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以清君侧为名172(1 / 2)

很快,刘仁轨的脸色变得无比凝重起来,他仔细地审视着手中的圣旨。

这确实是真的圣旨。印章和字迹都是有迹可循。

整个辽东地区都处于李承乾的掌控之下,明旨而来,肯定是要经过层层审查。

这是一道密旨!

想到这里,刘仁轨不禁倒吸一口凉气,额头上也开始冒出细密的汗珠。

“刺客现在怎么样了?”

刘仁轨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保持镇定,然后开口向军士们询问。

“回禀将军,刺客已经被我们乱刀砍死。”一名军士恭敬地回答道。

听到这个消息,刘仁轨微微松了口气,但心中的担忧却并没有减少。他沉思片刻后,挥手示意军士们退下,并吩咐他们传唤黑齿常之将军前来议事。

待众人离去后,刘仁轨独自坐在营帐内,心情沉重得如同压了一块巨石。

他知道,事态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他感激李承乾的赏识与提携,但同时他也是大唐的臣子。

如今圣人降下旨意,要他起兵反叛,而李承乾对他又有再造之恩。

刘仁轨感到左右为难,不知该如何抉择。

跟随李承乾,那将会背上谋反的罪名。

而,要是遵循旨意,他就是忘恩负义之辈,何以脸面见天下人,今时的地位与身份都是李承乾给的。

“如今的一切都是太子给予的,要是没有太子的提携,我也不能统领一军,不能在太子殿下背后捅刀子。”

刘仁轨自顾自的说道,对于今日的事态,他早就有了察觉。

自从在平壤之时,李承乾也已经明里暗中,向他们透露了信息。

一直以来,刘仁轨都只是难以下定决心罢了。

因为在他看来,赢面太低了。

此次,李世民的旨意,反而让他坚定了立场。

“刘将军,你是有何事唤我!”

在刘仁轨还在沉思之际,黑齿常之走了进来。

“这是长安,发来的密旨!”

刘仁轨推了推桌面上的黄布道。

黑齿常之上前几步,翻开了皇旨。

“黑齿将军,你以为如何?”

刘仁轨试探性问道。

“我黑齿常之只认识太子李承乾,不识什么圣人,末将倒是想问,刘将军是何意思?。”

黑齿常之有了一丝戒备之意,面色不善。

百济,如今在李承乾的治理下,一面欣欣向荣,正如黑齿常之所言那般,百济的百姓只知道太子李承乾,而不知道大唐皇帝李世民。

在这片土地之上,李承乾才是他们公认的领导者。

“黑齿将军无需担忧,如果本将有那种意思,就不会将这旨意交给将军看了。”

刘仁轨开口道。

“既然如此,那就应该将军此事禀明太子殿下,以免太子多心。”

黑齿常之恭敬抱拳礼,心中的防备之意,并没有放下多少。

“当是如此,本将立刻带着这旨意前往平壤,面见太子,百济事务,就全部倚仗黑齿将军了。”

刘仁轨起身,事已至此,只能一条道走到黑了。

李承乾在这片土地之上,深得民心,想要通过内部去瓦解,是不可能了。

“殿下,英国公与江夏王的府邸之中,有不良人秘密进入,是否采取行动?”

袁天罡出手,无孔不入,这亦是体现出了不良人恐怖的渗透能力。

“不急,先静观其变吧!”

李承乾摆手,自己的侦查部门,被反侦察了。

“林志,你想办法,在对方的不良人之中,安插我们的人,不然太过于被动了。”

必须要玩无间道。

如此看来,李二,并没有配合自己的意思。

“回禀殿下,不良人已经在实施!”林志回道。

“下去吧,密切关注英国公和江夏王的动态,可疑人等,全部抓获。”

李勣与李道宗又该做何选择呢?

“拜见英国公,我等奉陛下旨意,前来解救英国公和江夏王。”

昏暗的房间之中,几员身着夜行衣的人,突然出现。

李勣波澜不惊,自床榻上坐立而起。

“多谢陛下圣恩,不过我与江夏王并不需解救,如今在这里很好,太子殿下并未为难我等。”

李勣不知所以的开口道。

对于这群人的来路,他没有任何的怀疑。

但是想要从高句丽将他和李道宗带走,就有些异想天开了。

“英国公,这是陛下的旨意,让英国公接管高句丽军务,擒拿太子回朝听审。”

黑衣人,拿出了一张黄布,交给了李勣。

李勣观之,脸色变得阴晴不定起来,李世民的意思,是想以自己的旨意和李勣的威望,统领高句丽全境军务,不想事态扩大到不可控制的地步。

“你们是如何进来的?有没有被人发现?”李勣问道。

“这无需英国公担忧,我们自会有办法,让国公脱离险境的,而且,接收到圣旨的,也并非英国公你一人,陛下希望英国公你能出来主持大局,还望英国公勿负陛下所托!“

黑衣人再道。

李勣还是犹豫不决,这唱的是哪一出?不是说对付都是氏族门阀吗?两父子怎么就掐起来了。

“英国公,得罪了!”

几人上前,将李勣架起,要强行带走。

另一屋子的李道宗,也是被同样的对待。

一行人马穿行于平壤城之中,都完美的躲过了巡察的军士。

“殿下,已经入瓮,是否收网?”

然则,其认为的万无一失,都已经暴露在了李承乾的眼底之下。

“改变策略,不抓了,暗中跟随,顺藤摸瓜,本宫要将其全部扯出。”

对方能如此掌控平壤的布防,肯定是非一人之功,同样有一个庞大的组织在运转。 “另外,监视军中各级重要将领,若有反意,不良人,可自行处置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