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王佐之才荀文若192(1 / 2)

而另一边,卢植在和王羽说完这句话后,就将目光转到秦琼和盖胤身上。

于是,他便看向王羽,开口询问道:“贤侄,不知两位小哥是何许人也……”

“咸阳秦琼,敦煌盖胤,拜见卢将军。”秦琼和盖胤见卢植开口询问,当即异口同声道!

“咸阳秦氏,敦煌盖氏?”

卢植闻言一笑,已经猜测出他们的身份。

就在几人畅谈之际,蔡府上又来了几位贵客,随着蔡邕几人喝酒聊天,王羽也就知道来的这几人的来历。

位于左首第一人,自然是已经到了的中郎将卢植,他的对面则是太尉杨赐之子,现在担任京兆尹的杨彪,也就是后来喜欢卖弄聪明的杨修的父亲。

如果历史依旧没有发生变化的话,杨彪就会在明年,得到了黄门令王甫之前唆使宾客,勒索敲诈郡国的财物,共计七千余万的一个证据。

之后,杨彪会利用阳球对王甫恨之入骨的事,把此事告知司隶校尉阳球。

而事实也是如此,阳球得到这个证据后,于是迅速把此事,上奏给了汉灵帝,并逮捕诛杀了王甫及其党羽。

大家都因此欢呼雀跃、拍手称快,杨彪也积攒了名气,后被征为侍中,相继任五官中郎将、颍川太守、南阳太守、永乐少府、太仆、卫尉等职。

到了汉献帝时,杨彪遍历三公之职,到了他这一代,他们杨家也算是四世三公了。

不过现在的杨家,还只是三世三公,跟王羽的太原王氏一样,王羽的曾祖父,祖父,父亲都先后担任过太尉一职!

而杨彪的身前,则是谏议大夫马曰磾,此人乃是经学大师马融的族孙,年轻时即继承马融学说,以才学入仕。

初任谏议大夫,与蔡邕、卢植等人东观典校官藏的《五经》记传,并参与续写《东观汉记》。

后历任射声校尉、太尉、太常等职。

初平三年(192年),掌管长安权利的李傕,于是任命马日磾为太傅、录尚书事,与太仆赵岐共同出使关东。

他到寿春袁术处后,对其多有所求,遭袁术轻鄙,袁术遂夺其符节,来随意征辟将士,并企图强迫马日磾任其军师!

最终,马日磾求去不能,忧愤发病,于兴平元年(194年),卒于寿春。

对于马日磾这个名字,王羽还是有些不太理解,因为在东汉时期流行单名。

其实,早在《春秋》就有讥二名、《公羊传》也有所谓二名非礼也等。

但是,对二名影响最大的,还要属新朝皇帝王莽,这个传说中的穿越者!

在王莽进行辅政时,便实施二名之禁。

王莽的传记里面,就有“匈奴单于,顺制作,去二名”的话,则二名之禁已见于诏令。

王莽又说他的长孙王宗,因自画容貌被服天子衣冠,并刻铜印三颗,与其舅合谋,有承继祖父大统的企图。

此事过后,王宗自杀,但仍遭罪遣。

有‘宗本名会宗,以制作去二名,今复名会宗’。

并贬官爵,改封号。

这又表示去二名,显示朝廷的宠遇;

恢复二名,则以示贬辱。

这么一抑一扬,一褒一贬,对社会的影响可想而知,造成后世人们对二名存在着低贱的观念。

就拿王羽手下将领,薛仁贵本名薛礼,字任贵。

罗士信本名罗贲,字士信!

许多三个字的人,只是因为叫惯了字,所以像薛仁贵这样称呼!

若是李世民他们出世的话,恐怕也是如此了。

而马日磾的日磾二字,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自然不可能是他的父亲所取。

相传,这是是他少时喜欢夜读史书,因仰慕匈奴人金日磾品行遂自行更改,甚至连字(翁叔)也和金日磾一模一样。

不过,既然马日磾能够改成二字,也是间接证明,去二字的流传已经渐渐消失,毕竟对于汉室之人来说,王莽只是窃国逆臣,他颁布的法令,自然可以去除!

去二字流传至今,不过是风俗习惯,毕竟现在时代的人口,并不是很多,人的活动范围、交际半径也有限,单字名并没有对社会造成太大的不良影响。

如果是赶在现代,人人全是单字名,那麻烦可就大了。

因为单字名很容易造成重名。

不过这样也好,等到系统制衡越来越猛的时候,人们就会发现去二字很麻烦,因为会有许多重复名字出来。

比如云台二十八将,这样出来后也就没有什么奇怪得了!

………………

闲话少叙,回归正题!

马日磾的对面则是孔融,现在只有二十五岁,为儒家孔子的二十世孙,在儒家的地位也不低。

现在的他,由于资历问题,只是杨赐的司徒掾属,还不是后来的北海太守。

不过,现在的孔融还是很刚正不阿的,他在成为司徒掾属后,便暗暗察访官僚中的贪污之人,准备予以贬谪罢免。

由于孔融检举的人,多为宦官的亲族,朝中尚书害怕得罪那些宦官,于是召孔融等司徒属官诘问斥责,孔融陈述宦官子弟的罪恶,毫不隐讳。

也正是因为这样,孔融的名气越来越大。

除了这几人外,还有其他的大臣,名士在,可以说,到了献帝落难东迁时,他们每一位都是重要的大臣。

当然,最令王羽看重的,还是荀爽的侄子,被曹操誉为吾之子房的荀彧。 这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