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抱过天子,和他兄长129(1 / 2)

荀彧没有正面回答陈宫。

“那要等到公达给我回信,看看究竟是不是那样子再说!”

心中依旧有侥幸,荀彧还是不愿现在就想那么可怕的事情。

书信从兖州出发,过函谷、入崤山,一路来到了荀攸手上。

荀攸此刻正在尚书台忙碌。

在他的手中,是一张薄如蝉翼的纸张。

造纸之法,果然在工匠的集思广益之下改进,制造出了成本低廉、能够书写的纸张。

荀攸还没有打开信件,只是将竹简和纸张各自放在手中掂量,便能明显感受到其中的差距。

“族叔写予我的信件可能只有寥寥数语,却需要这么沉重的竹简书写。反观纸张虽然只有薄薄一张,却能写成一整篇的公文,当真奇妙!”

如今关中的日子过的依旧紧张,坏消息依旧每天都能传到朝廷中枢这里,可荀攸并未感到前途一片灰暗。

钟繇已经开始整顿河东盐政,虽暂时还未与关东展开贸易,但已经将几千石食盐运入关中,缓解关中民生。

与刘表的贸易也已经开始进行,首批粮食不久后便会经由伏牛道进入关中,充实太仓。

此外,董卓之前忽然主动开始施行仁政,也使得民间多了一些对朝廷,对董卓的赞叹之声。

更别说,还有如纸张这样新奇的事物,在一定程度上,都抵消了天灾给人带来的少许阴霾。

荀攸恋恋不舍的摸着纸张,有些可惜的询问身边的贾诩:“贾令君,当真不能先让尚书台先用纸张吗?”

“不行。”

贾诩端坐上堂,活动了几下发酸的手腕:“陛下说了,制成的纸张要先供给太尉,让他们多写一些推崇朝廷正朔的经义,往关东传播。”

“剩下的纸张,也都被一些军府拿去,说是此物好用,可以方便士卒识字。”

……

荀攸默默叹气,觉得陛下属实有些偏心~

打开信件,荀攸细细浏览了一遍荀彧的书信,稍稍有些迟疑。

“贾令君,这份家书还望你能够一观。”

贾诩停下手中动作:“既是家书,我怕是不易窥探。”

荀攸这些日子早摸透了贾诩的脾气,知道贾诩说不要就是要,便直接将竹简摊开放在贾诩面前。

“这怎么使得呢?”

贾诩一边推辞,眼睛却很诚实的扫了一遍家书。

看完后,贾诩面带笑意:“原来如此。”

“你那叔叔荀文若不过是想要询问关中实情,那便将实话告知不就好了?”

荀攸眯起眼睛:“贾令君就不怕我泄露机密?毕竟我的祖叔如今还在为曹操做事,也算是在汉贼帐下助纣为虐。”

“还是说……贾令君是故意想让我泄露些什么,然后以此为由再试探我一次呢?”

显然,荀攸对之前贾诩想要杀他一事还心怀芥蒂。

贾诩憨厚老实的一笑:“荀侍郎这是什么话?我贾诩心思有那般阴沉吗?”

“呵。”

面对贾诩这个上司,面对这个聪明人,荀攸没有半点客气。

因为他知道,正是因为贾诩是聪明人,所以才不会在这些细枝末节上太过在意。

根据荀攸这段时间的观察,只要没人去威胁贾诩或者天子的生死,那贾诩一般都不会与之计较。

可一旦触碰到这片逆鳞,那贾诩便会直接置对方于死地,丝毫不留后患!

所以荀攸虽然对贾诩依旧心有怨气,但平日里也算能够相处下去。

荀攸上前,想将竹简收起,并作势要走。

“好,下官知道了。”

“只是我那叔叔荀彧素有擅政的名声,还曾被名士评为“王佐之才”。若是他能够来到关中,为朝廷分忧,想必尚书台也不会像现在这般忙碌了吧?”

就在荀攸即将要将竹简彻底拿开的时候,一根黝黑的手指轻轻压住竹简的最后一角。

“荀侍郎方才,说什么?”

自从钟繇离开前往河东主政后,尚书台的政务基本都落到了贾诩一人身上。

其实贾诩之前大力培养钟繇,就是想让他替分担自己一些政务。

结果没想到,人培养出来了,结果被天子弄走了……

至于荀攸,即便贾诩认为荀攸在智谋、军略上远胜钟繇不止一筹,可其政务水平着实难以令人恭维,顶多就是中人之姿。

虽然贾诩也挖掘出了一些人才,比如新丰县令张既、京兆功曹杜畿、还有扶风人法正、孟达……

可这些人如张既、杜畿,都还要在中层吏员的位置再磨练一番。

而法正、孟达则是太过年轻,锋芒太甚。

故此,导致贾诩一直不敢随意将这些官吏提拔进入尚书台,害怕天子知道后,责怪他滥用权职。

现在经过荀攸的提醒,贾诩立刻意识到这是自己一个绝佳的摸鱼(划掉),为天子举荐内政大才的机会!

“我想起来了,当时让荀彧携荀氏族人搬入关中的提议便是天子提出来的。倒不如现在入宫觐见天子,询问他的意见。”

荀攸本来只是想让贾诩帮忙,没成想贾诩却要拉着他见天子? “仅仅为了我那族叔,这般劳烦天子真的合适吗?难道不会让天子觉得厌烦吗?”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