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2 / 2)

从康熙五十七年起,康熙就明显感觉体力和精力大不如前。

可西边还在打仗,大患未除,他身体里仿佛绷着根弦,照例出巡塞外,会见蒙古王公,跟大臣们商议军务到深夜。

过去这一年里,清军进驻拉萨,彻底将准军驱逐出藏地,扶持新的六世达来,和青海和硕特部一起控制卫藏。一切都在按照他的计划顺利进行,和硕特部即将成为下一个喀尔喀。

康熙紧绷了一年多的精神终于放松了,反而关注起身体上这样那样的小毛病。

过年期间,康熙再次因脚疼浮肿,无法行动。他准备奉太后去汤泉小住几日。

云安、九格格和小胤祕也跟着去,十格格年纪太小,还不能带出门。

可怜的八阿哥和九阿哥则已经到了入尚书房读书的时候,康熙把俩人交给弘历,“当年你二十一叔如何带你的,你就如何教两个弟弟。”

弘历已经是十岁的小少年了,郑重点头,“皇玛法放心,我会照顾好他们的。”

八阿哥、九阿哥对这位住在宫里的小堂哥也比较熟悉,弘历偶尔得空会来看云安,也会陪他们玩一会儿。

弘历平日对云安可谓百依百顺,说话也是笑眯眯的。小八、小九就以为弘历堂哥是个温柔好说话的人。

等他俩搬到阿哥所后,才发现根本就不是这么回事。

弘历堂哥对他们要求可严格了,不但每天亲自检查他们的功课,还会询问他们身边的太监,了解他们的一举一动。

俩小孩只是在写完功课后玩了一会儿弹珠,第二天弘历堂哥就知道了,絮絮叨叨说了他们好一通,意思是写完功课应该早点休息,否则第二天读书又要犯困。

道理虽然都懂,但俩小孩还是本能地不大高兴。都开始盼着皇玛法能早些回来。

康熙这回却不急着回京,过年期间本就没有太多朝政要处理,杂事交给老四。

云安和小伙伴到了汤泉行宫别提多开心了,不是在外面撒欢就是在屋里打双陆下五子棋,每天变着花样玩儿。

这日外面下起雪,仨小孩觉得冷,才跑回太后处。

康熙正在这儿和太后说话,见三小只大呼小叫的跑进来,就摇着头道:“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三个小阿哥呢,这么能闹腾。”

三人给康熙行过礼,云安就跑康熙身边,“皇玛法今儿好点了吗?脚还疼吗?”

康熙哼了声:“你还知道关心朕啊。”

“当然了,别看我们小云安整天到处玩,其实心里一直挂念着你呢。”太后笑道:“今儿一早还和哀家说,你看奏折太辛苦,要是能有个人帮你读就好了。”

康熙看向云安,“这主意是你想的?”

云安点头,“不过皇玛法肯定不同意。”

“为何?”

“因为密折上的内容不能让别人知道。”云安骄傲脸,“安安懂得可多了。”

康熙笑起来,在她脑袋上揉了揉,“知道就行。皇玛法可以戴眼镜,还不至于看不清奏折。”

这年头宫里的眼镜以水晶的为主,但水晶眼镜戴着挺沉。云安觉得还是玻璃镜片好,“皇玛法快让内务府造玻璃眼镜,玻璃眼镜又轻又便宜。”

康熙心说他堂堂皇帝用个东西还需要图便宜,要别的儿孙这么说,康熙非说他们不孝不可。

但云安自己就是个节俭的小孩,很少浪费东西,估计是老四教的。康熙自然不会说她,反而十分满意,“知道了,回头做出来也给你阿玛送一副眼镜,朕瞧着他眼神也不大好。”

云安也发现了,但阿玛和皇玛法不一样,皇玛法是老花眼,阿玛现在可能是近视眼。

太后闻言皱眉:“胤禛那孩子小小年纪眼神就不好了?”她都快八十了,都没觉得眼神不好。

康熙笑道:“皇额娘,老四今年都四十三了,还小小年纪?”他说着指指云安,“他小闺女都快六岁了。”

太后“哎哟”一声,“时间过得可真快。”在她心里别说胤禛了,就是康熙,还是个小少年的样子呢。

两位老人家坐到一起就喜欢感叹时间过得快,太后说起这个,心里是有几分欣慰的,她不仅看着儿子辈成了盛世之君,孙子辈也都儿女绕膝,甚至几个大点的孙子马上也要当爷爷了。

康熙说起这个,心里却又有几分焦虑,时间过的太快了,老四今年四十三,让他继位,又能在位几年呢?

