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密道228(1 / 2)
“你打算怎么做?”
李安询问道,蒙恬身为主将,需要对边军将士负责,此事不可拖延,平时倒罢了,如今匈奴在要塞外虎视眈眈,谁知道孙司马是否与胡人有什么交易。若是后方失火,带来的打击是致命的。
李安希望蒙恬尽快下令,将孙司马捉拿了再说。
李安说得有理,蒙恬没有多做考虑答应下来。
在李安看来内部的叛徒要比外部的敌人还要可恨得多,逮住了就该拖出去直接枪毙几百遍那种。
“你说的对,但当前撤换军中司马恐会动摇军心,先派人将其收拿,待战事一过再审问也不迟。”
蒙恬始终还是站在大军主帅的视角考虑,而今的形势一切都以稳妥为上。
李安自无不可的点点头,他也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随口一提。不管蒙恬是抓是杀,能将孙司马控制住就好。
大战将起,匈奴还未攻城,将威胁掐灭在摇篮之中,时间还来的及。
第二天,蒙恬就下令,让麾下一员校尉前往阳周调集兵马先将孙司马控制住。
李安本不打算凑热闹,但蒙恬和扶苏都让他随军回阳周城。因为之前嬴政遣人私下给他们的信件里明确说了不能让李安犯险,无论如何都要保护其安全。
李安想了想自己留在前线也没什么用,也就从善如流。
至于炮兵营,没有他在也无妨。在建立炮兵营的时候因为目前的火器部队难以融入大秦目前的军队编制,嬴政额外给了他建军开府的权利,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李安目前拥有与三公一般征召幕府官员之权。
开府之权还在次要,李安目前根基太薄,也用不上。最主要的还是可以在大秦部队编制外额外建造一支“私人卫队”,配置上限一千人,刚好一个营,李安顺势就编到了炮兵营头上。
为了不与秦军搞混,彰显特殊性,所以李安干脆把后世那套军制照搬过来。如今人少也就罢了,在他的设想中,今后炮兵营下还会有骑兵连、步兵连等,到时候步炮协同,马炮协同的战术都能逐渐开发出来,这支军队必然成为大秦最重要的王牌与示范部队,今后大规模军改时大方向上照着这个来就行。
当然,这支部队名义上属于李安的私人卫队,但更像是嬴政与李安合伙搞得一次实验性质的部队,最终指挥权依然属于嬴政。
前面提到过,被选进如今炮兵营的士兵都是在咸阳东西二营与中尉卫尉中精挑细选的佼佼者,在佼佼者中又被李安刷下去不少人,才得以被选入。
这支精锐到不能再精锐的部队,配合上火炮之威,必然能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效用。
不用李安指挥,在熟悉虎蹲炮性能后,人家自己就能在战场上发挥出巨大的作用。李安啥也不懂瞎几把指挥可能还会拖人家后腿。
为了以防万一,李安还把墨绥也留了下来,作为主将与火炮营之间的传话筒,这小子对于虎蹲炮的了解只在自己之下,留他下来遇到什么问题也好及时解决。
…………
阳周城下,李安骑马跟在一位校尉身后赶回阳周。
他在咸阳时闲着没事儿苦练骑术,现在正常骑马已经没有丝毫问题了。
所谓一部一校,一曲一候。
秦朝军中制度简单粗暴,作战时称为部曲制。
首先是三军统帅,称大将或上将军。大将之下根据具体的作战需求与统率兵力的多寡再设置若干裨将或副将。每个副将又根据下属兵力多寡分为若干个部,一部最高军事长官便为校尉。部之下则是曲,曲的长官称为军侯。
除开其他如水兵、车兵等特殊军种外,步兵当中一般而言一曲人数在两百人到五百人不等,一部士兵人数则在千人之上,多数为几千人。故而根据人数多寡,一曲之长也可称五百主,校尉之下统帅千人的可称二五百主。
五百主之上的指挥官还能拥有自己的亲卫,定员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但大致是官职越高人数越多。例如蒙恬,身为三军总帅,光是直属他的亲卫队就有足足四千人,当中无一不是百战精兵。
稍微扯远了,将话题转回。
校尉在秦军中已算手握兵权的高层将领,蒙恬派一位校尉回来阳周,已经给足了孙司马牌面。
为防意外,蒙恬还派遣了自己一什亲卫护送,其实没有什么必要。蒙恬相信就算阳周有问题也顶多只有孙司马一人,城内驻守大军不会叛乱,北地都是秦军精锐,可不是岭南那支看似庞大却成分复杂,由流犯、赘婿、叛军乃至本地越人等组成的大军可比的。
许多士兵都是地道的关中人或老秦人,在阳周城中多有家眷,孙司马可没那个本事说服他们叛变。换句话说,孙司马要能做到那一步,那这场仗也不用打了,孙司马完全可以带领大军直接捅了蒙恬的屁股,到时候要塞城腹背受敌,如瓮中之鳖,没有一点活路。蒙恬和扶苏可以干脆抹脖子了。
只要把孙司马抓住,就算阳周城内还有些匈奴的细作,也翻不出什么风浪。
至少蒙恬是这样想的,李安也是这样想的。
然而,当他们抵达阳周城下时,守城的军士探听到他们的身份后却拒不开门,并以各种理由搪塞。
“我等奉大将军之令回城,有要紧军情在身,快快打开城门,否则军法处置!”
带头的校尉手指城头低喝一声,城头守将李安看着眼熟,回想起来是他带着炮兵营第一天到达阳周城时门口的守将,看上去似乎与孙司马相熟。
李安眼睛一眯,察觉事情并不简单。
他凑近校尉耳边,低声将两人之间的关系相告。
校尉姓田,名守,同样是蒙恬心腹之一。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朝廷之上有不同派系互相攻讦,军中自然也有。
同在蒙恬手下混饭吃,恰好,他属于与孙司马不太对付的那类人。
耳旁听着李安的话,他面上不动声色,只是右手不易察觉地朝身后十个亲卫士兵打了个手势,让他们打起警惕。
城楼上传来守将的声音:“田校尉勿怪,孙司马发现阳周城内似有匈奴细作捣鬼,假传军令调派大军,故而令各营房军士皆不可出营,等待调查。为了防止细作逃出城,孙司马下了封城令,除非有大将军手令,否则无一人可进出城门。”
“……”
田校尉与李安都无言以对。
李安昨晚跟找蒙恬夜谈,今天一早蒙恬就下令,事态匆忙,两人只有蒙恬口令,身上还真没手令可以证明身份。
毕竟从守将的话里就可以判断,阳周城内大多将士都认识田校尉,哪里需要什么口令?
田校尉摆出官威:“休得胡闹,我奉将军口令而来,误了大事你能担得起吗?速将城门打开,本校尉就站在城外守着,若有人溜出城门本校尉会率人亲自将其拿下。”
守将回过头,似在与什么人交谈,十息之后回到墙头:“田校尉还是请回吧,没有大将军手令,今日你进不了城。”
“放肆!” 田校尉虎目一瞪,军中将领性格直爽,可不像李安在咸阳看到的朝堂上那些文官武将一般文质彬彬,见守将死活不愿打开城门,田校尉当即口吐芬芳直抒胸臆,各种儒雅随和之言冒出,看得李安直呼涨姿势,古人原来是这么骂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