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朕的皇子,谁有九五至尊之气?176(1 / 2)

“陛下,或许此计可行,臣萧氏愿捐一万贯!”

萧瑀挺身而出,代表萧氏一族表明态度。

“萧老国公慷慨解囊,心系国家安危,我韦氏一族也应尽一份微薄之力,同样捐资一万贯,以供平定叛乱所需。”

韦挺紧随其后,愿意出资相助。

其余诸位大臣见状,纷纷响应,或多或少地进行了捐献。短短时间内,竟然筹集到了上百万贯资金。

平日里,这些官员们可不会轻易将钱财用于改善民生,他们更倾向于从百姓身上榨取财富。

“诸位爱卿既然如此忠心报国,朕便下旨,在全国范围内发起募捐活动,但务必注意不得强行夺取民众财物。”

面对氏族的捐款,李世民自然不会拒绝。自登基以来,他一直致力于削弱门阀氏族的势力。

高句丽之战,其实也是李世民削弱氏族门阀的手段之一,只不过,效果不大。

如今能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削弱一些门阀氏族的财力也是极好的。

“钱财虽能够解决,但是人员兵募却是一个大难题,臣查阅过全国户籍,上六等兵户的人员储备不足,一旦再次征召,必定影响作物生产,今年便已经出现了端倪,另外薛延陀屡次屯兵于边界,有大举南下之时,内忧外患之下,我朝已无力出兵高句丽。”

一向存在感极低的许敬宗,在此时,却长篇大论了起来。

当兵入伍,是要有一定的家庭背景方能参军立功。

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形成了军功垄断。

许敬宗的发言,可谓打了长孙无忌一众人员一个措手不及。

长孙无忌的目光一抬,看看向了李世民。

许敬宗的后台就是李世民,他如今的这番话语,极大就能就是也代表了李世民的意思。

“我大唐,如今也已经到了如此局面了吗?”

李世民瞪大眼睛,一副错愕之相,仿佛之间,才知道如此的忧患。

“陛下,我大唐需要休养生息,而非战乱。”

许敬宗再道。

众人闻言皆沉默不语,大殿之内陷入一片寂静,不少人的目光,都不由望向了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硬着头皮而上,缓缓开口:

“事态也有轻重缓急,李承乾拥兵反叛,如果不立即出兵镇压,那使得如今大唐边境上的那些独领一军的军员如何做想,此先例万万开不得。”

“对,一旦那些手掌军权的将军,都效仿李承乾如此做法,那才是国之大祸,薛延陀以游牧为主,哪怕是南下,也只会就是劫掠一番,就马上退走,让北境诸城,严于防守,便可无忧。”

崔挹说道,于他们而言,最大的威胁是李承乾。

薛延陀劫掠而已,又抢不到他们的头上。

“哼,崔挹你好大的胆子,你如此做法,是要让我大唐千万生民去送死吗?要让薛延陀的铁骑践踏我大好山河吗?”

“陛下,以臣之见,太子李承乾可能并无谋反之心,对于陛下的旨意不遵行,也是因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如果太子李承乾谋反,现在又应该发兵了,所以臣以为,应该着重防御的是薛延陀,而非是高句丽。”

许敬宗的语气强硬,大有舌战群臣之势。

“许敬宗,你受李承乾恩德,我怀疑,你便是李承乾的内应,你这等乱臣贼子,应该重罚之,臣请陛下严查许敬宗。”

韦挺目光瘆人,欲将许敬宗生吞了。

“请陛下明察,臣每句话都是为国为民,绝对没有半点私心。”

许敬宗对于这些威胁,面无惧色。

“许敬宗,你这奸诈小人,我等谈论的是国家大事,你除了偷奸耍滑外,你还会什么?”

韦挺气不打一处,许敬宗这等无身份背景之人,曾几何时,上过正眼。

现在凭借着溜须拍马,给他们使绊子。

“我为左仆射,所说的也是家国大事,我能为我的言辞负责,你们敢说,你们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心吗?”

许敬宗反问道,很多事都是心照不宣。

如果李承乾反,也是被这群人操作逼反的。

政议,又进入了非常熟悉的环节,打太极。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朕乏了,你们不要吵了,下去之后,你们拟出一个章程来。”

李世民戏精附体,疲惫不堪的摆手,遣散了众人。

李世民的反常态度,让长孙无忌几人捉摸不定。

“国公,陛下这是何意?我为何总觉得,是在给我们下套呢?陛下真的病重了吗?”

宫廷门前,萧瑀狐疑的问道。

这也是其他的人疑惑。

如果对于其他的反叛,李世民这位皇帝,肯定是最先坐不住的。

如今李世民的态度比较微妙,虽也表现出了一些动作,但是没有任何效果。

对于一个拥兵自立的人来说,废除他的地位,好像无关紧要了。

废除太子,看似全国大事,实则,对于李承来说,只不过是个名头。

此时,众人也是后知后觉。

“陛下,旧疾复发,假不了,但是对于李承乾之事,我也拿捏不准。”

长孙无忌也满是凝重之色,如果是这样,那就说明李世民也已经不再信任于他。

“不管如何,我等均不能坐以待毙。”

几番失手,让他们这些高官门阀也感到了压力。

“不能出兵,我们又能如何呢?说不定李承乾这把剑,正是陛下挥指向我们的。”

萧瑀看向几人,欲寻出破局之法。

“兵也不是不能不出,关键是在圣人之意,李承乾谋反的罪名已经天下尽知,只需稍微运作一番,有的是人攻打之。”

崔挹眼角泛起冷光。

“崔侍郎,说的是藩属国番兵?”

其想法,与长孙无忌不谋而合。

高句丽四面环敌,他们为何不能以大唐的名义,令各大藩属国再次出兵呢?

只要利益划分得到,这些藩属国没有什么不敢做的。

“我正有此意,高句丽如今是一块肥肉,藩外诸国就是一群饿狼,群起而噬之,李承乾必定是独木难支,在有必要之时,我们也可以出一支奇兵平叛之,诛杀逆贼,因势而动,也不一定要非等圣意裁决,不是吗?”

大唐的国威仍在,只需加以利诱,很多的国家甘愿当马前卒。

之前诸多战役,番兵出征,大唐出血。

番兵在战争期间的所有军资开销全部由大唐负担,但是番兵攻打所抢掠到的财物,就全部归番兵所有。

也是基于这种合作方式,大唐每召之,藩属国必应之。 用着大唐物质,抢自己的钱财,何乐不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