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再苦一苦百姓?105(1 / 2)
不令忠志之士心灰意冷……
刘协的话再次让董旻有些触动,觉得刘协似乎和史书中的那些刻薄寡恩的刘氏天子不太一样。
不过董旻还是强迫自己不去想。
将自己的命运交给他人掌控,属实愚蠢!
董旻就不信,刘协这一次能够让一清二白的朝廷筹措起那么一大笔钱财,已然是做好了后续自己亲自上阵的打算。
刘协确实也如董旻所料,从宫室出来一直到尚书台始终都没有思索出能够筹措出这么一大笔钱的法子。
贾诩、钟繇、荀攸,在听到突然出现这么一大笔赤字时,亦是面面相觑。
“陛下,这钱……太师真的不能出?”
钟繇还是指望薅董卓的羊毛。
“别想了。”
刘协还没想到筹钱的法子,但却将这事想的通透。
“将士舍出性命上阵杀敌,为的是汉室还是太师?”
“便是其中一些西凉将领真的认为自己是在为太师而战,朝廷也不能认了这事,该给的赏赐一分不少都要给下去。”
道理,大家都懂。
但钱,大家却都没辙。
堂堂三个最顶级的文臣,外加一个生而神圣的天子……便是马腾、韩遂联军袭击关中时都妙计频出,可却被区区钱财绊住了道路。
“陛下,朝廷是真的没钱了!”
钟繇如今对尚书台政务已经熟悉,知道现在的朝廷到底几斤几两。
府库里,就那么点东西。
大家都不会变戏法,一斗米不可能变成两斗米,一匹布不可能变成两匹布。
董卓将这个担子丢给朝廷,属实是让巧妇去做无米之炊。
“陛下,当真不能再劝劝太师吗?”
“怎么劝?便是周公也没有将自己家产拿出来补贴朝廷的说法,难道你想去抄太师的家吗?”
……
钟繇再三尝试,发觉董卓这条路真的走不通,只能是叹气:“既然如此,只能提高今年的税赋了。”
再苦一苦百姓!
官府朝廷榨取钱财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一条捷径。
“将今年关中的赋税由三十税一提高到二十税一的话……其实挤出来的钱财也差不够够了。”
钟繇的话令刘协不自觉摇头。
后汉税率不过三十税一。
听起来是不是很良心?这样的税率,甚至要远远低于汉初高祖时期的十五税一,可谓大大的善政!
但真实情况却并非如此。
后汉的赋税,是由田租、算赋和口赋,以及徭役,这三部分组成。
所谓的三十税一,仅仅只是单纯的田租。
折合太平时候的市价,一亩差不多就是20钱。
但后汉的算赋和口赋,却高到令人发指!
首先,每户人家每年要交纳200钱的“户赋”。
成年男子,不管你是否残疾,每年要交纳300钱的“更赋”。
而未成年男女,每年要交纳23钱的“口赋”。
之后,成年男女还要收取每年120钱的“算赋”。
若女子不结婚,还会随着年龄的增大增加赋税。
另外,还有每年的“献赋”、“修桥赋”、“水利赋”等等苛捐杂税,少说每人一年也要有个300钱,甚至更多。
换句话说。
一个五口之家,单是算赋和口赋,一年就要交纳2803枚五铢钱。
可粮价是多少?
一石粟米,不过220余钱。
一亩田,平均不过收获两石粟米。
想要凑齐2803钱的算赋和口赋,意味着百姓辛苦一年,还没来得及收获,就倒贴进去七亩农田。
姑且算每户人家有五十亩田地。
即便是三十税一,那也有1000钱的田租。
1000钱的田租、2800钱的算赋、口赋。
再加上像是需要为徭役准备的衣物、干粮,以及百姓自己维持生存的口粮,换算钱粮之时的折损,他们还能剩多少东西?
所以,别看后汉时期的赋税比汉初高祖时候的还要低,可真正征收的钱财,那可比高祖时期多多了!
这种时候,别看将“三十税一”改成“二十税一”似乎不是很严重,但很有可能就是压垮百姓的最后一根稻草。
如今关中又是灾情不断……
可别好不容易将外部威胁解决,结果关中内部自己爆炸了!
那样的后果,无论是朝廷还是刘协,都担当不起!
“元常,不能加税。”
“那就加赋!”
“有什么区别?”
“不然还能怎么办?”
对底层百姓生活最为了解的贾诩清楚知道,一旦将摇尾乞怜的百姓逼的没有活路,他们可是真的会吃人的!
他们会吃自己人……但是在吃自己人之前,他们绝对会率先将肉食者撕成碎渣!
“贾令君,如果要在士卒和百姓中选一个,那你选谁?”
钟繇毕竟出身世家,始终有着绝对上位者的考量。 “多征收些赋税,无非就是百姓过的艰难一些。大不了日后朝廷再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