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第246章 郭淮250(2 / 2)
袁绍正要给曹操发信,但郭图却站了出来。
与袁绍一样,郭图同样面带喜色,可双眼中却藏着担忧。
“袁公且慢。”
“为何?”
“袁公现在让曹操进攻关中,是想效仿昔日楚霸王“先入关中者王之”的约定吗?”
而且郭图最担心的是——
董卓若在,终究能够压住局势。
而董卓如今不在,不知会有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比如袁术,再比如曹操。
这些人,真的甘心屈居于袁绍之下吗?
袁绍闻言,顿觉不妙。
昔日楚霸王项羽与天下诸侯约定“先入关中者王之”。
可等到高祖刘邦真的从武关打下关中后,项羽便又不认账了,给高祖刘邦摆下鸿门宴,想要谋害刘邦。
眼下的局势,与昔日秦末争雄时的场景何等相似?
曹操若是真的从武关攻入关中,然后挟天子以令诸侯,他袁绍又当如何自处?
而且曹操私自进攻荆州、徐州,本身就已经触犯了袁绍的逆鳞。
“曹阿瞒……”
袁绍亦是认识到不能让曹操一家独大,于是便将予以曹操的信件修改。
“让孟德立刻退兵!回到许昌!”
“他愿意争夺徐州就老老实实的到东面去!西面战事,再不允许他待在此处!”
没了董卓的朝廷,在袁绍眼中不过是一块肥肉。
既然是肥肉,自然是自己享用最好,何必要分予他人?
若是曹操真的学昔日的高祖皇帝一样直接走武关道得了关中,那才是大事不妙!
严令曹操出兵相助后,袁绍便立刻开始了对太原的攻势。
介休自是轻而易举的拿下。
但太原郡的郡治晋阳……
“守城的是什么来头?”
袁绍看着强攻了五日都没有拿下的晋阳城,亦是有些不悦。
“看旗帜,是个唤作郝昭的将领。”
“凉州人?”
“应该是太原人。”
……
不是凉州人,这么拼命守城做什么?
袁绍有些无语,询问身边军曹:“没有告诉他董卓已经死了?”
“已经告知。”
“那是没有告诉他,他已经被他的上司抛弃,只留他孤军奋战?”
“也已经告知。”
“那他为何还在守城?”
“末将不知……”
袁绍不解,便又派遣了几名使者进城劝降。
但不过半刻钟,使者的头颅便被从晋阳城墙上丢下,郝昭显然已是表明了自己的心意。
“找死!”
袁绍见到对方的态度,也只是讥笑一声,便下令士卒继续攻城。
晋阳城内。
郝昭一身坚甲,脸颊上尽是灰尘与鲜血。
他靠在城墙上,有些歉意的对身旁之人道歉:“我这么做必然激怒袁绍,若是城破,想必会牵连于你,还望伯济(郭淮表字)不要怪罪。”
“哪里的话?”
郭淮此刻也穿着厚厚的甲胄,心有余悸的躲在城墙后方,往外看了一眼。
“你是太原人,我也是太原人。如今共同守卫晋阳,不过是不想让自己的家乡受辱罢了。”
“若是被袁绍攻下太原,此处必然又成了之前那般模样。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啊!”
郝昭神色古怪:“我记得伯济你出身豪门,怎么也这般关心贫者?”
“谁说出身富贵便不能心存百姓了?”
郭淮年轻气盛:“照你这么说,天子出身最为富贵,难道天子就不能心存百姓了?”
郝昭连连摆手,示意自己不是那个意思。
“只是觉得不该这般牵连你,让你受难。”
“你本是豪门出身,又是读过书的士子,不该落得与我一般的下场。”
郭淮追问:“如你一般的是什么下场?”
“自然是为国尽忠,仗节死义的下场!”
这下郭淮更不乐意了。
“难道在将军眼中,我郭淮就不配为国尽忠,仗节死义吗?”
郭淮从旁边拽过一面大盾。
“我郭淮即便出身世家,也只学过忠君爱国、报效天子,而没有学过委身汉贼的道理。”
“况且太师忧劳而逝,我也是曾受过太师恩惠的人,又如何能够无动于衷呢?”
董卓曾经担任过并州刺史,屡次击破过来犯的匈奴、鲜卑,故此在并州人士眼中,董卓的形象依旧高大。
更何况朝廷之后又颁布仁政,让并州百姓一并受益,所以并州百姓对于董卓当真是发自内心的敬仰。
“便是为了太师,也该以精兵拒敌,策守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