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分军做战 血腥命令190(1 / 2)
因为他们很少会因为怕死,而出卖国家的利益,很少会出现日奸。
大不了就是切腹自尽。
站在唐人的位置上去看,这肯定是无比的愚蠢。
好死不如赖活着。
但是这却是倭寇追求的武士道精神。
你现在可以否认他的落后,但是不能否定他的为国精神和武士道精神。
这是一种非常可怕的爱国的精神,它可是一直在借鉴外来任何先进的文化,在努力的提升自己。
李承乾急于灭亡倭寇,也有忌惮的原因所致。
从汉朝的蛮夷之岛,到隋唐时期的演变成了国家,再到明清时期的分庭抗礼。
无不在诠释着倭国的成长速度。
中华的文明是五千年的沉淀,而倭国却只是用了差不多才二千年,就完成了追赶。
这一切都是离不开其领导集团的统御。
也会经常发动政变,不过其变动的幅度很小。
就如同当前的宫变,不像中原王朝往往都是以割据势力演变成新的王朝,兵源冲突过甚,每次都导致人源锐减。
宫廷之内,局势变得剑拔弩张起来。
哪怕是到了这样的情况,也没有立刻发生流血冲突。
极皇天皇脸色变了变,面对数位皇子的联合发难,她肯定是难以抵抗。
不过,这三位皇子也有着顾虑,一旦兵起,势必将倭国带入无穷的内乱之中。
极皇天皇持政几年,早就立有了自己的势力心腹,即便是铲除了,也会伤筋动骨,动摇国本。
不符合他们的倭国利益。
“极皇天皇,本皇子这是恭敬你,才会再称你为天皇陛下,如今国民均反你,你又有何面目再担任天皇呢?”
葛海皇子质问道,还是不想以武力这样的极端方式进行解决。
“对,你既是天皇,便也应该拿出天皇的担当来,不要将国民带入灾祸之中,如今朝堂上,半数以上的大臣,均认为你的能力,不足以再任天皇,还请退位让贤。”
海人皇子亦开口道。
极皇天皇凤目扫过大殿,明知大势已去。
“要本皇退位,也不无不可,但你们三人行叛逆之举,今天逼宫,也无资格担任下任天皇。”
三个皇子,闻此一言,脸色也不由变了变,相视一眼。
三人相互较力,谁也不服谁,如果都没有当上天皇,好像也在三人的接受范围之内。
皇室的成员众多,皇子也众多,有资格担任天皇的人,则更多。
“可以,请天皇选人吧。”
良久之后,三人视乎达成了某种共识。
“本皇即日退位于皇子轻!”
极皇天皇开口道。
皇子轻,是极皇天皇之弟,也有继承之权。
传弟不传子,也素来有之。
只不过,要看皇帝的格局了。
这一刻,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一个中年人的身上。
他便是皇子轻,也就是倭国的彪炳史册的孝德天皇。
在其当政时期,倭国迎来了大发展时期。
他积极引入唐朝的先进文化制度,借阅中国的典籍,推行制度和经济改革,并取得重大成就。
被日本称为“大化改新”
继位的第一年,也就是646年,贞观二十年,孝德天皇在全国之内,颁布了效仿中国隋唐制度的改新诏书,推行班田制和租庸调制。实施新冠位制,设八省百官。
日本的崛起,也是自唐初开始,从孝德天皇执政起始。
倭国疆域狭小,更适合于实行唐朝的这些政策,加强中央集权。
皇子轻成为了这场政变的最终胜者。
是局势的使然,也是历史的必然。
不过,由于如今有了李承乾的介入,倭国的未来就不可能按照原来的轨迹运行了。
但是,如今,他还是登上了天皇的宝座。
“那就择吉日,新皇登位。”
海人皇子承认道。
倭国此时发生了翻天巨变,十余日之后。
皇子轻登位的诏令传开,同时治国政策也发生了改变。
倭国选择了休养生息,加强改革。
然而,真在倭国各种政务改革进行的如火如荼的时候,李承乾率领的数万大军已经在北海沿岸登陆了。
“殿下,所有的人员已经全部登陆,下步战略如何开展?”
刘仁轨带领着一大帮将领前来。
他们现在都是以李承乾马首是瞻,无论是唐军的旧将,还是百济的新军。
“都坐下吧,对倭寇的战役,应该商议一下。”
李承乾摆了摆手,目光从一群将领的身上掠过,心中不由叹气。
在现在的军中,他被奉为军神,但是他自己有几斤几两,只有他自己清楚。
此前只不过是吃了时代的红利罢了。
如今临倭国,并没有什么先见之明,何谈指挥大军。
不过,也无事。
有刘仁轨和黑齿常之这两位大员在,不成问题。
李承乾也坐了下来,定了定神后,看向刘仁轨:“你操练兵卒久已,对于军士的战斗力,比本宫更加的了解,说一说你的想法吧。”
这是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刘仁轨不得不沉思,理清自己的思路。
他可不会想到,李承乾就不行。
为皇者,知人善用就足够了,多才多艺,只不过是加分项。
刘仁轨小心翼翼的开口道:“兵贵神速,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才能出奇制胜,如今我军的行踪尚未被倭寇察觉,末将以为,应该多路进发,扩大战果,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击溃倭寇的有生力量。”
各部将领,都不由自主的点了点头。
确实是如此。
浮屠道琛已经扫除了所有的眼线。
“那刘将军,觉得该分为几路了,哪一路又该为主力呢?”
李承乾问道,他虽不太懂军事,但是脑子还不至于坏了。
分兵能扩大战果确实不错。 但是这是异地作战,他们对于倭国的地形地势以及兵力防守情况都不了解,这也是承担着巨大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