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天子当守国门31(1 / 2)

乾清宫。

朱元璋看着朱雄英送过来的奏疏,默然不语。

年年如此,岁岁这般,灾害从未停止过,仿佛从大明建立的那天起,各地的灾情,就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朝廷虽然疲于应付,但也在尽最大能力扑救。

此刻端坐案前的老朱,状态更显苍老,早已斑白的胡须轻轻颤抖,有些意兴阑珊地说道:“年年灾害,岁岁不绝!凤阳又不知要死伤多少,还有山西,川蜀,哎!”

“咱颁发的政令虽有点成效,但人力终是有限啊。”

他沉沉地叹息一声。

天灾不比人祸,自己虽然是大明国君,但老天爷可不听他的话,不会顺着他意愿来。

建国至今,灾情从来就没断过,朝廷的那点家底,根本不够用来赈灾的。

难!

真的是太难了!

朱雄英也跟着思索,大明从建立到亡国,所历经的大小灾害,光纪录在案的就接近四千次,其中还不包括那些没有纪录的。

这在华夏几千年的史书上,都是个恐怖的数字。

面对这样的灾害数量,明朝国祚能撑二百七十多年,已经是到了极限。

“皇爷爷,大明现在处于艰难的时期,靠天已经养不起百姓了,这还没到农历九月,北平都开始下雪了!如果寒流继续南下,只怕要不了百年,农作物都将难以生长,届时粮食减产,朝廷国库空虚,再频发灾害......到那时,处境恐怕会更艰难。”

“寒流南下?什么意思?”老爷子好奇问道。

朱雄英想了想,解释道:“就是寒冷的空气,准确来讲,淮河以北在未来百年,怕是都要因为寒流,导致农作物大量减产,如今天下太平,人口井喷,而灾害却愈演愈烈,规模一次比一次大。”

“你怎么知道这些?”

“孙儿在民间,在民间听老人说来的。”

朱雄英心虚地瞟了瞟门外,心说知道就是知道,这玩意怎么跟您老人家解释,完全没法解释的啊!

他眉头紧蹙,明初既是个好时期,也是个黑暗的时期,老天要杀人,还是一批一批的杀,根本不去区分好人坏人。

朱元璋轻哼了声,随即站起身子,慢吞吞的向前走,一旁的老太监眼疾手快,赶忙取出大袄,披在老爷子肩上。

这会已到酉时,太阳西落,空气中已有了丝丝凉意。

朱元璋漫步走出乾清宫,沉声道:“那你准备怎么做?让户部调拨粮米?”

朱雄英沉吟片刻,“户部本就入不敷出,眼下最重要的,还是将粮食运到山西,而通往山西的最好办法,就只能是从燕云过紫荆关,将粮食运到太原府。”

在来乾清宫之前,他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从燕云运送粮食去山西,虽然劳师动众,但胜在燕云和山西接壤,中间有驰道相连,可以用最短的时间,直接将物资运到太原府。

然后再经太原府,分散到山西各府郡县。

“孙儿,你可知燕云也没多少粮食储备,若是将粮食运到山西,虽然可以解决一时的燃眉之急,但转瞬间就会导致燕云缺粮。”

“治标不治本啊。”

朱元璋闻言摇了摇头,燕云虽是军事重镇,有大量粮食储备,但同时那里的兵马也是非常多的,时常还要支援辽东。

若是将粮食调往山西的话,结果不言而喻——

拆东墙补西墙。

“可赈灾不能迟缓。”

朱雄英想了想,又试探着问:“皇爷爷,咱们的水师战船,虽不能远航,但在近海航行应该没有问题的吧?”

一旁忧心忡忡的老朱,闻言有些诧异,挑眉道:“近海航行自然没有问题,你想动用水师?”

“要不然,咱们调水师去海上捕捞!”朱雄英说的很肯定,“大海内水产丰盛,靠近燕云的渤海,靠近山东的黄海,靠近两淮直隶的大明海,都可以用水师下海捕捞。 “渤海捕捞的水产,运到辽东,燕云地区,用燕云地区的粮食,去支援山西,大明海和黄海捕捞的水产,可以从长江进入运河,北上运往凤阳等地。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