每每想到这里,康熙就有点动摇,或许年轻力壮的老十四更合适。

但年轻也有年轻的坏处,经历的事儿少,对朝廷的事知道的也少。

老十四继位,别说他那些哥哥们不乐意,就朝上那些官员们,也不会真把他当回事。

康熙很清楚那些官员,他们支持的所谓“贤德”之人,只是能给他们带去利益的人。像老四这种恨不得把他们家抄了的,他们自然不会拥戴。

可作为君王来说,康熙又希望自己的继承人不被这些官员摆布。

老八、老十四都没这个魄力,老三就更别说了,也就只能和书生们打打交道。

康熙心里的继位人选基本虽已经定了下来,但他并不想立刻立太子,一来是担心远在西北的老十四不满,二来也是怕朝中官员纷纷攀附老四,老四从前不喜结交外臣是因为他没夺嫡的野心,可他当了太子,自然就要为以后组建班底。

康熙不希望胤礽的事情再次发生。

立储的事情只能先拖着。

不过遗诏康熙已经写好了,康熙五十八年他就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宣读过,到时候直接把新太子的名字填上去就可以。

太后从不问朝堂上的事情,立储的事儿老人家更是一句都不会提。

云安倒是希望皇玛法早点把继位人选定下来,免得后来阿玛总是被说篡位。

可这事儿她一个小娃娃根本插不上嘴,只能让皇玛法慢慢意识到他的身体状况并不是那么好。

冬天康熙带他们去南苑行围,只射了几只箭,手就没力气了,下马去和云安在一旁看胤禛、弘历他们打猎。

胤禛骑射不行,一来是他没劲儿,二就是因为他眼神不好,收获不仅不如弘时、弘历,连胤祜都比他多打了两只兔子。

好在还有胤礼、胤禧和弘昼垫底。

康熙本想说胤禛几句,可想到自己也是连弓都拉不开,心中怅然,什么都没说,只叮嘱胤禛不可荒废骑射功夫,没事儿带着弟弟侄子们到南苑来行围。

云安当时就安慰皇玛法,“小朋友和老人家力气小是正常的事情,安安都不难过,皇玛法也别难过呀。”

康熙并没有被这话安慰到,反而更加意识到自己老了。

在汤泉这段时间,康熙只带了同样身体不太好的德妃和宜妃来调养,年轻的妃嫔一个也没带,因为他压根就不用翻牌子。倒不如带几个能说得上话的,闲时还能聊聊儿孙的事情。

云安不仅和太后聊皇玛法的身体,也和玛嬷说起自己的观察。

“皇玛法吃了那么多药,脚疼的毛病还没好。要不安安看了医书来给皇玛法治病吧,安安可聪明了,一定能学会。”云安对德妃道:她还找十七叔借了本《黄帝内经》呢,可惜看不大懂。

云安这么有孝心,德妃欣慰不已,怪不得皇上喜欢她。

德妃也会和太后一样,把云安的关心告诉康熙。

康熙听德妃说云安要为了自己的身体去看医书,心中感动,笑着把云安抱在怀里,“朕算是没白疼你,你那些伯伯叔叔们都没这样的孝心。”

云安道:“叔叔伯伯可能是看不懂医书,医书好难。”

康熙见小家伙有点沮丧,温声道:“医书有什么难的,皇玛法找人教你。”

云安:“……”

还不到六岁的小朋友,就可以学医了吗?

皇玛法是不是太高估她的智商了。

殊不知,康熙也是七八岁就开始读《黄帝内经》等书的,以云安的聪慧,学起来应该没什么难度。

康熙要考虑的是该让谁来教云安,不能找太医,太医们大多只会看病,让他们讲个医理,他们未必讲得明白,从翰林院找个官员来教,又有些太兴师动众,当年给胤礽教医理,也没这么大动静。

想到胤礽,康熙不由想起一人,便是胤礽家的弘晳。

这孩子从小跟他阿玛学了点医理,也是不到十岁就把《内经》《伤寒》等书读完了。

康熙早就想让弘晳搬出咸安宫住了,一是心疼他,二也是怕他被胤礽那状态影响,对他这个皇玛法生出怨气。

可康熙又心疼胤礽,希望弘晳能在他身边尽孝。同时也要做给外人看,让朝臣们知道,太子这一支是不可能继承皇位的了,免得总有传言说他想立弘晳为太孙之类的。

康熙可从来没有过这种想法,弘晳若为太孙,胤禩、胤祯他们岂能罢休?前朝的靖难之役岂不是要重演?

但若是以给云安教医理为由,让弘晳能有点事情做,自己也能见见这个长孙,倒也不错。

这也更能表明弘晳不可能是太孙,哪有让太孙给小格格教医理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