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62262(1 / 2)
怪传说”。
*
纸,其实就是将纤维从水里捞出、摊平,经过晾晒后得到的纤维交织的薄薄页状物。
初九知道,在古代蓝星,无论是华夏还是欧洲,“手工造纸”的基本工序都没有太大的差异。
无非是浸泡富含纤维的原材料,碾、搅、清洗原材料以得到更合适的纤维,接着用特制工具捞起纸浆、让纸成形。最后通过晾晒或者烘烤,得到可以书写的纸张。
最大的差异点,就在于原材料和工具上。
初九最初的想法,是以“麻”为主要原料来造纸。毕竟豆子村当地就种了许多亚麻。
这样,一旦自己做出【纸】的配方,就可以在豆子村或者黑麦子村试着让村民生产纸,不用另外准备原材料。
但初九用【虚拟流水线】模拟后发现,如果是原料以“麻”为主,那获得的配方只能是【难以书写的劣质纸张】。
于是初九尝试着增加“麻布”作为原料。
增加了“麻布”以后,纸张的质量果然提升了。
但初九此时发现了另一个问题:麻布这种原料……在这个异世界虽说不算精贵,但用来造纸还是太浪费了。
他曾经托马尔科去翡翠镇询问,能不能从居民手里收购“碎布”“破布头”一类的。在初九的记忆里,欧洲那些造纸坊,就会去坊间收购亚麻布、旧渔网和亚麻碎布作为原料。
结果马尔科问了一圈后发现:除了几位有钱老爷家,大家对每一块布都珍惜得很。就算碎成条条了,也要攒着塞进冬衣取暖,又或者做尿布、抹布、拖把布,是绝对不肯轻易低价卖出来的。
所以,“收购麻布”这件事,还是太超前了。
如果要从麻开始,自己织麻布来做纸,初九发现,10份的生亚麻,最后得到的能用于造纸的亚麻,不到0.2份。
更别说这其间织布本身所要耗费的时间。
这样的转化率,会让纸变得比布更加精贵,并不符合贺老先生提出的“能让小朋友人手一本”的要求。
这么尝试了一圈,最终初九还是选择了以“竹子”作为原料。
用竹造出来的纸,虽然颜色微黄,但整体光滑轻薄,在华夏古代已经算是非常好用的书写纸了。
初九一开始没有选用“竹子”,一是因为“竹纸”的工艺要更复杂一些,二是因为“竹”并不是豆子村的原产物。要以“竹”为原料,意味着未来除了“甘蔗”和“棉花”以外,村民还得分出人力来种竹子。
和“甘蔗”“棉花”相比,竹子的经济效益没有那么立竿见影,所以初九并没有着急增加这种作物。
这次拿到配方后,初九也打算先用自己林地的竹子造一批样品,待村里人手更宽裕了,再来慢慢种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