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对于倭寇,只能亡国灭种181(2 / 2)

李承乾冷冷道,宛如有什么深仇大恨一样。

众将凛然,这倭寇肯定不止是犯边那样的简单,肯定还做了什么事,才让李承乾如此的深恶痛绝。

屠城够血腥了吧,但也只不过是以掠夺财物为主。

而不留活口,那是打破了极限,纵使是世代为敌,当权者也不会下达这样的军令。

“殿下,这有损于你名声,此列不可开,末将以为,还是如同治理百济、高句丽之般吧,能为殿下赢得不少民心。”

自古以来,残暴之君总是受到人们的诟病。

而李承乾在高句丽、百济实施的摊丁入亩和包产到户政策,赢得了万民的拥护,才得以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在这片新土地上站稳脚跟。

对于被统治的地区,如果过于残暴,反而会引起强烈的抵抗情绪。

毕竟,征服往往只是上层阶级的事情,屠杀底层百姓实在是难以说得过去。

通常情况下,军队中的士兵数量不过数十万人,如果下达不留活口的军令,那么所面对的敌人将会是数百万人。

“民心?倭寇乃是盗贼,本宫治下没有这样的百姓,岂不闻杀一人为罪,杀万为雄,屠万中万,方为雄中雄,不把他们杀的胆寒,岂不是说,谁让他们打我们,他们就可以打了吗?”

李承乾冷哼一声,眼神中闪过一丝狠辣之色。其他地区可以复制高句丽的安民政策,但对于倭国却不能有丝毫的手软。因为倭国若不灭,必将成为华夏未来的隐患。

“杀一人为罪,杀万人为雄,杀百万为雄中雄!”这句话也是源自一篇纪念南京大屠杀的文章。

是对倭寇的痛恨和对民族尊严的捍卫。

如今李承乾引用这句话,可不是说说而已,而是要以铁血手段清除这个潜在的威胁。

刘仁轨和黑齿常之听到李承乾的话后,脸上露出了苦涩的表情。他们明白李承乾已经下定决心,无论出于震慑还是私怨,都必须坚决执行。作为臣子,他们只能听从命令,全力配合李承乾的行动。

三人一边交谈,一边快步走向车辇。转眼间,他们便登上了车辇。

“红薯和土豆,你们都放哪里了,快带本宫前去看看。”

下了行辕后,李承乾迫不及待地询问道,脸上满是急切之色。对于他来说,红薯和土豆这样的高产作物比消灭倭国更为重要。

毕竟,百济的冬天异常寒冷,如果不能妥善保存,那么之前所做的一切努力都会白费。

“它们被存放在府库的地窖里。”

刘仁轨走在前面带路,没过多久,一行人就钻进了地窖。他们连续打开三道门,终于来到了最底层,也就是存放红薯和土豆的地方。

李承乾的担忧显然是多余的。由于百济位于北方地区,人们早已采取了防寒措施。在地窖内,有人专门负责看守,并燃烧炭火以保持温暖。这里的温度与外界截然不同,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

李承乾走近一看,发现红薯上面已经长出了一些小小的嫩芽。这些红薯和土豆并不肥大,个头也较小,可能是由于土壤肥力不足或品种差异所致。

但无论如何,它们都是一个全新高超的农作物。

“殿下,这两种作物,可真的如你所言,是神物,那些回来的将士说,这东西,亩产可达二千多斤,最重要的还抗旱。”

刘仁轨激动的说道,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他们可学来了种植技术?”

李承乾反问道,应该是与当地的土著碰过面了。

“这难道不是种在地里就可以了吗?”

刘仁轨一惊。

“将士们语言不通,并未得到什么种植技术,而且这些红薯土豆,也是强抢回来的。”

这没有什么可避讳的,弱肉强食。

“当然不是,这里面可还有门道,这土豆,种植的时候,可以切成几块,而后种植入地。”

“而这红薯,更有讲究,先是将红薯种入地中,等其长出藤蔓之后,剪下枝蔓,再种入地中,这样才可以。”

李承乾普及道。

“这不会死了吗?果真有那么神奇吗?”

众人均是难以置信。

“不会,不然怎么可能被称为神物呢?天气回暖后,就按照本宫所说的种植,种子多了,一年之后,便可在各大州道进行推广,三年之后,将不会再有饿死之民。”

之后亦可能开战,索性在此时,将要点进行告知。

格局将会因为这两种产物的出现而改变。

“末将立即安排可靠人手进行安排。”

刘仁轨郑重道,如此大事,李承乾肯定不是在开玩笑。

之后的时间中,李承乾又详细的普及了土豆和红薯的知识,不仅能民用,还能军用。

可以制作成土豆干粉和红薯干粉,便于携带和存储。

可充饥,亦可为菜谱,两物混身都是宝。

比起水稻和小麦来,可谓是碾压级别的存在。

至于饮食习惯,完全不是当代百姓所要考虑的事情,能填饱肚子已经是万幸了。

“殿下,倭寇大军已经压至熊津江口,末将还请殿下以大局为重,撤出加林城。”

战阵之变,没有绝对的胜与败,哪怕是做了万全的准备,刘仁轨还是感到不妥。

加林城,是熊津江入海口处的一个重城,也最南端的大城。

“本宫一撤,岂不是动摇了军心吗?”

李承乾摇了摇头。

“殿下,放弃加林城和周留城,是末将的战略部署,也怪之前,末将没有向殿下禀报。”

“殿下请看!”

刘仁轨走至地图旁,用手指了指。

“倭国船只短小,灵敏度很高,如果是进行海战,海面宽广,我军巨大战舰反而会被其四处牵制。”

“想要歼灭倭国这支军队,就在地势较为狭小的海面进行决战,如此,我军巨大航舰的优势才得以体现出来,所以,末将先诈败,引倭国战船进入狭小的熊津江之中。”

刘仁轨最后的手中落在了一段河道之上。

“白江口?”李承乾轻喃。

“对,末将就是选择的决战之地,正是汉江口,殿下以为如何?可行否?”

刘仁轨轻声道,也是在征询李承乾的意见,就地理位置而言,百江口无疑是最合适不过的决战之地。

白江口江面并不小,反而还很宽广,它是由几条河干汇集而成,可用于伏兵。

还是白江口之战吗?

如此的话,那就是必胜之局。

“你只需按照战略部署便可,本宫配合就是。”

当日,李承乾便在亲卫的拥护下,向北而去。

百姓也在随后的几日里,陆续被组织撤离。

加林城中,留守的守卫也是屈指可数,变成了诱敌深入的诱饵。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