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学统新立166(1 / 2)

深秋的明德堂,桂花飘香。各地分堂的代表汇聚于此,为的是一件大事——确立新的教育体系。这是教育改革走向成熟的关键一步。</p>

清晨,叶知秧在书房翻看各地送来的教学方案。这些年,不同地方的分堂都发展出了自己的特色,是时候将这些经验系统化了。</p>

"先生,"王子明捧着一摞竹简走来,"这是各地整理的课程纲要。"</p>

叶知秧仔细翻阅。让她欣慰的是,这些方案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根据当地实际做出了创新:</p>

江南分堂特别重视水利农耕之学;</p>

北疆重点发展牧业和边贸知识;</p>

西域侧重商道和语言交流;</p>

南洋着重航海和贸易技能。</p>

"好!"她赞许道,"这正是我们要的——既有共同的理念基础,又能因地制宜。"</p>

大堂内,来自各地的教习已经开始热烈讨论。最受关注的是"三统"之说:即如何统一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又保持地方特色。</p>

"我认为,"一位江南分堂的教习说,"可以分为'共课'和'选修'两类。共课传授基本知识和品德修养,选修则根据地方需要设置。"</p>

"有道理,"西域分堂的代表补充,"比如我们那里,就特别需要多语言课程和商贸知识。"</p>

叶知秧点头赞许:"这个思路很好。教育要有统一性,但不是千篇一律。关键是要找到平衡点。"</p>

于是,一个创新的课程体系逐渐成型:</p>

基础课程:</p>

- 经史典籍(重在理解应用)</p>

- 品德修养(注重实践体验)</p>

- 天文算学(强调实用价值)</p>

- 医术农艺(因地制宜)</p>

专业课程:</p>

- 因地设置,突出特色</p>

- 理论实践相结合</p>

- 师生互动,开放创新</p>

- 定期更新,与时俱进</p>

教学方法的讨论更是热烈。各地都发展出了独特的教学经验:</p>

有的善用故事启发,有的重视实地考察,有的创新了互动方式。</p>

"这让我想到一个主意,"叶知秧说,"何不建立'教法集成'?把各地好的教学方法整理记录,供大家参考借鉴。"</p>

这个提议立即得到响应。很快,第一批"教法集成"开始编撰。其中既有传统的教学智慧,也有创新的尝试,更有各地的成功经验。</p>

但最具挑战性的是评价体系的建立。如何评价教学效果?如何衡量学习成果?这些问题引发了热烈讨论。</p>

"不能只看考试分数,"一位老教习说,"更要看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p>

"对!"南洋分堂的代表说,"我们就设计了'实践考核',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展示所学。"</p>

经过反复研讨,一个多元的评价体系形成了:</p>

- 知识掌握:通过考试、讨论等方式检验</p>

- 实践能力:通过项目、实习等途径考察</p> - 品德修养:通过日常表现、师生评价等方面考量</p>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