鲁秀射箭相救,此刻倒下的人便是我了。”

几人暂时停下了打斗,拓跋余扫视着此时的战场,神色得意地说道:“本王此来的目的已达成,你们的主将也已受伤,此时再打下去,对你们极为不利,今日不如暂且收兵,明日再战。”

萧奇急忙过去将袁业隆扶起,袁业隆虚弱地下令道:“先收兵。”

传令官得令后,收兵的号角瞬间响起,士兵们如洪流般迅速退去,萧奇等人也快速撤离。

城楼上的士兵看到敌军撤退,无不欢呼雀跃,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