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文魁之志1(2 / 2)
“论边疆防务与内政民生之平衡。”</p>
这题目瞬间激发了他胸中积累的思考。他从江南水患治理谈起,论及北疆游牧铁骑的威胁,最后以“国之兴衰,必在吏治与军备并重”点明主旨。他的文字既有国家局势的深刻剖析,也不乏具体建议,体现出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思维。</p>
几个时辰后,监礼官收走卷轴。苏子恒起身,环顾四周,看到许多士子面露疲态,也有人神色沮丧。他深吸一口气,低声自语:“无论成败,我已尽力。”</p>
放榜之日,东门外人头攒动,士子、亲眷和百姓将宣榜官围得水泄不通。</p>
苏子恒站在人群后方,神色忐忑。他的同窗刘达笑着拍肩:“子恒,你定在三甲。”</p>
“但愿如此。”苏子恒心中明白,这份榜单将决定的不仅是个人的前途,更是苏家百年的期盼。</p>
宣榜官高声念到:“苏子恒,江宁人。”他脑海一片空白,待反应过来时,已是榜上三甲。</p>
刘达兴奋地欢呼,苏子恒却静静俯身一揖,面朝江宁方向低语:“父亲,母亲,我终于不负所托。”</p>
三日后,身着崭新官服的苏子恒步入吏部大堂。这位新任吏部主事,第一次直面朝堂的威压。</p>
吏部尚书陆廷光坐于首位,面带微笑:“苏主事,年少有为。希望你能尽快适应京城的节奏。”</p>
“下官定当竭尽所能,不负大人所望。”苏子恒恭敬答道,语气沉稳,目光坚定。</p>
左侍郎魏若松冷笑道:“少年得志确实可喜,但吏部事务繁杂,岂是仅凭文采便能胜任的?”</p>
苏子恒微微一揖,语气谦逊:“侍郎大人所言极是,下官定会虚心请教。”</p>
陆廷光拍了拍他的肩膀:“京城不同地方,凡事需谨慎。”</p>
站在吏部大堂之中,苏子恒深知,江宁至此仅是开始,而他将以每一步稳扎稳打,走向更远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