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第407章 复兴周礼414(1 / 2)
散官!
在朝臣们听完天子口中的话语时,顿时炸开了锅!
卖官鬻爵!
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啥?没有实权?
哦,那没事了……
虚惊一场后,当即有不少家有余财,但是家里有不肖子孙的官吏开始琢磨!
科举到现在,已经举办了三届。
尤其是建安五年的科举,因为急于取士,放宽了不少标准,录用了大量的士子。
从此以后,只怕再也没有建安五年这么好的机会。
换句话说就是——
如果你连建安五年的科举都没有考中,那你以后就别想着再走仕途了!
因为朝廷之前严苛的规则,本来这些官员都放弃了让自己子孙去走仕途……
但“散官”的消息,毫无疑问是一个重大利好!
虽然没有实权。
但到底是官不是?
而且即便没有实权又怎样?
当官最重要的是什么?
才能?
钱财?
功绩?
错!
是关系!
只要能给自己儿子买个散官,让他继续留在长安,维持人脉,维持关系,后代子孙中总是能有考中科举的!
如果后代都没有考中科举的……
好吧,若真是那样,没落了也是活该!
不少官员已是有些心动,决定在大朝会后好好运作一番,抢上几个散官的职位!
而田丰等人则顿感峰回路转!
天子……竟然不想赶尽杀绝?
散官……这不正是他们这些急于赎罪之人的最好方式吗?
若是能够买个一官半职来……
就在群臣被“散官”消息震惊的时候,天子也终于是缓缓说出了对于“三公”的处置方式。
太尉杨彪。
司空刘表。
司徒田丰。
其中杨彪、刘表都和个没事人一样,言行举止与平日没有任何区别,唯有田丰是坐立难安,好似身上长了虱子。
“《尚书·周官》曾言:“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论道竟邦,燮理阴阳,官不必备,惟其人。”
“《春秋公羊传》中也记载过:“天子三公者何?天子之相也。天子之相则何以三?自陕而东者,周公主之;自陕而西者,召公主之;一相处乎内。”
“周以太师、太傅、太保曰三公。”
“秦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三公。”
“先汉以丞相、大司马、御史大夫为三公。”
“后汉又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
“故此,三公之位乃祖制,朕理当遵循。”
嗯?
天子的话惹得众人有些疑惑。
大家都以为“三公”必然会被天子一巴掌摁死在地底下,结果天子竟然说要遵循祖制?
“然自党锢之祸来……”
又是党锢之祸!
无数儒生听的心里暖暖的!
对嘛!
都是党锢之祸惹得祸!要么就是袁绍那帮关东崽惹得祸!和天人感应没关系!
“然自党锢之祸来……三公之位屡有宵小窃取,已是使三公之位化有污名。”
“所以,朕便想着,今日复兴周礼,以周之“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重复三公之名!”
从此以后,大汉的三公不再是太傅、司空、司徒。
而是太师、太傅、太保!
这当然不是毫无意义的改名。
因为天子已经说了,是要复兴周礼!
而周时的三公,可没有“天人感应”之说寄托给他们的使命!
天子用了一个取巧的方式,选择在时间上绕了一个大弯,由此废除了“天人感应”之说!
一时间,这些遵循“天人感应”的儒生、学者,都是五味杂陈。
一方面,他们见证了“天人感应”彻底谢幕离场,心中对天子和朝廷其实稍稍有些埋怨。
另一方面,他们又对天子能给他们这个如此体面的离场方式感到庆幸。
以天子的威望,如果真的在大朝会上亲自下场抨击“天人感应”,那可就不是谢幕离场那么简单。
到了那时候,不说是一场腥风血雨,却也是血流漂杵。
因为随着官方一下场,学术上的事情就会变成政治上的事情。
而政治上的事情,则向来都是你死我活,不留余地。
如今天子选择将“党锢之祸”拿出来给大家当挡箭牌,大家心中对于天子总体而言还是感激的态度。
刘协见无人反对,这才悠悠叹了一口气。
“朕虽然想要复兴周礼,重立三公……”
“但朕一想到太师之位,唉!”
天子……伤心了!
周之三公——太师、太傅、太保!
若是要遵循这套制度,必然要选别的人来担任太师!
可大家谁都知道,在天子心中的太师,永远只有一个! 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