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不灭灵体168(2 / 2)
让这些人当官,朝廷的脸面何在?
这样下去,当地的百姓还会像以往那样,对官府奉若神明吗?
然而,女帝在看到这一幕的时候,内心的想法却和他们截然相反。
因为她注意到,在那大汉停下来,和柴红玉搭话的同时,周围的百姓被这边的动静所吸引,纷纷看了过来,而那些百姓看向大汉的眼中虽然没有太多畏惧,却也没有如同行尸走肉般的麻木。
他们的精气神,明显比她在玄极卫收集的各种情报中看到的百姓状态要好上许多。
在太后眼皮底下艰难苟活六年,使得她对人心极为敏感,从那些百姓的眼神,她本能地感受到了一股别样的生机。
这时,光幕中的柴红玉直接开门见山地问道:“县尊大人,您不在县衙好好待着,为何要屈尊来此,做这些粗鄙之事?”
“哦,这个啊。”
大汉放下手中的锄头,毫不犹豫地道:
“县衙里没什么要事,现在春耕在即,听说一些地方劳动力紧缺,可能干不完活,耽搁春耕,某就带人过来,看看能不能帮上什么忙。”
柴红玉沉默了一会,又问:“可是大人您是一县之尊,亲自下田……”
“这有什么?”
男人不以为然。
“陆先生说了,人生在世,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把自己职责范围内该做的事做好,如此才能无愧于心,昂首挺胸立身于天地之间,而一县父母官要做的,就是为当地百姓谋福。”
顿了顿,他又道:“某是个粗人,不懂什么大道理,也不像那些文曲星下凡的修士那般,满肚子墨水,胸有万策,某只知道,既然当了这个父母官,就要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既然百姓缺劳动力,某就过来帮他们做些力所能及之事。”
闻言,柴红玉愣了好一会。
“柴姑娘若是没什么事,某就先忙了。”
柴红玉顿时反应了过来,朝他拱了拱手。
这段记忆到此结束。
而这段画面中,柴红玉在听到那虎背熊腰的县尊的回答后,会是什么感受,那就只有此时正在施展搜魂之术的陆晨知道了。
紧接着,下一段记忆再次浮现。
这次光幕中的画面,变成了熙熙攘攘的县城。
虽然没有身形魁梧的壮汉县令,也没有穿着官袍的县尊在干粗活,但这次的场景却依旧十分诡异。
比如说,这个明显只是个小县城的人流,竟然不比府城的差多少!
并不算宽敞的街道两侧,每隔半丈就有一个商贩在吆喝叫卖,他们面前摆着各种商品,首饰、锅碗瓢盆、糖人、胭脂、油伞等等应有尽有,沿途还有不少各地特色小吃。
这些小吃店里面坐满了人,门口也排着长队,但却没有闹起来,虽然有些不耐烦,但还是耐着性子在原地等候,期间时不时有店小二端着茶水出来,一边递给他们一边陪着笑,消解他们的不耐烦。
而最令人在意的,却是在街角处,一个个既不摆各种零碎东西,也不摆吃食,只放着一张写着“招工”两个大字的横幅的桌子。
“来来来,都来看看,李员外招工,月钱两贯,上六休一,包一餐吃食!”
“王员外菩萨心肠,愿为平县穷苦百姓慷慨解囊,只需在城西王氏布坊上工一月,就能拿到足够一户人家一季用度,感兴趣的速来,名额有限,先到先得!”
“延平码头招力夫二十位,每月五百钱保底,多劳多得,包一餐吃食,要求身强体壮,吃苦耐劳……”
“……”
不少衣服打着补丁的百姓被这些吆喝声所吸引,朝招工处汇聚。
显然,比起花钱,他们对赚钱更感兴趣。
一众百姓面带希冀,纷纷朝招工的人询问起来,不多时便纷纷签下契约。
紧接着,在确定接受雇佣以后,招工的人竟然从桌子下拿出一小袋米和一百钱交给准备上工的百姓,然后在对方一脸惊喜的目光中,笑着说这是新任县令方大人下的政令,所有在平县做生意的人,在招到工人后,必须给对方一些钱粮作为安家费。
柴红玉就这么静静地看着那些百姓对招工处的人千恩万谢,然后欢天喜地地拿着一小袋钱粮离开。
看到这一幕,朝臣们反应不一。
钱益谦等人自然是不屑一顾,认为一县之地商事过重,不是什么好事,其县令肯定是个在黄白之物中失了心智的庸官,到时候定要参他一本。
而刘东阳和方平、萧韵等人却是一脸沉思。
这时,光幕中的画面一闪,而后突然出现让所有人感到有些熟悉的一幕。
只见平县的县衙门口,一个身着县尊袍服、英俊得有些不像话的年轻人对一个身着锦衣、大腹便便的中年商人拱手,一脸笑意地送对方离开。
没错,就是当初叶晟状告陆晨的门生在各县为非作歹的留影符中的画面。
而现在,那张留影符的后续,就这么展现在了众人眼前。
柴红玉走了过去。
“方大人。”
她自然知道方玉,毕竟当初救下沟儿村的时候,方玉就答应过要给她这个义士一笔赏钱作为奖励。
只不过她一直没去平县衙门要而已。
“是你啊,柴姑娘。”
方玉深深地看了她一眼,然后轻声道:“柴姑娘可是来领赏钱的?”
“不是,在下是有一事不明,想求方大人为在下解惑。”
“柴姑娘言重了,你可是沟儿村数百名村民的救命恩人,身为他们的父母官,算下来,你也是本官的恩人呢,姑娘有什么想问的,直接问就是了,本官一定知无不言。”
柴红玉微微颔首,然后像之前那样,开门见山地问道:
“方大人,在下记得,当官的貌似都不喜欢跟商人打交道,对商贾之事很是鄙夷,您和商人走得这么近,就不怕传出去,被同僚耻笑吗?”
方玉耸了耸肩。
“无所谓,他们想笑就笑吧,反正本官本就不打算和他们打交道。”
沉默了片刻,柴红玉接着问道:“大人您为何要在县城大行商贾之道?”
方玉毫不犹豫地道:“因为商道能惠及百姓。”
听到这似曾相识的回答,柴红玉不禁愣了一下。
“可是陆总督的教诲?”
“嗯。”
方玉点了点头,提到陆晨,他的眼中逐渐流露出崇敬之色。
“陆大人曾有言,为官者理当追求大道至理,而这大千世界虽道法无数,但只要是有利于民、能够造福的道,无论是商贾之道还是格物之道,亦或者是医道、膳食之道,通通都是大道。”
“本官不才,除了圣道和武道以外,能拿得出手的,就只有商贾之道了......”
柴红玉顿时了然。
平县之行结束后,柴红玉又接着去往另外几个县城,几乎每个县城,她都看到了这些受过陆晨言传身教,自称陆晨门生的代理县令,在用自己那向来被修士所轻视的小道为当地的百姓谋福。
而禹州各县,也在他们那与当今主流格格不入的施政方略中,正一点一点地向着她心目中的盛世方向发生改变。