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2 / 2)

  交流一番后,高素之询问了两位舅舅的意愿,将他们安排到了乐善学宫中。崔阊走南闯北、博闻广识,相交之人有绿林豪杰,有鸡鸣狗盗之辈,也有山林隐居的仙客。他向高素之保证,会写信请一些朋友也入京来。

  至于崔闼呢,身为庶子,国公府的爵位跟他没关系。可他自己也有本事,以军功封为临淄侯,跟北地的勋贵有些交情。只不过他对官场的沉浮没多大兴致,很快便解甲归田,回到安平当他的闲散临淄侯了。他这次也长安也不想谋差事,得知乐善学宫中有兵武之道,也想留下。

  崔闼愿意当这个武师傅,高素之当然是求之不得。

  那头慕容观愿意留下,可有时候面对一群男子也不是很便利。她们觉得没什么,可挡不住其余人的非议。

  送走两位客人后,高素之心中也是感慨万千。

  她到了蒹葭园中,嘴巴一刻都不停,跟王映霜说两位舅父的事情。

  “博陵崔氏是河东大族,素来重视儒业,两位舅父的志向在一群读书人中显得格格不入了。我那崔阊舅父因父亲早死,更不为族中所重,是皇后一直在接济他。”

  “至于崔闼舅父呢,因为庶出蒙受不少白眼。当然,说到底还是不被父亲所喜,才会导致如此下场。”在王公贵族的子嗣中,除了嫡长外,其它子嗣都等同于庶孽,其实没多大区别。家中地位高下,完全是凭借大家长的喜好定的。

  皇后对他们有恩,所以在皇后一纸书信送到安平时,他们愿意放弃平静的乡里生活,来到暗潮涌动的长安。

  王映霜慢悠悠道:“这是将身家性命都押在大王的身上了。”以他们的出身,只要远离长安,不卷入漩涡中,未来就算是晋王登基,也不会有生死危机。但现在是明确站在高素之这边。

  幽幽地凝视着高素之,王映霜又说:“大王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些。”

  高素之对上王映霜的视线,很用力地一点头,说:“我会努力的!”

  王映霜含笑望着高素之:“我也不是要逼大王如何,这事儿急不得,大王心中有数就好。”乐善学宫建立,可教书育人不可能立马见到效果,还得在其它方向继续努力呢。

  十月中旬。

  来参加考试的文人们报名完毕,便在长安各坊市中集结,有时候讨论诗文,有时候评议时政,慷慨激昂的,十分热闹。

  长安毕竟是都城,头回来的就算抱着开眼的心,在见了长安的富贵繁华后也不由得咂舌,惊异万分。最令文人在意的,当然是国子监刻印的书籍了。

  他们往常读的都是手抄本的卷轴,在传抄的过程中会有不少错漏,现在国子监有了定本,还都是刻印的。他们家中既然能供读书,那家产还是有的,买几本书籍不在话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