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 开熙三十七年(特鸣谢书友 2021…3214 的2张月票!)489(1 / 2)
只是入宫十余年来,一直未诞下子嗣来,柴宗训数年去她宫中就寝不下五十次,见她仍未怀孕,后来很快被新入宫妃嫔吸引,去龚嫔处那就逐渐少得很了。
龚嫔得知旨意后,欣喜万分,立刻应承了下来。
几天后,开熙三十七年的除夕来到了。
随着“汴京扩建工程”已建设过半,王公大臣和百姓都已在除夕前,入住了新内城、新外城的新宅院,乔迁之喜加上除夕新年,使得整个汴京弥漫着喜庆之极的气氛。
除夕这天一大清早起来,家家户户开始布置起家宅,准备着晚上的“团年饭”。
大多数百姓早几天已陆续在街市上买齐年货,也有少部分生意或工作繁忙的百姓,直到今天才有时间去采购年货。
百姓们所买年货种类繁多,大抵仍是吃、穿、用三类。
随着大周商品经济的日益繁荣昌盛,百姓们收入不断稳步攀升,这几年来,过年时的年货种类,从之前的吃、穿商品,又多了普遍的一项:首饰。
过年时,给家人们每人新添一件中意的首饰,成了汴京、扬州、金陵、成都等大周帝国最富裕地区百姓的新习俗。
而民间这几年来,随着皇帝柴宗训对技艺研发的稳定大力支持,也出现了一个新变化:
在商业兴盛的许多大城市,出现了许多民间精通技艺的人材,联合创办的培养学生技艺才能的学院。
教授学生的技艺包括:建筑、木工、制衣、算术、会计、首饰、泥瓦、丝织、采矿、造纸、制瓷、印刷、制油等等许多如今大周社会的生产门类。
此类学院在二、三年前刚出现向官府的申请时,便得到皇帝柴宗训的大力支持,准学院自主面向市场招生,学费自主收取,开办者自负盈亏。
各地学院一开始创办,如雨后春笋,一下子在全国冒出来了上百家,办学条件和学费也是各有差异。
学制大多在二至三年,学费也从每年五两至几十两不等。
技术学院的出现,一改大周之前农业社会的技术靠“父子相传”、“师徒相授”的缓慢,步入了“集中传授、批量培养”的商业社会阶段。
经过几年的办学后,有十多所教学优良、学生毕业后就业好的民间学院,在上百家学院中脱颖而出。
在欢快的过年氛围中,时光匆匆而逝。
过年这些天里,柴宗训一直在犹豫是否确定要狠心不纳没藏流云入宫,不由想起了北魏胡太后之事。
北魏太祖拓跋圭在“淝水之战”后不久,复建代国。后经“参合坡之战”屠灭慕容垂后燕主力,建“大魏”,史称北魏。
为免后宫干政,鲜卑出身的拓跋圭定下祖制:“子贵母死”,只要是孩儿立为太子的后妃,必须处死。
北魏社稷传了百年,到宣武帝时,此制却出现了变数,以致最终动摇了社稷。
胡仙真,安定临泾人,司徒胡国珍之女,母亲皇甫氏。
胡氏的姑姑做尼姑,很能讲解佛理。宣武帝在位初年,胡氏的姑姑常进入宫廷讲授。
过了几年,她暗示左右的人称说胡氏的容貌德行,宣武帝听说后,就召进后宫做承华世妇。
当时的北魏政权,奉行“子贵母死”制度,儿子立为太子,母亲就要处死。而在宫廷之中,妃嫔们相互祈求祝祷,都希望生诸王、公主,不希望生太子。 仅胡氏常对姬夫人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